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黄热病升温 中国外交部及使领馆提醒注意防范

2017-02-08 07:37 来源:应急网综合

中新社圣保罗2月7日电(记者莫成雄)近期,巴西黄热病感染病例持续上升,并向全国蔓延。当地时间7日,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巴西使领馆为此提醒旅巴中国公民注意加强防范,采取措施防治黄热病。

巴西卫生部6日发布报告称,巴西全国目前共发现疑似黄热病1006例,其中,751例在调查中,确诊180例,已有65人确诊死于黄热病,全国多个州都有病例报告,巴西联邦、州和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已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疫情。巴西卫生部已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相关情况。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蚊子叮咬传播,主要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热带地区流行,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少数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症状并死亡。接种黄热病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7日,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巴西使领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巴西专线”提醒旅巴中国公民注意加强防范,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备足驱蚊药品,减少到草地等蚊虫密集的区域活动,避免被蚊虫叮咬。一旦出现疑似黄热病症状,请立即就医。近期有计划来巴西的旅客请考虑及时接种黄热病疫苗。

科普知识: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黄热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轻症病例,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头痛、背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专家表示,黄热病通过蚊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主要流行于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等热带地区,亚洲的热带国家也有分布,但在我国尚无发病。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的病例较多。黄热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轻症病例,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发病的3-5天后出现12-24小时的缓解期,表现为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全身基本状况改善,轻度患者在此期可以痊愈。但是仍有约15-25%患者经过缓解期后可出现体温再次升高、黄疸、出血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黄热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约占5-20%,轻型感染后可自行痊愈,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所以如果在疫区或者前往过疫区,出现了寒战、高热、剧烈头痛等请立即去当地医院就诊,排除是否为黄热病的可能。

黄热病的预防

黄热病预防的重点因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而异,在南美洲各城市应以防蚊、灭蚊为主,在非洲由于镇、村等居民点比较分散,宜重点推行预防接种;有爆发流行时,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需同时进行。一旦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 管理传染源

黄热病患者宜就地治疗,予以防蚊隔离,这在病程最初4日内尤为重要。加强国境检疫,要求来自疫区的旅行者必需持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必要时留检观察。

2 切断传播途径

黄热病流行的规模取决于适于媒介蚊虫密度增加的条件,防蚊、灭蚊是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包括发现和消灭孳生地、捕捉和杀灭成蚊等。对耐223、666蚊株宜改用马拉硫磷、杀螟松等新杀虫剂。巴西等南美国家采用防蚊、灭蚊措施已取得显著效果,1942年以来在城市中未发现黄热病患者。对来自疫区的各种交通工具如舟、车、飞机等给予严密灭蚊处理。

3 保护易感者

预防接种是防止暴发流行和保护易感者的有效措施。当黄热病流行时,宜在一定人群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而以易感儿童为重点对象。长期使用的历史证明黄热病鸡胚减毒活疫苗17D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剂量0.5~1.0ml皮下注射一次即可,成人和儿童剂量同量,接种后7~9天即可产生免疫力,保持10年以上,鸡蛋过敏者应慎用,或用疫苗作皮试后再决定是否接种。自1945年应用以来总剂量已达20亿人份,只发现18例脑炎与疫苗有短暂的联系,其中15例年龄均在4个月或4个月以下的儿童,提示这种减毒活疫苗有嗜神经性,特别是对未成熟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明确的。有的国家规定6个月以下儿童不应接种,最好在1岁后接种,以免发生脑炎。免疫功能低下者也不宜接种疫苗。防止人员、进入疫区的部队、林业人员、猎民及与本病病毒有接触的实验室人员,以及去疫区的旅客等均需接种。近期研究表明黄热病疫苗与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疫苗、伤寒Vi多糖菌苗联合接种,均不会减低各自的免疫效果,副反应也未增加。

责编:母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