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救援成功经验13

2018-07-17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技术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生产当中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事故灾害,幸好,一些及时处置,让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那些带给人伤害的事故灾害,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都不希望见到事故发生,但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就是最重要的事,那些灾难后应急救援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回顾和反思。今天和大家说第13集——清溪1井天然气溢流压井成功、浙江龙鑫化工双氧水爆炸事故、德国汉诺威大众汽车厂仓库大火。

2006年12月20日,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清溪镇7村的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清溪1井,在井深4285米钻遇高压气层,井口发生溢流。钻井队立即采取了停钻循环观察、关井求压、点火泄压等措施。中石化于2006年12月24日和12月27日先后两次对该井实施压井施工,但都没有获得成功。

在认真总结前两次压井情况的基础上,清溪1井抢险领导小组召集中石油、中石化、工程院院士等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新的压井封井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好了第三次压封井方案和安全、人员、设备、物资器材等各项准备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组协调有关力量,全力支持抢险工作。根据现场需要,紧急调用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一套灾区电话,用于抢险通信联络。派出安科院技术人员,在井场紧急安装PGM-5520型无线传输多功能气体监测系统,开展现场气体检测工作等。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参战单位和干部职工服从指挥,团结协作,从2007年1月3日10时15分开始至18时5分,在可控状态下减压放喷点火13天的清溪1井,第三次压封施工终获成功。

在连续可控性减压放喷压封井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员伤亡。这场从2006年12月21日22时因为天然气溢流而点燃的熊熊大火,在燃烧了整整13天后彻底熄灭。

这是一次紧张、危险,但科学、有序的成功救援。

天然气井喷,何等危险?“12·23”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的惨状想必还令每个人不寒而栗。因此,当中石化发生天然气溢流初期,就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整个救援行动从组织力量、技术力量、装备力量都是非常强大,虽然处理过程非常复杂、艰苦,但最终还是将这一地理条件复杂,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的复杂险情成功化解仅没有造成生产设备的损坏,更没有造成一人的伤亡。

这次救援的成功,从现象上看,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单位的密切协作,是救援装备力量的功能先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讲,是我国应急管理水平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企业编制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大大提高,员工的应急培训日益深入、应急知识不断丰富,整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大提高的结果。

浙江龙鑫化工双氧水爆炸事故

2006年6月15日8时2分,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双氧水车间发生爆炸,造成2人失踪,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龙泉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了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了公安、消防、环保、安监、医疗等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龙泉市委、市政府立即在距离现场最近的龙渊街道梧桐口村,成立了由龙泉市委书记任总指挥的临时十抢险救援指挥部,负责爆炸现场的救援抢险指挥工作,并立即启动了紧急抢险应急预案,组织消防、公安、环保、卫生、电力等力量进行救援。

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面对猛烈的火势、数量众多的危化品、高耸的化工装置、爆炸后的危房、需要保护的邻近罐区,在了解了事故单位的生产性质、工艺流程、爆炸燃烧物质、周围环境、参战力量等情况后,针对现场实际提出了4条措施:

(1)警戒区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进入现场施救的人员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2)厂方技术人员由消防人员配合,迅速对管道进行关阀断料,严防处置过程中发生连锁爆炸反应;

(3)现场消防部队调整部署,采取“积极控制,重点保护,逐片歼灭,强行堵漏,严防复燃”的灭火战术;

(4)扑灭后带来的大量污水,厂方必须设法控制,避免流入江河而污染环境,环保部门必须实时跟踪监察。

当现场发现燃烧车间内将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指挥部及时下达了撤退命令。

17时,前沿灭火指挥部下达了命令,对2个大面积燃烧的储罐区进行分割处理。正当火势得到有效压制时,距燃烧车间仅一路之隔的氢气储罐区沟渠内突然窜出火焰,现场救援指挥快速组织,迅速将氢气储罐区沟渠内的明火扑灭,保证了氢气储罐区的安全、一线官兵的人身安全。

