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8

2018-09-06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和关注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一起回顾那一段困难面前携手并进、互帮互助的中非友谊。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从丝绸之路到万隆会议,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到中非合作论坛,中非之间,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友谊,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回顾那场救援中的点点滴滴,回顾那些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中和埃博拉病毒抗争的勇士们,今天播出第8集——中国速度。

那些天,各种困难也接踵而至。医院也是一会儿停水,一会儿停电,无奈之下,医疗队购买了三个大水箱,随时储藏用水,又搞来发电机,一旦停电了,就立刻用柴油发电。

施工过程中,防护门怎么装,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窗户有多大,怎么才能满足通风需求?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和工人们进行详细的沟通说明。尽管改造后的中塞友好医院条件有些简陋,但基本上达到了医疗队最初的预想,具备了埃博拉留观中心的基本条件。而且这次改造方案还兼顾到预防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更科学合理些。

在中塞友好医院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体温连续远程监测预警平台,这两套设备是得意之作。视频监控系统不但能对医院所有重点部位实施全方位立体监控,还能将污染区的病历资料通过专用摄像头传输并储存到清洁区的电脑上,以便值班室随时调取整理,确保了病历资料的清洁完整。体温连续远程监测预警平台,可以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对留观患者进行远程体温监控。安装这两套系统,都是由医疗队自己完成的,这个过程中可是费了不少劲儿。弗里敦白天的气温一般都在35°C左右,像我们北京的桑拿天,就是拧一颗螺丝钉,也会让你大汗淋漓,医疗队员们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汗会顺着你的裤子,直接流进你的鞋子里,所以鞋子总是湿漉漉的。

在改造医院的时候,特意预留了一个第四病区,有15张病床,这个病区不是给非洲患者留的,而是为我们医疗队员准备的。大家心里都清楚,万一医疗队有人感染了,我们不可能请求让别人来救我们,也不希望被运回国内接受治疗,只能自己救自己。每次路过第四病区,看到那一张张病床,仿佛就是队员们自己给自己准备的一张张棺材板似的,塞拉利昂没有殡仪馆,也没有火葬场,如果哪个队友牺牲在这里,可能连人带床板一起直接被抬走烧了。所以,每次路过这里,都会提醒队员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决不能让队友感染埃博拉。幸运的是,那悲壮的一幕最终没有发生。

20日中午11点30分,赵彦博大使率大使馆工作人员来到医院,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传达了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对援塞抗埃工作所做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医疗队的保障工作;刘延东副总理则要求医疗队要确保队员绝对安全,顺利完成相关防疫任务。赵彦博大使还带来了国家卫计委给援塞医疗队发来的慰问信。队员们听后,无不深受鼓舞。

24日,中塞友好医院改建工作完成,赵彦博大使率使馆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和验收了中塞友好医院的改造及开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李进队长抑制不住兴奋之情,自豪地说:“在西非疫区,我们再现了当年‘小汤山’的速度,也创造了同类医院改建的速度和质量之最。”

当年“非典”疫情暴发时,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迅速在北京昌平的小汤山镇建设一座能够收治“非典”患者的传染病医院。从2003年4月25日开始动工,一边盖简易房,一边改图纸,同时,药品、医疗器械、器材也要全部到位。仅仅7天7夜的时间,一所拥有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医院就建成启用。

如今在弗里敦再现了“中国速度”,这必将成为中国传染病防治史上的一段新的传奇。

2014年9月26日,中塞友好医院里显得异常热闹,医院上下洋溢着喜悦之情,尤其是经历了初期艰难考验的援塞医疗队的队员们。上午10点,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在中国驻塞拉利昂特命全权大使赵彦博和塞拉利昂政府高官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

