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1

2017-04-27 23:30-23:59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唐山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唐山各县就在京津义和团的影响下,成立了“义和团”、“红灯照”,有力地抗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著名的州起义,有力地配合了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运动爆发后,唐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22年唐山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唐山地区组织,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革命斗争。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成为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最重要的罢工之一。玉田农民武装暴动,是北方农民第一次举起土地革命的红旗。抗日战争时期,在此举行了著名的冀东抗日暴动。解放战争时期,伟大的唐山人民又成为支援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主要后方基地,以“倾家荡产”的巨大牺牲精神,全力支援了两大故役。也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发生了太多让人感动的过往。

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是培养和锻炼人的地方,严格的军事训练、紧张的部队生活,可以全面提高军人的素质。航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飞行实践,为李升堂和战友创造我国航空史上的奇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升堂的家,在河北省冀东大地,滦河、青龙河之间,迁安县彭店子乡易家庄村。1936年,李升堂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祖辈都以种地为生,十分贫苦。1953年考入卢龙县中学,全部学费每月要7元,国家补助5元助学金,自己交2元。因家庭拮据,后来连2元钱母亲也支付困难,李升堂只读了两年半,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入空军院校学习。

1955年底,国家实行第一批义务兵制度,上级号召有志青年积极参加报名,李升堂立刻报名参军。一方面是起个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家中困难,就这样,李升堂走上了从军之路。

新兵连第一个任务就是长途行军,从卢龙县城,步行到吕黎县火车站,是70多华里,那时的路很不好走,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学生——没有走过远路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从来没有经过的事。

能不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大家心中都没有底,但李升堂心中不服输,暗下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走在大家前面。

指导员姓高,是山东人,40多岁的年纪。瘦高的个子,有点驼背,说起话来刚劲有力,他反复地动员,要大家树立信心,克服困堆,这是对大家的一次考验,不乘车,步行到昌黎。大家也反复讨论,表决心,立保证,都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这天,新兵们早早地起床,带上干粮,就从卢龙县出发了。指导员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步履轻松、均匀,还真像当年老八路行军的样子。老实说,新兵们出了城,不久就觉得累了,走了一半的路程,就走不动了。指导员组织大家讲八路军急行军抢在敌人前面占领阵地和红军长征的故事,又喊口号又是唱歌。在他的鼓励下,大家团结协作,有的人脚磨破了,打了血泡,大家就互相帮忙拿东西,互相搀扶,咬紧牙关坚持,实在走不动了就休息一会儿。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到了昌黎县凤凰山下。这里距县城已经不远了,再加一把力,就到车站了。到了天黑时,新兵连终于到了车站,搭上了西去运输新兵的列车。尽管大家十分疲惫,但是从精神上和心理上有一种可以战胜困难的自豪感。对于年轻学生来说,还真是一个实际的考验,对于以后在军事、生活、训练中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性格,都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