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峰:应急广播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音视频呈现特征分析

2015-11-10 19:14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2015中国应急广播大会”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陈雪峰出席大会并发言。
    以下为陈雪峰在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非常高兴应邀参加这次会议,我今天报告的主题是《应急广播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音视频呈现文献调研及案例分析》。这个报告是我的同事和我一起准备的,从这么四个方面来报告: 首先这个项目的意义可能也不需要多说。因为我们这个预警信息发布是我们国家应急管理系统的一个必要的组成,而且预警信息发布特别特别关键的一点就是遵循受众的心理及认知规律。刚才在阚凤敏女士的报告中也提到了灾害信息的发布,不管是预警也好,发生事件之后的管理也好,社会是怎么去反映的,这是非常关键的,包括William L.Waugh先生报告的当中灾害发生以后人们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受到了我们预警信息发布是否符合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这么一个前提所决定的,预警信息发布的标准毫无疑问是提高我们国家形象和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我们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了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于应急广播的预警信息标准进行研究,所以委托我们研究所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是想做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我们先对发达国家包括我们国家现在有的预警信息呈现的具体特征做案例分析,先找出关键特征和这些特征的核心要素来。第二个阶段也是我们下一部分要做的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把这些特征进行定量化和标准化。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国家统一的标准,形成这个标准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果我们不管是在分区、分级、分时、分众等等这种条件下,我们有一套标准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老百姓听到了、看到了这个预警信息,他就能够做出经过训练以后的科学的和安全的保护自己,或者说防灾减灾的行为。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我们没有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看到预警信息首先是恐慌,恐慌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控的?很有可能恐慌带来的是对自己更大的受害,对周围人更大的伤害,如果第一时间不需要认知加工资源,这对减少损失意义非常大。在预警信息的发布本质上是一个风险沟通、风险管理的内容,在这里面也涉及到政府、专家、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在这里面我强调两点,像刚才在William L.Waugh教授的报告中提了很多关于受众的人口学变量的信息,在这里面有两点:一个就是一定要考虑风险沟通主体的心理特征。我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著名的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位心理学家Slovic,他提出来的风险认知地图,这个地图上从纵坐标,我们这个风险是不熟悉的的还是熟悉的。我们认为这个风险是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我们就可以对一个风险事件的特征进行定量化,把它的方法到这个象限里,如果这个风险是我们熟悉的可控的,如果被认知是不熟悉和不可控的,我们对这个风险信息的传播和管理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另外一点,风险沟通主体的有限理性。我们是人,人的认知肯定是有限的,是受到约束的。同样一件事件在专家看来会考虑这个事情发生的几率大小,但是在老百姓看来只关心这个事会不会发生。所以我们专家在现在的预警信息的整个体系建设主要是靠专家群体在做这个事,但专家群体对这个事情的认知和老百姓的认知又是非常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弄明白老百姓是怎么认知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信息传递不当极易引起恐慌,举个例子,美国发布一条信息,新研发的避孕药导致发生疾病的风险扩大了一倍,实际上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信息传播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受众对这个东西了解。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例子,比如说非典我们后来国家的信息发布就开始公开透明,并且发布信息的时候会把发病率、患病率、治愈率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积极的信息同时发布,这实际上就是这个风险认知地图在后面起作用,让我们觉得风险很大,不熟悉的灾害信息、预警信息的时候,也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可控的信息,这对于降低老百姓的恐慌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我就特别简单地介绍一下,因为这是我们一个综合的大报告中,其中提出来的一部分,我相信也不是我们今天要报告的核心的学术研究的结果。主要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们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在这一步上的前瞻性和特别希望基层的应急广播电台也能够关注这个事和参与进来,因为这个标准的统一一定需要大家的认可和大家的参与。我们在音频信息的呈现方面,我们发现了一些核心的特征,比如说节奏、韵律,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走,比如说什么时候重读,什么时候去重读,我们尽量减少使用概率的信息,而多使用频次的信息,这些都是做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其实在这些检索中,我们直接发布了信息标准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非常少,也就意味着我们这块工作要做的很多,而且不仅仅是预警信息,现在有了新媒体,一个灾害发生以后,在官方媒体还没有说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媒体已经铺天盖地把这个信息传播开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老百姓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规律,这是一大片需要研究的空间。还有视频信息的,比如说颜色、图片,有研究发现,在让老百姓知道一个疾病的危险性的时候,如果配以红色的信息去宣传,老百姓愿意接种疫苗的比重大幅度增加,颜色和图片信息绝对会对老百姓的感受是产生影响的。还有音视频的信息呈现的通用的特征,比如说信息冗余、信息表述方面等等。 我们也对于日本NHK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在预警信息的音频信息和视频预警信息方面做了呈现方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深入和扎实一些,具体分析内容我不详细介绍了,我们主要是分析音频和视频预警信息呈现的特征,我想每个人都认识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环境,现实环境,对于他们适用的标准,我们不可能简单地直接套用过来,这也是我们所研究的意义所在。 我们第一阶段的文献和案例分析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下一阶段我们想对灾害评估心理预期的评价系统,我们现在评价的各级在老百姓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还有通过实验室的信息手段对音视频的信息形成一个标准。我们研究所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所,这只是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对于心理疾患、社会预警、发展、教育等等方面的研究,应急心理援助是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应急心理援助我们建了很多援助站,希望通过培养人和教他们一些技术,和研发一些产品,来让我们在灾后的心理援助工作第一时间覆盖到更大的人群去受益,而我们这个研究又是我们应急管理研究中的其中一个切入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力量为我们国家的应急广播提供我们能够提供的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

责编:杜薇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