站在队员们面前的科罗马总统身材魁梧,体形略胖,头发有些花白。在平均寿命只有45岁的塞拉利昂,60多岁的科罗马已经算是健康高寿了。在塞拉利昂,科罗马有很高的威望,他毕业于塞拉利昂大学,曾获历史、哲学和法律综合专业学士学位及保险学研究生文凭,2007年9月当选为塞拉利昂总统,2012年11月连任,成功连任主要归功于5年来其在国家重建,特别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医疗队李进队长向科罗马总统汇报了中塞友好医院改造、床位设置、隔离以及下一步收治埃博拉患者的工作进展情况。

科罗马总统惊叹医疗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工作取得如此突破性的进展,他深受感动,激动地说:“中国总是让我们惊讶,也总是让我们感动,我们永远忘不了中国的恩情,中国是我们永远的好朋友。”随后,科罗马总统在中塞友好医院门诊楼前接见了中塞双方医务人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在塞拉利昂各个留观、治疗中心中,实属罕见。

科罗马总统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是中塞友谊史上重要的一天,中塞友好医院留观中心的建成再次见证了中塞牢固的友谊。中国不但践行了积极支持塞拉利昂经济建设的承诺,而且在我国面对疫情的危急时刻,中国又再次伸出援助之手,提供物资、人员和现金,和塞拉利昂站在一起共同抗击埃博拉。这体现了中国急塞方之所急的深情厚谊,再次表明中国的确是塞拉利昂的特殊朋友,中国是塞拉利昂的患难之交。”科罗马总统还表示,塞拉利昂医务人员会与中方密切配合,全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赢得这场与埃博拉病毒的战争而努力。随同他一起出席这次活动的还有塞拉利昂副总统苏马纳、代理外交部长斯特拉瑟·金、卫生部长福法纳等多名塞拉利昂政府高官。

2014年9月14日,塞拉利昂西区拉姆利政府医院的负责人巴克医生,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当时塞拉利昂已经有4名医生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感染死亡,约有50名护士也已经死于这一传染病。在利比里亚,1名“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法国女护士,在参与医护救援中也感染了埃博拉病毒,9月19日法国政府将她从利比里亚接回法国,在巴黎郊区的一家军队医院接受特殊治疗。在美国,9月28日至30日,曾因接触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病患邓肯的女护士尼娜也出现了埃博拉症状,经检测埃博拉病毒呈阳性,尼娜也成为在美国被诊断出感染这种致命病毒的第二人。尼娜护士表示她在长老会医院护理邓肯过程中都是身穿防护装备的,包括衣服、手套、口罩和防护罩等。但疾控中心主任弗里登证实,长老会医院显然有违反安全操作协议的做法。

在塞拉利昂600万人口中,只有1000名左右的护士,而且这些护士中有一半的人甚至连抽血都不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埃博拉留观中心医务人员配置标准,40张床位需要配备4名医生、40名护士、40到60名保洁人员,而中国医疗队中仅有5名医生、8名护士,想要接诊收治埃博拉留观患者,医护人员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经过与塞拉利昂卫生部协商,塞方为中塞友好医院调配了47名护士和40名保洁员,而这87名塞方人员的到来,却给李进他们出了一个大难题。他们的医护技能让人担忧。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护理专业学习和培训,有些人只接受过由教会提供的基础护理培训,但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传染病防护知识几乎为零。如果塞方工作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把污染的东西带进了清洁区,而中国队员又在清洁区与他们直接接触,后果难以想象。在队员们看来,87名塞方人员简直就是87颗隐性的“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重大的感染事件。

所以,开诊前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塞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医疗队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能让专业常识近乎空白的人,经过短暂的培训,便能够在传染病区称职地开展工作。因为中方医疗队员们要和塞方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如果他们不能胜任工作,出现了差错,即便是中国医疗队员再小心,也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医疗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培训人员做一步,塞方人员跟着做一步,集中示范教学。

护理组组长刘丽英和培训队员们冒着35°C以上的高温,身着11件防护用品:一次性分体工作服、N99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护帽、护目镜、一次性防护服、内层手套、外层手套、一次性防水隔离衣、防护面屏、防水雨靴、一次性高靿靴套,这11件防护用品是中塞医务人员防控埃博拉病毒的最基本的装备。

