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性面对地震 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2016-05-10 19:10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是河北邢台地震50周年,也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为更好的与公众沟通,在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国地震局以“科学理性面对地震,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为主题举办新闻发布会,主要对于我国当前是否处于活跃期,我们目前地震速报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地震台网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的作用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号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就此为更好的与公众沟通,中国地震局以“科学理性面对地震,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为主题,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从目前地震活动来看,自2004年以来,全球8级以上,尤其是8.5级以上的地震频发,类似于上世纪前半叶的地震活动特点。在这种全球强震活跃的背景下,中国大陆的西部边境附近100千米范围内,自2001年以来已发生15次7级地震,其中包括3次8级地震,分别是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也处于强震相对活跃的时段。

值得肯定的是,今天我国的地震监测速报能力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和邻区的地震。我国的地震台网都可以给出更为快速、准确、权威的速报信息。

从1960年开始,全球许多国家就开展了地震预测预报的研究探索。比如前苏联、美国、日本、中国等,但目前地震预报至今仍是世界上未解决的科学难题。但我国一直坚持不懈的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科学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长、中、短、临渐进式的地震预测预报思路,发展了许多科学综合方法,建立了年度、年终、月、周、常规会商和紧急专题、专题震型会商的工作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12322短信平台是中国地震台网提供地震信息服务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服务对象是地震系统和国务院地震应急联席单位的主要人员,还包括相关科研技术专家和部分中央媒体,服务内容以地震速报为主。中国地震台网积极的根据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很早就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地震新媒体服务体系,目前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和网站等信息自动发布,服务面覆盖广、服务内容丰富,是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也是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获取权威地震消息的第一来源。

责编:王丽阳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