忙碌在芦山地震灾区的“南充面孔”

2015-04-19 13:06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李小斌每天的时间都是精心掐算好的,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他赴天全县参加援建工作一年多来,跑遍了天全县300多个灾后重建项目工地。

  虽然芦山地震已过去两年,但在受灾严重的雅安市天全县,仍随处可见南充人的身影。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两周年之际,有必要说说地震灾区南充建设者“李小斌们”的故事。

  跑遍300多个工地 他成了活导航

  4月13日上午10时许,在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现场,30岁出头的李小斌穿梭于塔吊林立的工地中。作为一名质量安全监督员,多年的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钢筋密布的工地上,他仅用肉眼就能判断出钢筋的间隙是否按标准扎织。

  李小斌的工作单位是南充市住建局质安站,2013年10月,他被派到天全县参加灾后对口援建工作。李小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秘诀别无他法,全凭一双腿跑出来。他每天早上8点钟出门,从一个工地赶赴另一个工地。援建1年多时间以来,他跑遍了天全300多个灾后重建项目工地,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天全县15个乡镇的道路他比当地老百姓还熟悉,如今俨然成为了活导航,不用问路就能直奔工地。

  4月13日这天,一直忙到晚上9点过,他才回到天全县城。“这双鞋子又要报废了。”他抬起脚给记者看,上个月才买的一双白色运动鞋已经“伤痕累累”,鞋底被钉子扎出了数个洞,“天天泡在工地上很费鞋,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换双鞋。”

  夜深人静时,这个在工地上的铁汉展现出了柔情的一面。他确实很想家,6岁的女儿、脑溢血的母亲……在异乡的日子里,亲人们无时不牵动着他的神经。“在外不能照顾家庭,已然有愧疚,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在灾区把工作做好,才对得起亲人。”他说。

李小斌(中)

李小斌(中)

   让废墟重焕新生 援建干部展示“南充速度”

  自开展对口援建工作以来,南充市先后派遣了76名干部参与援建。

  4月13日下午,阳光映照下,建设一新的南天新镇显得生机勃勃。对于1982年出生的鲜熠成来说,南天新镇里的一草一木都让能让他欣喜不已。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而如今,21栋集住房与商业为一体的新型聚居点已拔地而起,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人如今住进了333平方米的别墅里,同时,卫生院、产业园等配套设施在南天新镇也是一应俱全。

  天全县多功乡多功村老百姓梦想照进现实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南充市对口援建干部的辛勤付出。1年多以前,正值新婚燕尔的鲜熠成接到通知,赶赴天全参加对口援建工作。作为南充市对口援建驻天全工作小组组长,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灾区,担任这个岗位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在天全工作的干部都深知,自己代表的是南充,必须维护南充形象,给南充增光添彩。”鲜熠成说,为了能让灾区的百姓早日住进新房,援建干部们不分白天昼夜的工作,记得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们夜里守在工地上,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晚上冷了就靠篝火熬过严寒……

  正因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南充市重点对口援建的“一村一园一街”项目,都高质量的快速完工,展示出了“南充速度”,受到天全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不但要留下建筑 还要留下产业

  除了援建干部,还有不少南充的建筑工人、技术人才忙碌在天全县的各条灾后重建建设一线。

  天全县沿江路由阆中市住建局承建,通过打造,这条藏汉文化商业特色一条街已成为天全县一张靓丽的“名片”。4月13日,来自嘉陵区大通镇的钢筋工蒋学正在此处作业。“街道是建好了,但周边还有不少被地震损坏的房屋需要修缮。”蒋学说,在天全工作的南充工友有很多,灾区房屋重建的要求要高些,所以更要求他们的工作不能马虎,“做事要对得起自己良心,要让灾区百姓住上安心、放心的房屋。”

  紧挨南天新镇的南天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了西充龙兴公司在此营运。33岁的吴艳燕就是龙兴公司从西充总部派过来的员工。原本是做出纳的吴艳燕来到这里却成了里里外外都要忙活的“女汉子”。因为“吴艳燕们”的汗水,南天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了4个馆,用现代化的方式种植着各种蔬果,为下一步将此地建成集科研、观光和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示范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0”芦山强烈地震已过去两年,南充已初步完成了援建任务。据了解,下一步南充将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让援建工作不仅留下硬件设施,还要留下好的机制、体制;不仅要留下建筑,还要留下产业,将产业发展起来。

责编:郭婧婷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