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奎:一位村干部的职责与坚守

2018-08-09 15:38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国家应急广播网陇南8月9日消息(记者陈江南 王雨薇 曹梦雨)提起防灾减灾与灾后救援,第一时间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常常是消防员、公安干警、专业救援队等。但在乡村有这样一支力量:他们了解乡村、舍身忘死,在灾害来临前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至每一位村民,在村民被困时立刻投入救援,在灾后清理重建时他们又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他们就是村干部,而董小奎就是其中一员。

董坡村村支书董小奎(国家应急广播网记者陈江南_摄)

董坡村村支书董小奎(国家应急广播网记者陈江南_摄)

7月10日,受持续降雨的影响,流经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董坡村的姜席河水位猛涨,有河水倒灌的危险。董坡村村支书董小奎沉着冷静,将姜席河沿岸居民及时转移,并在河边冒雨连守6个多小时,密切关注河水情况,防止险情扩大。

恪尽职守的村干部

6月中旬起,陇南市西和县连续二十多天降下小到中雨。7月10日,雨势突然增大。当天下午5点左右,正在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董坡村村支书董小奎发现,流经董坡村的姜席河水位开始上涨,山上不断有洪水流下,汇集到姜席河中,有引发洪涝灾害的可能。

水流湍急的姜席河(照片由董小奎提供)

由于担心河水倒灌,董小奎立即与其他镇村干部一起,将河边居住的6户23名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区。转移工作刚刚完成,姜席河河水猛然上涨至3米,距离河堤仅0.8米。然而据了解,姜席河平日水位只有0.1米。为了防止险情出现,从6点开始,董小奎就守在河边观察河水水位,方便尽快做出反应。

在姜席河边拉起警戒线(照片由董小奎提供)

下午7点,姜席河上18米长的水泥便民桥承受不住河水的冲击,开始逐渐下沉,有形成堰塞湖的危险。7点30分,便民桥出现第一次塌陷,董小奎与村主任王高怀一起,在河两边拉起警戒线,阻止村民经过,并将围观村民劝离。8点左右,便民桥发出一声巨响,桥上出现明显裂缝。8点30分,便民桥被河水彻底冲毁,险情不断扩大。

被冲毁的便民桥(照片由董小奎提供)

在守河的过程中,不会游泳的董小奎同样也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过“我是一名村干部”的信念一直支持他守在河边,他说:“假如河水漫出来,我还能及时通知村民转移。”好在12点左右,河水水位开始往下降,但因为担心河水再次上涨,他继续留下观察,直到将近凌晨1点,河水降下去,暴雨变小雨,他才返回家中。

含蓄内敛的西北汉子

董小奎于2011年开始担任董坡村村主任,负责董坡村的各项事务,今年是他当村支书的第二年。村里的工作越来越忙,他负责的事务越来越多,对于董小奎工作的危险与忙碌,他的家人已经逐渐习惯。不过在董小奎坚守姜席河的六个多小时中,董小奎家人的心还是揪了起来,他们劝他不要在河边守着,但董小奎的回应很简单、很朴实,他说:“我是村干部,我不守在这儿谁守在这儿。”

清理被冲毁的便民桥(照片由董小奎提供)

由于董小奎7月10日当天一直在暴雨中工作,加之忙碌与精神紧张,第二天起床时他全身疲乏,头昏脑涨,但他没跟家人说,而是忍住身体不适,继续投入到便民桥的清理工作中。直到五小时后被冲毁的便民桥清理干净,他才去村里的卫生所输液,回家前,他把手上的输液胶布撕了下来,直到现在,家人也不知道他生病的事情。

虽然此次洪水已经过去,但汛期还没有结束,提升防洪防洪能力、提高村民应急意识,是董小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村支书的工作细碎繁忙,未来还有更多挑战在等待他。

责编:吴恪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