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22

2018-09-20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和关注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一起回顾那一段困难面前携手并进、互帮互助的中非友谊。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从丝绸之路到万隆会议,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到中非合作论坛,中非之间,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友谊,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回顾那场救援中的点点滴滴,回顾那些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中和埃博拉病毒抗争的勇士们,今天播出第22集——中国妈妈!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4年9月30日公布的数据,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共有至少3700名儿童因为埃博拉病毒而失去了双亲或是其中一位亲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到2014年11月中旬,仅塞拉利昂就有3000多个孩子的家庭受到埃博拉的重创。

11月28日,已经回国12天的首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刘丽英从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的同事口中得知,9岁的埃博拉患者雅尤玛已经痊愈了,她心里倍感欣慰。

至今刘丽英还清晰地记得雅尤玛第一次入院时住在2区36床。那天是刘丽英和闫涛医生一起查房,两人像往常一样核对床号、姓名、询问病情。为了保证安全,也为了保证照顾到每一个病人,两人对每个病人的查房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但在那个房间里,她们停留了10分钟时间。那是2区最脏最臭的房间。

9岁的小姑娘雅尤玛当时蜷缩在病房的角落里,显得又瘦又小,看上去和国内六七岁的孩子似的,一双非洲人特有的大眼睛看着刘丽英和闫涛,眼神里满是恐惧和迷茫,这让刘丽英有些意外和心酸。在查房时,其他病房的孩子经常找不到人,习惯了群居的他们可能去了别的房间串门,也可能聚在病区的某个地方玩闹,而雅尤玛却像被遗弃了一样,就那么安静地蜷缩着。刘丽英有一个6岁的女儿,她不能想象,如果蜷缩在角落里的是自己的孩子,她会有多么难受。

当时她忽然忘记了埃博拉,忘记了2米安全距离的要求,慢慢走近她,伸出双手,想要把她抱在怀里,但被同行的闫涛及时制止。这么安静的孩子,在队员们发药时却表现出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倔强——拒绝服用。她依然蜷缩在角落里,满眼都是对大家的抗拒。此时,刘丽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她蹲在地上,保持与小姑娘目光平视,用并不特别流利的英语告诉雅尤玛,服药后病好了就可以回家见妈妈。

而实际上,雅尤玛是和妈妈一起来到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的,她妈妈因感染埃博拉病得很重,第二天就去世了。不知是被刘丽英眼里的爱怜和温柔所感染,还是被能回家见妈妈这句话打动,她不再抗拒,在队员们的再三鼓励下,小姑娘勇敢地把药服下去了。当时刘丽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和闫涛不约而同地对小姑娘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雅尤玛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她的举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她从病房外面找来一把扫帚,将病房走廊、接诊大厅和自己住的病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着其他患者端饭递水......看着她瘦小的身躯迸发出的惊人力量,值班医护人员禁不住感慨:这对我们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她依然不爱说话,但看见医务人员就会主动笑,甜甜的,满是孩子的童真。在埃博拉留观中心,看到这样天真无邪的笑,你会真的相信,有时候一个微笑的确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庆幸的是,雅尤玛的抽血检测结果是阴性,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家都兴奋地跳了起来。为了让孩子早日出院,避免在医院出现交叉感染,队员们抓紧时间联系她的家人。但几经周折也未能联系上女孩的家人,无奈之下,只好将她送进一所孤儿院。出院之前,护士吴尧带她到淋浴间进行了彻底清洁,换上了干净的新衣服,还送给她一些食品,队员们希望孩子能换个环境,早日走出失去妈妈的痛苦。雅尤玛似乎不知道怎么表达,就一直看着大家笑,笑得很甜很灿烂,让人感觉到一种欣慰和温暖。

但没想到,一周之后,她又被送了回来,此时她已经感染了埃博拉。刚被送到医院时,她发烧、腹泻、呕吐,虚弱得连眼睛都不想眨一下。衣服更是脏兮兮的,呕吐物溅满全身,嘴巴上也布满了风干的呕吐物,多数已经结成了厚厚的痂。头发也是又乱又脏,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脏兮兮的小花猫。

这让刘丽英异常难过。谁都知道埃博拉患者的死亡率极高,但是雅尤玛让她怎么也不甘心,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怎么就变成这样了?于是之后的每天,刘丽英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和下班前做的最后一件事,都是去病房看看雅尤玛有没有好转。

一周的时间里,雅尤玛一直都是那么虚弱。这次她病得太重了。起初,她还会跑到一个很荫凉或者隐蔽的地方,像一只受伤的小猫似的就蜷缩在那里。后来,她连从床上翻下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她每天只喝些水,吃很少量的东西,就那么虚弱地躺在那里。有一天队员们去查房,一进病房,王冶就看见雅尤玛的鼻子在流血,这是埃博拉的晚期症状,王冶当时就想,这一次雅尤玛可能真的挺不过去了。

按照惯例,雅尤玛应该被转到塞拉利昂的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但因为当时疫情很严重,治疗中心已经没有空余的床位了,不少已经确诊的患者只能留在留观中心进行治疗。雅尤玛也只能留下来。

2014年11月11日,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先遣组队员、护理组组长黄顺第一次进入病区查房时,一眼就注意到了雅尤玛的眼神。那是惨遭病毒折磨的、痛苦而恐慌的眼神,那是痛失亲人后忧郁而迷茫的眼神。身为一个母亲,黄顺被雅尤玛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她听说雅尤玛已经3天没怎么吃饭了,高烧、呕吐、腹泻、牙龈出血、大小便失禁......死神随时可能把这个可怜的孩子带走。