最早投入培训工作的刘丽英、吴丹一遍遍地示范穿上脱下防护用品,一遍遍地细致讲解36道穿脱流程。做示范不同于工作时的正常操作,每一个动作都要进行分解,都要反复强调,有时一个动作就要讲上很久,正常情况下10到20分钟就能完成的穿戴流程,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而脱的流程更为复杂,时间更长。每脱一件防护用品,队员们都要用消毒液对双手进行一次消毒,并严格按照从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穿脱不颠倒等10条原则要求,其复杂程度常人难以想象。简单说说36道具体的穿脱流程:

穿防护用品流程: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前进行的,有15道。

1.在淋浴间更换个人衣物。

2.穿一次性分体工作服。

3.手卫生。

4.戴N99医用防护口罩。戴前先检查口罩生产日期是否过期,有无潮湿污损;识别口罩内外、上下,检查口罩是否包装密闭,一手托住防护口罩鼻夹或松紧带,一面向上、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一手按住鼻夹,另一手于一侧拉紧松紧带,换手,按住鼻夹,并拉紧另一侧松紧带,调节好松紧度。深呼吸和呼气应感觉或看到口罩略微有鼓起或塌陷,若感觉有气体从鼻梁或面颊部泄漏,则要重新调整系带的位置。

5.戴一次性防护帽。

6.戴护目镜。带上护目镜,要压住帽子及口罩,调节舒适度。

7.穿一次性防护服。穿之前先检查一次性防护服,看生产日期,确保无破损、潮湿、污染等。穿的过程中防护服不可拖地。

8.戴内层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检查是否有破损漏气。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衣袖外。手套要套住防护服的袖口。内层手套一般为绿色,外层手套一般为白色,如果外层白色手套破损,内层绿色手套很容易显露出来,从而引起人的注意。

9.穿防水脚套。

10.穿防水雨靴。

11.穿一次性防水隔离衣。检查防水隔离衣无破损、无潮湿、无污染后穿好。此项流程要二人协助完成,另一人在后背、后腰上系紧隔离衣带。

12.戴防护面屏。

13.戴外层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检查是否有破损漏气。外层手套需要套住隔离衣袖口。

14.穿一次性高靿靴套。穿之前先检查一次性高靿靴套,无破损后穿好。展示靴套前后,如果手碰触鞋底要进行手卫生。

15.携带拖鞋放置于第二缓冲间。

队员们从污染区回到清洁区时必须进行的,有21道。脱防护用品应遵循从污染到洁净的顺序,尽量减少和避免脱摘过程可能的污染。脱防护用品和手套时,严禁触碰皮肤和干净衣物,重点注意做好眼睛、鼻腔、口腔黏膜的防护。

由此可见,程序之复杂,更可以想象,培训之艰难。

防控组组长贾红军说:“11件防护用品精细的穿脱流程、原则要求及严格的区域管理,是避免交叉感染、保护医护人员的关键所在。”

训练穿脱防护用品时还必须接受安检“五查”,这“五查”分别为:个人必须对着镜子穿戴,严格进行自查;每一组医护人员必须相互监督,实施互查;必须接受感控人员的检查;队员穿戴整齐后,感控人员必须再次全面检查;出入病区,特别是在缓冲间脱防护用品时,必须全程接受副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检查。

刘丽英说,培训过程非常折磨人。每一轮培训演示下来,培训队员们不仅嗓子哑了,整个人也是大汗淋漓,体力几近极限。即便这样努力,经过几天的培训,还是根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塞方医护人员一时很难接受并完全掌握这些。吴丹说,今天教了他一些东西,甚至第二天再问的时候就忘记了。塞方医护人员一测试,结果多数人不合格。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第8集,中国速度。今天先说到这,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咱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