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预计2020年救灾物资可应急保障33万人

2015-10-14 1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今后5年发生暴雨、暴雪、高温、沙尘暴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概率加大。目前,北京市救灾物资可应急保障21万人,预计到2020年,救灾物资可应急保障33万人。
  这是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董明慧在14日下午举行的京津冀减灾救灾工作协同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的。
  董明慧表示,近5年来,北京市自然灾害频发多发,主要有风雹、洪涝、干旱等,集中在一季度和三季度,且多发生在远郊区县。比如,2012年721特大暴雨给北京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灾人口达百万之多,因灾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79.7万元(人民币,下同)。
  据统计,2005年至2014年,北京年均受灾人口为4.5万人,年均因灾死亡人口为9人,年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1万人,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24.3万元,占北京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年均0.15%。
  她指出,未来5年,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京市发生暴雨、暴雪、高温、沙尘暴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概率加大,首都圈地区发生5级及以上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外来有害生物对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危害。
  董明慧表示,目前北京市救灾物资可应急保障21万人,其中市级救灾储备物资的种类扩大到11大类、30小项,包括帐篷、睡袋、应急灯、净水车等;北京还组建了50人的市紧急救援保障队。
  她透露,到2020年,北京市级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应达到保障23万人标准,再加上各5万人的代储中央物资和首都应急保障物资,救灾物资规模将达到33万人的规模。
  董明慧表示,要完善区域综合减灾工作体系,不仅要建立京津冀灾情信息共享机制,还要通过综合演练提高三地协同救灾能力。
  她还建议,加强灾情信息的沟通,对于即将发生的极端恶劣天气的气象信息及各类灾情信息,如跨区域的因灾死亡人员统计,要及时通报兄弟省市,共同做好各类灾情信息统计,抵御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建议建立救灾物资信息平台,摸清各省市救灾物资的底数,灾害发生后,可实现就近快速调拨,提高救灾物资保障水平。
  除了省际合作,她认为,北京有十个郊区县与河北、天津接壤,每个区县都要加强与周边兄弟区县的合作。
  当天的研讨会上,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表示,京津冀应该建重大灾害的联合预警机制,并要制定京津冀的”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建议,应开展京津冀区域的灾害风险普查并制作灾害风险图,制定京津冀区域综合减灾行动路线图,适度提高京津冀区域防灾标准和设防等级。

责编:张泽昕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