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震日喀则安置区:为了没有阴影的童年

2015-08-22 12: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里小朋友多,来自不同地方,和他们一起玩很开心。”位于西藏日喀则工业园的地震临时安置点里,10岁的藏族女孩格桑旺姆如是说。
  西藏“4·25”地震发生后,在日喀则安置区,2000余名来自樟木镇的受灾民众得到安置。地震过去近4个月,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绿色帐篷之间,穿行着嬉戏打闹的孩子。许多孩子骑自行车追逐,带着涨红的笑脸,“帐篷学校”里不时传出孩子们合唱的歌声。
  “现在孩子们已经渐渐从地震的惊恐中恢复过来,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很重要。”志愿者文夏菁告诉记者。
  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的姑娘文夏菁来自广西,2015年她只身前往西藏拉萨,不料很快听闻西藏日喀则地区发生地震的消息。刚刚开始在拉萨工作的她立即决定辞职前往灾区,作为志愿者参与灾后工作。
  “当时还住在客栈,刚好听到救援队的人谈起要前往灾区。”回忆起当时,她说,“我想自己在高原有过一段时间生活经验,应该在灾区能帮上更多忙,就直接跟着救援队过去了。”
  随着受灾民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文夏菁发觉,虽然物资在逐渐丰富,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孩子们却并没有从恐惧中走出。在“快乐帐篷学校”做教师的她便开始更多地陪孩子们玩耍。“我会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正常的童年环境,淡化地震在孩子们心中的阴影。”
  “尽量不提及地震”也是在灾区负责伙食的王俊生一直的做法,被孩子们称作“王叔叔”的他原在樟木镇做酒水生意,安置区没有家人,在58岁的他眼中,这里的儿童都如同自家孩子。
  “我在震区受灾的店铺还有一些零食没损坏,就分给孩子们。”王俊生说,做完晚饭,他常在晚上给孩子们讲故事。“看着他们,也真的是不忍心再说起地震时候恐怖的场景,更不敢当着他们的面流眼泪。”
  地震的时候,9岁的卓玛在撤离时被倒下的电线杆压住腿,虽被救出,却受到严重的惊吓。
  “震后的很多天里,她都躲着人,自己一个人呆着,想回到学校,担心跟不上学业。”文夏菁说,卓玛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远离同伴的孤独以及地震带来的阴影,志愿者决定为她做一对一心理服务。
  为卓玛做心理咨询的是一位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有着专业的咨询经验。经过辅导卓玛有了明显的改善,开始主动和同学玩耍。“帐篷学校”中,大家很喜欢在班里最小的她。
  目前,安置点有很多帐篷教室,面向灾区从幼儿园儿童到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写暑假作业,也可以去学习画画、音乐、舞蹈等课程。此外,帐篷中还留有专门给孩子们玩耍的空间。
  4个月来一直在安置区做志愿工作的文夏菁说,孩子们从躲着人,到慢慢开始与人交流,再到开玩笑,打闹,不难看出“地震在他们脑海中的影响已经渐渐散去。”
  “实际上,大人们也从孩子们快乐的笑脸中得到不少‘能量’。”安置区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就是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觉。(作者 杨喆)

责编:张泽昕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