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山东平邑矿难救援纪实(3)

2016-12-30 23:30-23:59 责编:王丽阳

00:00 00:00

 

之后翻看临矿集团救援队的一篇救援日志,里边写满了惊险和困难。8点钟,指挥部根据井下被困人员分布区域,安排井下两条线路修复垮塌巷道,打通被困人员生命线。一是通过提升上山打通通往4号井底的通道,二是通过5路平巷打通通往4号井底的通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两条线巷道修复采取“六四制”,将参加施工的136人分为6个小组轮流施工,分为白夜两班进行。施工由临矿、兖矿、新矿集团负责,枣矿、临矿、兖矿、淄矿集团救护队分班负责监护和探查;龙矿集团救护队作为预备,负责井上下灾情监控及下井巡查人员的监护,对5号井是否具备救援通道条件进行探查。

兖矿集团救护队总工程师宋先明介绍,按照指挥部救援方案,打通两条井下救援通道是最有可能实现快速救人的方式。然而,井下的恶劣情况出乎意料,巷道严重变形,不断发生坍塌和冒落,直径达3米的巨大顶板岩石压垮在地,大大小小的碎石填满了巷道。同时,由于担心引发更大规模塌方,井下不能实施爆破,大功率设备也难以投入使用,巷道清理、塌方体掘进等工作都只能用手工完成。

由于空间狭小、救援人员操作极为困难。前面刚刚打好的支护,过不了多久又变形了,需要不停地修补。在冒落形成的坡顶,两名救援人员蜷缩在一个约1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对巷道顶部进行支护。顶板不时会有碎石松动,参与施工的职工必须处处小心,相隔不能太远,以便互相照应。在一处压力较大的区域,3个救援小组60人一晚上仅仅前进了几米。救援人员强行打通、修复支护的巷道遭到反复破坏,掘进缓慢。

为了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材料供给,兖矿救护大队先后下井20余次,共计174人次,运送圆木40余根、道木35根、轨道12条,积极配合东滩矿掘进施工正常巷道疏通及支护,大家齐心协力,巷道正常掘进疏通96.4米,为救援通道疏通打下坚实基础。

多前进一米就多一分希望。参与救援的兖矿集团东滩矿34名施工人员中,有刘运芳这样50多岁的老师傅,也有90后新兵。救援初期,营头作业各类物资还未到位,连填充木楔也要自己锯;出发得紧急,不少职工没带棉袄,只穿了一条单裤干活,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我们头一天打好的50根木点柱,到第二天一看,全部被压塌了。出力我们不怕,就怕安全出问题,我们参与救援的这些兄弟,都得安安全全地回来。”救援施工的36天,东滩矿掘进二区副区长张传杰精神压力巨大,救援结束给工区汇报工作时,这位壮实的汉子忍不住潸然泪下。

淄矿集团救护大队队长李刚业说:“我们曾统计过,井下在6小时内冒落达到21次,最大块的冒落岩石占地面积有1.2平方米,岩石厚度有0.3米至0.4米。另外,顶板多处开裂,抢险救援的难度很大。”

淄矿集团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在井下1号线负责支护清理,确保救援队伍顺利搜救。由于井下运输系统全面瘫痪,所有的支护和救援材料,全部是由人工运到一线的。沿途全是碎岩,救护队边清理边垮塌,更可怕的是上部的积水,顶水作业时刻威胁着救护队的安全。“巷道倾角33度,上山距离220米,运输距离1000余米,最重的材料有160公斤。更令人郁闷的是,由于反复垮塌,一个地方的支护有时要重复三四次。”李刚业说。“现在嗓子像冒烟一样,实在不行就吃点药,我们队员感冒的有好几个,但是没有人离开一线。”在事故救援现场,李刚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