回到驻地,黄顺马上去找刘丽英,恰好,刘丽英也在找黄顺,两人在走廊里随即交流起雅尤玛的事情来,刘丽英逐一给黄顺交代护理雅尤玛时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幸运的是,几天后,雅尤玛的病情有所好转。她开始主动跟刘丽英说话,那个时候刘丽英不由自主地喜极而泣。在这种目前仍是人类最难对付的病毒面前,一个患者的好转和康复对医务人员而言,是莫大的鼓舞,它证明了队员们日夜奋战不畏生死是有意义的。遗憾的是,在雅尤玛好转之后,首批援塞医疗队的任务也要结束了,即将在2014年11月15日从塞拉利昂启程回国,所以刘丽英没能亲眼看到她的康复。但雅尤玛的身影深深地印在刘丽英的脑海里,成为她永久的牵挂。

雅尤玛听到刘丽英回国的消息,明显有些失落。这时,黄顺主动靠上前。曾经担任过三〇二医院“非典”病区护士长的黄顺,深知精心科学护理、及时处置险情对于传染病病人来说多么重要。黄顺带领她的护理团队,交替轮流护理雅尤玛。作为母亲,黄顺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每次给雅尤玛喂水时,细心的她总会用手腕先试好水温。平时,手腕试水温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隔着3层厚厚的防护手套却很容易判断失误。为了掌握好分寸,她在办公区域先调好水的温度,穿戴上防护用品后,再反复去感觉那个温度。也许是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特殊关爱给了雅尤玛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力量,奇迹终于出现了:雅尤玛开始主动要吃的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黄顺说,“这意味着雅尤玛可能挺过来了。”小小的雅尤玛爆发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她的体温恢复正常,腹泻和呕吐症状也逐渐得到缓解。19日,她可以在护士的搀扶下上厕所;20日,可以独立下床活动;21日,可以上下楼......小女孩病情好转之后,身体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面对这么凶险的疾病,作为医生能看到患者最终治愈,那种喜悦感很难用语言描述。”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医师组组长金波说。

然而,随着雅尤玛病情的好转,新的问题出现了。细心的黄顺发现,雅尤玛常常独自一人坐在病房里发呆——失去妈妈的痛苦,正在折磨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为了让雅尤玛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黄顺和其他13位妈妈决定用母爱打开雅尤玛那道紧闭的心门。她们买来蛋糕、巧克力等食物来安抚雅尤玛,还会用肢体做一些搞笑动作逗她开心。起初,雅尤玛脸上没有多少表情。渐渐地,她的眼神里流露出感激和喜悦。但这只能让雅尤玛暂时忘记悲伤,独处时她又会重新回到忧郁状态。谁能给这个可怜的孩子带来安慰?医护人员把从国内带去的熊猫玩具递到雅尤玛的面前,谁承想,这立即激起了雅尤玛的好奇心。她接过熊猫,抱在胸前,爱不释手,第一次笑得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一脸的灿烂。

一天例行查房,当黄顺带领护理队员走进雅尤玛的病房时,她拿着小熊猫主动迎上来说:“中国!”在场的队员又惊又喜,高兴地对雅尤玛说:“我们来自中国,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那个时候,黄顺开心地笑了。“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应,它可以跨越种族,超越语言。当雅尤玛说出‘中国’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因为我是一个母亲,是一名军人,在这里我代表着中国!”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雅尤玛终于顽强地战胜了病魔。雅尤玛康复出院后,队员们一直挂念着她。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黄顺和同事经常会谈起雅尤玛,她去了哪里,现在过得怎么样。

经过多方打听,黄顺得知雅尤玛被送到联合国在塞拉利昂设立的一处救助中心,便专程赶去看望。但令人遗憾的是,救助中心的负责人告诉她,雅尤玛在12月底就离开了。在救助中心的照片墙上,黄顺看到了雅尤玛的照片,照片中雅尤玛长高了也长胖了,她带着夸张的墨镜,右手叉腰摆出大人般的姿势,看起来很开心。负责人说,这里的孩子大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儿,但中心还是会努力帮他们找到遗亲以及愿意收留他们的人。工作人员帮雅尤玛找到了她的远房舅舅加瓦拉,他专门从塞拉利昂东部城市凯拉洪赶来,将雅尤玛接了过去。

黄顺很想去凯拉洪看看孩子,但由于工作繁忙,她无法抽身,只能把这份思念放在心底,并委托救助中心的人询问雅尤玛的近况和联系方式。经过多方沟通,终于联系上了加瓦拉。当得知队员们十分惦记雅尤玛,他专程带着雅尤玛赶到了中塞友好医院。“非常感谢中国,是中国人给了雅尤玛第二次生命。”加瓦拉说。

虽然雅尤玛会说的英语不多,但她能清楚地说出“刘妈妈”“黄妈妈”。当雅尤玛出现在医院的走廊时,黄顺和队友们刚刚结束早交班,她欣喜地紧紧抱住雅尤玛,久久不愿松手。队员们希望把更多的爱带给这个从病魔手中逃脱的孩子。大家带着雅尤玛去当地最大的超市,为她买了新衣服、好吃的和玩具,并为她举行了募捐活动,还特地买来蛋糕,庆祝雅尤玛战胜病魔,重获新生。

“新生快乐!”2015年1月9日,在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的围拥下,雅尤玛开心地拍着手,吹灭了蛋糕上的蜡烛。几天的相处,队员们和雅尤玛已经亲密如家人一样,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聪明的雅尤玛学会了简单的汉语,甚至能在T恤衫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两个字。

无疑,雅尤玛是不幸的,埃博拉夺去了她至亲的生命,而且她也感染了可怕的埃博拉;但是雅尤玛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两位“中国妈妈”,让她逃过了劫难,得到了真情的温暖。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第22集——中国妈妈!今天先说到这,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咱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