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骗子紧盯“双十一” 骗局要认清

2017-11-8 11:00-12:00 责编:张凌

00:00 00:00

旁白:事发后王女士曾到这家手机店沟通,希望店家去退货,但遭到了拒绝。今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家手机店,负责人表示如果手机没有质量问题退货是没有根据的。

负责人:反正他的孩子体型特征他不像就是说,如果说不是他父母过来,我们也不知道他13岁,但是它确实是呃就是它,那个面相看起来像是高中生这样子,那他如果说是用手机付款的话,肯定是应该说必须得有密码,那他的孩子也知道他父母的密码。

旁白:法律界人士表示,13岁的孩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一些跟他心智相符的行为活动,对于买贵重物品这样的情况需要得到家长的确认,买卖合同才能生效。

法律人士:对于明显属于看上去属于未成年人的这么一个情况,商家有义务进行相应的身份核查,家长如果对这个买卖行为有争议的话,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进行反应,要求协调解决,家长是可以要求商家进行相应的退款的,对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是按照双方过错的进行相应的一个分担。

主持人:此前曾经有一则熊孩子玩手游几天花了几万块的消息引发大家的热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处往低龄化的现象是越来越普遍了,也就说大家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现在我看家长都孩子呀,一两岁就不买那些什么这个拨浪鼓等等这样的玩具了,直接把一个iPad扔给孩子,你玩吧,我控制一下时间就可以了。但是随着孩子这么早接触手机,或者说是平板电脑,他对里边的功能研究的越来越透,所以基本上孩子五六岁就可以用家长的支付宝在网上买东西了,特别是再长大一点,像刚才这个案例里13岁的孩子直接可以在父母不知情的前提之下,带着自己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直接到店里去进行大额消费,用家长的手机和账户来支付,这样的事件也是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就想讨论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未成年人在独立购买大额商品的时候,商家是不是应该卖给他们,或者说在这样的事件发生了之后父母如果想维权的话,到底该怎么做呢?律师说了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否有效,其实不光是看商品的价格,还得看孩子的年龄、商品和服务的特性等等,你比如说像日常的消费,比如说孩子带了五块钱到学校门口去买文具或者买点零食,这些呢都是和孩子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是如果到商店里去购买数百元甚至是近万元的手机、游戏装备这样的功能复杂的商品,则必须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说购买了贵重物品,像手机比较贵的玩具,他的行为效力属于待定,可以由法定代理人予以确认或撤销。因此,那些心存侥幸甚至是心存不轨的商家,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法律规定虽然放在现实当中没问题,但是放在网络环境下是用起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在实体店里进行买卖的时候,买卖的双方都可以核实,大不了查监控嘛对吧,但是通过网络发起的交易网络的另一头到底是谁,其实是很难得知的,因此,想要主张买卖行为无效,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线上支付的行为是孩子做的,并且没有经过大人的授权。而在现实当中完成这个举证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因为用于网络游戏账户充值、购买物品的银行卡和所绑定的手机都在家长的名下,掌握银行卡交易密码和绑定手机并且进行交易的可能会是为银行卡所有人实施的行为,如果说家长提供不了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个卡的确是孩子刷的,就缺乏成立的效力,那其实再起诉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争议了。而在另一方面,即使能够证明这个交易行为确实是孩子做的,但是也不能证明父母就没有同意或者说是毫不知情,因为在电子交易当中,银行卡交易密码和绑定手机都是一体的,而且这些都必须由父母事先告诉孩子,孩子才能知道,所以说是不是父母的管理过失需要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呢?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其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说可以先从让孩子设计一个消费计划表,开始让孩子来参与一下家庭的理财过程,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家庭的成员。在制定自己的理财计划当中,如果有错误的时候,比如说在游戏当中不断的过多支出,或者说是花大额的金额来买一些与年龄不符的消费品,家长就要及时指出了。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对压岁钱、零花钱多一些这个管理的经验,而不是直接把一部分分给孩子,另一部分的收缴上来,其实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也不好,或者让孩子来真正意义上的花一花这笔钱,比如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辅导班、课外班,甚至是资助一棵小树,资助一个小朋友或者孩子想去什么地方旅游,也可以把压岁钱作为旅游经费。总之,一味的把钱交到孩子手里,其实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爱和关怀。好,孩子的非理性大额消费今天就说到这,11:29分,这里是正在直播的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在半点信息过后我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