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与死神赛跑的人

2018-03-11 11:00-12:00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主持人:虽然胸中充满责任感,心中充满了暖流,但是对于余震频发的灾区来说,还是让医疗人员吃了不少苦头,张龙龙说。

张:绵阳到广元的高速上余震,那时候下午三点多吧,当地报的是六点多级地震,我头一次见到高速公路中间的隔离带跟一条龙在跳舞似的,整个人就跟失重的感觉一样,就是头有点晕,整个高速在摆,车还在往前走,但是当时是本能反应,所有车全部靠边停了,大概十几秒到几十秒那个样子,因为那时候也是感触比较深的,没有想到会遇见这种情况。

主持人:虽然余震让大家人心慌慌,但是救援工作还需要继续,救护车驾驶员经常要面临30多个小时的大转运,而他们运送的条件就是在灾区,随时可能会发生余震的高速公路上。

张:当时在那的时候,我们有一个36小时,连续工作36个小时,那个是从成都绵阳然后到重庆,从重庆再往回返,就是所有车队都没休息,然后当时好不容易回到成都以后,准备睡觉了,十点多,印象特别深,然后楼层服务员挨个房间敲门,说当天晚上有余震,5.6还是5.8的余震,要求全都去避难所,室友说咱俩去吧,我说现在肯定不让坐电梯,当时住十层,我说要不睡吧,实在起不来了,他说行吧,我说如果咱们今天牺牲了,也是躺在床上牺牲的,当时开玩笑,真的是太累了,其实我夜里面真的被震醒了,就看到那个窗户在晃,不过还好,因为我们住的那个地方还算比较安全,所以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第二天起来去停车场,去整理车辆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相当一部分的同志都在停车场睡的,当时关键是真的是太累了,躺在床上连起来的劲都没有了,当时绵阳县医院的压力非常大,所有地区周边的伤员全都送到绵阳,救治能力已经超负荷了算是,所以当时也是临时指派,让我们把那些伤员分流,分散,重的,危重的这些送到重庆,包括机场等等这些,缓解一下当地的压力。

主持人:听张龙龙说的轻松,有的时候还会笑出声来,但是您可能不能想象,这实际上是他第一次到灾区去执行这么大型的任务,而事后他也对这次救援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张:其实说实话,我认为是一种净化吧,心灵上的一种净化,就是患难见真情这种感觉,那个时候你才觉得人和人之间其实可以很简单,不用那么复杂,那个时候真的就是大家特别特别简单,就是我干好我的工作,然后我不求回报,大家觉得你来了,他们要感谢你,就是特别简单,哪怕是一瓶水,甚至是一块糖,甚至哪怕一个小画面,少先队员给你敬个队礼,就这些特别简单的东西就让你感触特别特别深,不像现在人情世故这么豪华,包含这么层意思。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周末特别板块应急英雄榜,我是修奇,本周我们为大家讲述的是北京急救中心急救车驾驶员张龙龙的故事,医护人员在面对生死的时候秉承的是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麻木,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有时候他们的情绪可能会比普通人还要激动。

张:曾经转过一个从北京回山东的病人,怎么说呢?放弃了,一个30多岁的,相对来说年轻的女性,当时跟别人说的意思就是北京看不好,咱们去回老家看,一路上我记得女同志的眼神都是充满了希望,到了她们家,进了她们村,一下特别亮的眼睛蒙了一层灰色,整个人就跟泄了气是一样的,那一幕让我感受最深,但是没办法,我们干的工作不是每一趟都是正面方面的。

记者:那您今天早上也发了一个朋友圈,也是类似的情况?

张:对,看病只是为了希望,希望自己越来越健康,生活越来越美好,当然一旦说没有了这个希望,可能做的一些决定确实让大家也都比较无奈,甚至有时候会比较伤感。可能看似麻木,但其实心思还是微妙的心情变化,有的时候可能说触景生情,比如说类似于赶上小朋友病了,可能跟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然后你可能就不完全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可能会有其他的感情在里面,包括一些年长的老人,可能会让你想起自己的长辈,平常有时间可能会多陪陪孩子,尽可能把这个时间留给家里面多一些。

主持人:生活就像戏剧一样,有悲欢离合,刚才讲到了悲和离,接下来也有欢的故事,张龙龙骄傲的对我们的记者说,他曾经在救护车上接过生,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之一。

张:因为那天情况也特殊,我跟一个姓金的医生我们俩出车,西客站北广场,我们到现场以后一看是个孕妇,结果刚上车,车才移动了五米,后面大夫说停车,我说怎么了?赶紧过来,要生了,那会连婚都没结,我哪见过这阵势,你知道吗?我都傻了,赶紧戴手套,完全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大夫的督促下本能的完成,我干的就是打了个下手,拿一些东西,主要操作还是医生来操作,当时生了一个八斤半的大胖小子,当时看完以后那个心情挺欣慰的,这是比较让我职业生涯里面,以后也许能碰上,但是概率不太高,确实让我印象比较深,毕竟是一个新生命。

主持人:其实对于每一个职业来说都会有一种像图腾一样的东西,比如说我是一名电台的主持人,我要敬畏我的话筒,作为学校的老师要敬畏三尺讲台,医生要敬畏手术台,那么对于急救车的驾驶员,他们要敬畏什么呢?张龙龙说应该就是救护车上的警报声了。

张:首先来说,我第一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第一次用警报的时候,可能现在说想起这个话题,真的第一次用警报的时候,我是双手扶住方向盘,那个时候我的驾龄应该是已经五年了,突然间我就感觉自己不会开车了一样,当时我师父在边上说准备好了吗?我一愣神的工夫,准备好了,他把警报开开了,真的,你像现在我们可能用警报,我们会分轻重缓急,而且道路交通法对特种车辆的警报使用规定会更细一些,所以我们中心也是对我们一些,这种急救车驾驶员要求的更严格一些,所以我们会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道路位置和道路情况去合理的使用警报,但当时我真的第一次开警报的时候,简直就是,我就感觉所有人在催着我,其实是大家没有的,就是自己心里那种感觉就是快点,永远是那种感觉,快点,这个真是对心理素质的锻炼,是真的挺重要的。后来随着这种时间的推移,也是每天不断在工作中的磨炼,慢慢心理素质也是一点点沉下来了,锻炼出来了,警报是一个,还有病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种话,真的你看后面医护人员在忙的时候,我指的忙就是他们在心肺复苏,真的是和死神争分夺妙的时候,你脚下就不由自主,那时候你就不被警报所控制了,你就是被你自己内心所控制,既要在短时间内选择好合理路线。二,确保车辆平稳驾驶,因为车上的人在工作,他工作的情况下,他是要求车辆非常平稳的,你不能左晃一下右晃一下,然后你还要时时观察道路的变化,选择一条合理行车路线,反正真的是这么多年,我现在养成一个毛病,有时候跟家里人出去,开车嘛,包括我爱人,你跟我没话说,职业病,真的是很少很少说,有的时候在平常我挺爱开玩笑的,挺爱聊天的,但真的说一旦扶着方向盘,系上安全带那一刻,自己感觉把自己装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笼子里,或者说叫一个空间里,然后我要干的事就是我在观察路况,选择合理的行车路线。

我是北京急救中心急救车驾驶员张龙龙,今年已经36岁了,从事这个行业已经12年了,我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让那条生命的绿色通道越走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