20时10分,火场余火被彻底扑灭。

在救援过程中,各部门人员依据应急预案联动要求,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实施了外围警戒、人员疏散、污水拦截、环境监测、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工作,为前沿灭火战斗和最后的成功处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整个灭火过程中,有效避免了事故的恶性发展,避免了厂毁人亡的惨剧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火灾损失,实现了灭火人员无伤亡、周围环境无污染的目的。

此次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避免了事故的恶性发展,避克了救人的仿亡,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最大度地减少了火灾损失,是一次成功的应急救援。

此次应急救援的成功,事先编有预案,预案启动及时,公安、消防、环保、安监、医疗等相关部门人员依据应急预案联动要求,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实施了外围警戒、人员疏散、污水拦截、环境监测、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工作为应急救援的成功作出了重要保障。

当现场发现燃烧车间内将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指挥部机动灵活地迅速下达了撤退命令,有效避免了前沿阵地的人员伤亡。这一视情撤退、保护救援人员安全的举措,不是一种贪生怕死的懦夫行为,而是一种科学救援的明智之举,值得应急救援人员认真借鉴学习。

在任何险情面前,一味地猛冲猛打,有时非但不利于险情的控制,反而会让险情迅速恶化,就像本案例中的情形,一旦发生爆炸,身处火场中心的消防官兵就极可能出现群死群伤的情况,使得事故迅速恶化升级。

视情撤退,科学逃生。应急救援人员应牢牢记取,灵活运用。

德国汉诺威大众汽车厂仓库大火成功扑灭

在汉诺威北部的大众载重汽车公司,自1956年来该公司一直生产运输汽车、大型华贵轿车、休闲及旅游汽车。

在厂地的北部区域,有多年前从别的冷藏公司获得的一幢综合大楼,占地面积约12000m2,原有的冷冻设备已拆去,改为储放铝铸件芯模、硬模及汽车冲压板金件的仓库其中一高架仓库,占地面积1400m2,高24米,有地下室,是一幢3层楼的建筑物。另有多个单层冷库房设计的建筑物。这些大楼绝大多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为隔热或隔冷的双壳型铝合金梯形夹层薄板,主要使用聚苯乙烯为隔热材料,还使用软木沥青化合物作为墙面最终阻热层面,忽视了可燃性。屋顶为水泥及钢质焊条上铺轻型水泥板,然后用沥青纸覆盖密封。旁边还有一幢3层的老行政管理大楼,上层作办公室,底层作车间。

2002年12月14日17时55分,工厂西北部综合大楼仓库冒烟,大众载重汽车厂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火灾。

工厂消防队通过内部电话报警得知,在综合大楼的仓库北部区域,有看得见的烟雾。于是消防队派出2辆轻型消防车,1辆举高喷射消防车及1辆罐式消防车,3分钟后到达现场。工厂消防队长经过简单的勘察,发现在老的办公大楼的西侧屋顶有浓烈冒烟,立即发出火警信号,呼叫汉诺威消防队。第一步措施是从球形管网的地上消火栓出两支C型水枪,同时进一步侦察邻近的楼层,检查有无身处险境的人员。

根据工厂消防队呼叫,汉诺威州府防火、救护及灾难指挥中心于18时2分首先派出消防及救护站的消防车,计有1辆灭火救护消防车,2辆支援罐式消防车及1辆带斗的云梯车,车上乘有工厂安全人员,于18时6分到达火场。这时候,火焰已经蔓延到建筑物中间及冷库的正面,职业消防队执行突击任务的先头部队于是发出了三级报警。20分钟后,汉诺威消防队人员到场。18时9分接到报警的值勤领导在9分钟后到达现场,并根据初步调查作出反应。火势已经全部蔓延到24米高的高架仓库大厅,并且浓烟滚滚,在离火场50米周围之内无法靠近,必须戴防毒面具。因此总指挥采取了下列措施:

(1)发布最高火警,五级;

(2)要求5个地方消防队派员到火场;

(3)安排后来的地方消防队担当空缺的消防及救护岗位;

(4)起用特别领导指挥组织形式,采用值班电报、电话报警,激活非常事件参谋部。

接下来通知周围1000米范围内的居民,关紧门窗,留在家里。因为天气冷而干燥,气温4℃,东北风,后来转为东风,使烟雾吹向南方或西方的居民区。灭火力量首先布置在3个方向进攻,即西面、北面、东面。对24米高的高架仓库,通过云梯车上的消防炮及其他消防车炮进行大规模进攻。为了防止火势转移,必须用固定位置的消防装备对大约5800m2的一层楼库房实施保护。

