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今年防控登革热压力大 首例本地病例提前出现

2015-04-24 08:13 来源:南方日报

    据疾控部门的消息显示,截至4月21日,广州市共报告本地确诊登革热病例2例(白云区棠景街、黄石街),输入性病例9例,广州首例本地感染病例比去年提前了两个多月出现。夏季来到,随着气温上升和降水的增加,广州蚊媒密度将逐渐升高,在暖冬、周边境外地区疫情输入压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今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防控压力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23日上午,2015年“广州科普大讲坛”第三讲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举行,长期从事登革热、人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及研究工作的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杨智聪就当下受到市民热切关注的“登革热”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提醒民众加强对登革热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适当措施积极预防登革热。
    市民游东南亚容易带回“登革热”
    为何今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防控压力较大?
    杨智聪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登革热疫情加重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广州不少市民出国旅游,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往往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地,在外感染登革热病毒携带回国的情况也不容小觑。
    杨智聪说,登革热由来已久,在1779年就已被发现,当时受制于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把它叫做“关节热”或“骨头热”,无法准确地核实病因,在1869年才被正式命名为“登革热”。该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过,只是近期登革热的疫情发展较为严峻才引起很多市民的关注。
    携带登革热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叮咬人后该病毒在人体内寄生,潜伏期为3日—15日,一般5日—8日病患便会出现发烧、肌肉酸痛等临床病状。
    “如果该病患没有被及时诊断又被其他蚊子叮咬后,这些蚊子也会获得这个病毒,结果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感染的人群和范围会不断扩大。”杨智聪说。据介绍,目前全球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全球疫情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巴西、越南和马来西亚。2014年是中国历史上登革热最大的一次暴发,共导致46864例病例,是1991年到2013年发病数总和的2.2倍,其中广东省占了45189例,死亡6例,达到了病例总数的96%。
    发病集中在白云、越秀、荔湾等老城区
    据杨智聪介绍,2014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7340例,其中死亡5例,发病高峰集中在9月和10月。从发病区域上来看,发病集中在白云、越秀、荔湾和海珠等老城区,整体上也呈现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过渡的趋势。
    杨智聪表示,由于广州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且不少非洲人士在广州和非洲之间多次往返进行贸易活动,存在很大的输入性病例风险,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广州市政府对外籍人士入穗制定了一套完备的检查体系。
    从病例的年龄层次上来看,病例数多集中在20岁到50岁之间的人群,而发病率最高的往往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杨智聪表示,可能老年人平时喜欢去公园、小区绿化带活动,而公园现在的绿化都做得很好,但这些地方也是蚊媒集中生长量比较大的地方,被蚊虫叮咬的可能性比较大。
    杨智聪同时谈到,病媒蚊需要在有水的孳生源中才可繁殖,病媒蚊的孳生源常常包括人工容器和天然容器两大类,如花瓶或花盆底盘、水桶、陶瓮及水泥槽、料罐、便当盒、塑胶杯、树洞、竹筒、大型树叶等。“只要有凹的地方有水沉积,就有孳生病媒蚊的风险,像住宅区顶楼的蓄水池、闲置的水桶水缸、家里养花的盆碟等都是病媒蚊最容易孳生的地方。”杨智聪说。

责编:张泽昕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