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汶川记忆 应急心理救灾纪实19

2017-11-16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夜里12:00,我们来到了江油市的一个加油站,前方道路不通,同时考虑到驾驶员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指挥部决定就地休息待命,第二天清晨再出发。奔波了一天的队员们已经非常疲惫,马上各自寻找休息的场所,只要可以躺着的地万都行,加油站旁边的草地、路边的长凳、废弃的木板……考虑到后半夜天凉,许多队员最后还是回到车里,就靠着汽车的靠背休息。我靠在座位上,想起出发前爱人的提醒:抗震救灾光荣而神圣,但是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当时振振有词地说:”我是农村长大的,什么苦没吃过,怕什么?”可是看看现在的情形,睡觉也没有席子,不能躺平,只能坐着,这是我没想到的。车厢里拥挤不堪,身体无法舒展,时间长了就会腰酸背痛。再看看队员们横七竖八、东倒西歪躺着,还有此起彼伏的鼾声,我无法入睡,只好拿出手机,看看时间,此时看见一条护理部主任发来的信息,又想到灾区人民有家不能回,只能在路边搭个帐篷休息,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好在是夜里,没入注意,我悄悄地擦干眼泪。当对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怎么会那么脆弱?还没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渗不忍堵的场景还没见到,怎么就哭了呢?事后我才明白,救援队员的坚强是表现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同样是个普通人,特别是在面对亲人的关心时,我们很难克制自己的感情,就像傅素芬主任在督导会议上面对我们时,也控制不住流下了眼泪。

由于道路受阻严重,需要铲车不断地开道,我们才能通行。不得已我们又返回江油市,重新进行分组,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在江油市入民医院开展了作。此时,有了熟悉的赵国秋主任,我已不再害怕、担心,积极地投入到工作。来到江油市入民医院,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哪里是医院啊!分明是电视、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战地医院!到处都是帐篷和伤员,还忙碌的医务人员,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许多袖子上礼着红丝带的志愿者。

来到医院不久,院方为我们提供了一顶大帐篷、一套办公桌椅,还为我们接通了电源。匆匆吃了一点干粮后,我们立即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当天晚上,由赵国秋主任传达指挥部的通知,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并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临时党支部。通过向院方了解,我们知道在江油市技工学校安置了一批孤儿。由于要接受心理危机预的人员实在太多,而孤儿的安置点又不在医院里,为此我们只好兵分两路,一路负责医院里伤员的筛选和心理危机干预,另一路负责对孤儿的心理危机干预。许多孤儿虽然看上去身体没有受伤,但是这个群体所遭受的心理创伤,甚至比失去一只胳膊、一条腿要严重得多。因为他们年龄小,心理没有发育成熟,在受到地震和失去双亲的双重打击之下,很可能会摧毁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问题不断,因此,孤儿永远是我们救援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