离火场35米远的3号厅是新铸造厂,必须用消防力量保护,从火场北面500米处的中部运河中取用足够的水量。同时在有关领导及技术顾问指导下,正确分析架上的货物种类与数量,例如有铝屑等物品,以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

20时18分,整个大火及强烈的浓烟形成的碳黑蔓延到南面的单层货库,该层通常没有防火材料与前述大楼分隔。消防队试图用移动式水炮从外面进攻3200m2的大厅灭火,在南面由邻近城市志愿消防队人员投入战斗。

在22时整,仍有7门水炮、5门转塔炮、2支8型管枪及6支C型水枪在灭火。但是仓库里的货物,本身会促使火势蔓延,因此灭火效果仍不佳。为了加强侦察,警用直升机一直工作到24时,配合灭火工作。

直到次日14时30分,在连续19小时战斗之后战斗全部移交给大众汽车厂的工厂消防队。

这次火灾投入战斗力的情况如下:

汉诺威大众载重汽车厂消防队,227名人员参战;朗根哈根志愿消防队,20名人员参战;加伯林志愿消防队,20名人员参战;汉诺威康特嫩特尔工厂消防队,20名人员参战;汉诺威警察参战30辆汽车,80名人员。这样大规模的救灾行动,采取了如下各种特殊措施:

(1)掌握有害材质扩散的监测情况;

(2)控制住被污染了的消防水;

(3)了解新闻媒体及邻近单位的信息;

(4)确立广阔的封锁区域;

(5)维持原工厂的功能。

环境监测报警是在火灾发生后30分钟,5个工作组采用电子射线测量技术,对有害物质进行了监测。在顺风方向10km处进行了半定量测定;在火场附近50米处,从18时45分到大约次日4时整也进行了必要的监测。

火场出水时间是18时37分,经过火场污染的消防水,用泵输送到城市污水系统,采取了回收预防措施。

火场进行了封锁,局部地区持续到15日11时整。

次日下萨克森州刑事当局及地方警察领导到火场实地调查,确定火源始自办公大楼到原冷库综合大楼之间的西部范围。在初步分析确定不是人员疏忽或蓄意纵火可能之后,认为较大可能是技术缺陷所造成。

火灾造成5000万欧元损失,24米高的货栈全部损坏。附近的大楼也有部分倒塌,外墙全部烧坏,屋顶全长62m也都烧坏。

此次火灾中,首先出动了工厂的5台消防车及汉诺威州府的17个志愿消防队。后来又呼叫了附近其他几个城市的志愿消防队及有关警察,共出动300多人及大量消防设备,才阻止了火势的蔓延,扑灭了大火。

应急装备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火场,没有消防器具,就像打仗没有武器一样,必败无疑。在发生大规模火灾时,该厂及时投入使用足够的消防车和其他灭火装备(C型水枪、水炮、转塔炮、管枪、警用直升机等),并取得足够的水资源,且有大量人员全力以赴,这都是此次灭火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此外,事故发生时,工厂消防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请求增援,确定警报级别,并迅速检查有无身处险境的人员;担任总指挥的执勤领导能够在侦察火情后,迅速采取4项有效措施,并通知周围居民关闭门窗、留在家中等,这一系列措施在应急救援上是正确的,说明该厂消防队有过好的应急演练,并制定了有效的应急预案。

在这样大规模的救灾行动中,救援机构能够考虑全面,提出掌握有害材质扩散的监测情况、控制住被污染了的消防水、了解新闻媒体及邻近单位的信息、确立广阔的封锁区域、维持原工厂的功能等特殊措施,说明该救援组织应急管理成熟,应急工作落实到位。

事故本可以避免,但万一发生了事故,救援就是头等大事。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那些灾难后应急救援的成功经验,第13集,清溪1井天然气溢流压井成功、浙江龙鑫化工双氧水爆炸事故、德国汉诺威大众汽车厂仓库大火。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