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石忠高速公路重庆竹林坪隧道坍塌抢险救援

2017-02-07 23:30-23:59 责编:王吉华

00:00 00:00

 

专家组分析认为,隧道内塌方未通天,长度超过50米,量比较大,且塌方山体极不稳定,如果强行将隧道内的塌方山体全部挖出,不但费时,而且有再度塌方的危险。

抢险指挥部对几套施救方案进行了慎重的比选,确定了最终抢险方案:通过一条水平洞穿塌体的通风孔,一条用全站仪测定位置、从隧道上方山顶向下开钻的垂直通风孔连接被困的4名工人,以输送氧气和食物。同时从洞壁左侧水平开挖一条水平导洞通道,以备施救人员进出救生。

《抢险记录》显示:“ 14日上午10点,开始换130大功率钻机,集中精力架型钢拱”;“1l点,拱顶设备到位”,“16点,竖向钻孔已达6米,水平钻孔达到13米,救生导洞开始施工”;“17点30分,开会重新成立正式抢险指挥部,对部分人员作第三次调整” 。

四海之内皆兄弟,面对困难皆手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重庆市交委、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石忠高速公路总监办、石柱县各部门、石忠高速公路B3、B4、B6、B7、B12、B13合同段项目部、137地质队武隆分队、中铁西北设计院以及冷水乡干部、工人、当地群众近千人,各施其责,纷纷投入到抢险救援中。

急救车、救援车数十辆停在垮塌的隧道口前,救援工人们手拿馒头、包子、方便面,边啃边走分批进入隧道。当时幸运逃离险境的2名工人也毅然加入到施救队伍。隧道口一台大功率换气机轰鸣作响,气氛异常紧张。由于环境条件简陋,一辆大客车和一辆中型客车通过施工便道被临时调至隧道口,平时载客的交通工具“摇身一变”就成了抢险救援指挥部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抢险救援人歇机不歇,实行24小时倒班制,钻机、风动凿岩机派上了用场,分别从3个方向对准了竹林坪大山的岩体。

为了开挖救生导洞,3个抢险突击队成立了,实行不间断的三班轮换作业。“ 尽管风险很大,我们也要争分夺秒向里面开挖,”  B2合同段项目负责人陈斌几夜未合眼,在抢救现场摸爬滚打,全然已经变成了个泥人。他泪光闪动,显得很急切:“每一秒钟都耽搁不起,我们要加快进度。时间越长,生还希望越渺茫。4位被困的民工兄弟,他们的生命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2006年9月16日凌晨1点41分,水平钻共进58.5米,终于钻通塌体,风机停了下来。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隧道里安静得能听见渗漏的每一滴水声。施工人员用铁管在钻杆上重重地敲了两下,然后俯身将耳朵贴在钻杆上倾听另一头的反应。10秒钟过去了,砰砰,钻杆那头传过来两声敲击声。人还活着! 施救现场一片沸腾,竹林坪的深夜晌起了人们激动而感人的掌声。

“里面的兄弟,现在还有几人活着?有几人就敲几下! ” 指挥人员用矿泉水瓶切开当作“扩音器”对准钻杆内孔喊话,喊声在空洞的隧道里缭绕回响。过了一会儿,传来4下敲击钻秆的声音,声音不大,但声声震动现场人们的心,4人全部活着! 听到消息,掌声再一次响起,现场无人不振奋。

“里面的兄弟,我们正24小时不间断施工来营救你们,不要心慌,一定要保持好体力。”紧接着,经石柱县人民医院院长冉隆万亲自科学定量,牛奶、白开水、蔬菜汤、鸡汤通过钻杆直径1.2厘米的内孔定时输送给被困民工,以维持他们的生存体力。

9月17日17点45分,竖向钻孔钻通,57.2米深。此时离隧道垮塌已经有91个小时。一条长长的绳索每隔10米打一个结,48米后每隔l 米打一个结,用以掌握放入深度,将固体食物(巧克力、鸡蛋、西红柿和香肠) 和物品(电筒、对讲机、笔和纸) 捆在绳索上,置入较大的竖孔。

“接到了,接到了! 民工兄弟有救了! ”当固体食物被受困民工接住的时候,清脆的掌声响彻竹林坪山野。大家欣慰地握手,流着激动的泪花奔走相告。

4名被困工人被确认:林修代,43岁,福建人;刘荣,3l岁,云南大理人;李世良,40岁,四川自贡人,杨华松,28岁,云南昭通人。

“隧道施工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和风险性。有人说这一分钟进入隧道,就不要想着下一分钟能活着见亲人! 我们不幸被言中了。” 林修代猛吸了一口烟,目光分明流露出当时所经历的恐惧,“事故发生时,我们正在施工。突然塌方像天垮了一样,掉下的土石像吼雷暴雨,断断续续掉了一天,周围一片漆黑。我们4个人全部挤在装载机狭小的驾驶室里,一天都没敢出来,用安全帽在洞壁上接水喝。洞内开始积水,淹没了装载机1.6米高的大轮,估计有1.8米深。里面温度非常低,我们冷得直发抖,4人只能紧紧挨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