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34

2018-10-02 23:30-23:59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回顾那场救援中的点点滴滴,今天播出第34集——绝不放弃一个病人!

由于蒂莫西病情危重,为检查肺部是否感染,医疗保障组组长孙志强与詹宁波、夏晖等队员,承担巨大风险,积极为蒂莫西进行X光影像学检查和抽血检测等,并与我国援塞移动实验室检测队专家密切合作,及时为医生有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蒂莫西身体十分虚弱,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队员们便亲自上前喂食,还将原为自己准备、在病房深受病人欢迎的营养素,也用到了蒂莫西的治疗抢救上。护理组组长孟玉华冲上一杯浓浓的营养素,一勺一勺地给蒂莫西喂食,她还千叮咛万嘱咐护理组杨晓、张惠英、褚静茹等队员要精心护理蒂莫西。

“对蒂莫西的救治不能有一分一秒的延误!”援塞队员们24小时在岗在位,时刻关注蒂莫西病情的变化。

一天、两天、三天……一星期、两星期、三星期,全体队员默默坚持着,努力着。然而,时间一长,蒂莫西不免有些泄气:“医生,我还有可能活下来吗?”段学章多次向他讲解病情,李雷医生则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这给蒂莫西带来了极大的激励。

“那个戴着面罩的人,就是他的话,让我能坚持到今天。”蒂莫西感叹道。

20岁的蒂莫西出生于弗里敦市,他还在母亲肚子里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因难产死亡,从此他便与叔父及堂兄弟一起生活。初中毕业后,蒂莫西成了走街串巷、头顶一大堆衣物叫卖的小贩。

“每天能够赚15000利昂(约3美元)或20000利昂(约4美元)。

我吃得不多,所以能够省下一些钱。”他回忆道。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蒂莫西省下钱从街上买了很多成龙、李小龙的电影光盘,他被中国功夫给迷住了。蒂莫西与一群堂兄弟们平时嬉笑打闹,模仿电影里的动作,就连5岁的堂弟也不例外。

“邻居家举行葬礼时,我们触摸了尸体。”蒂莫西说。随后他们的房子被政府隔离起来,每天都有人对他们的身体进行检查。“第一天,堂弟就因为发热被送到了一家医院;第二天,我也发热,然后被送到这里。”

在住院的21天里,蒂莫西总共接受了6次血液检测。“从强阳性到阳性,到弱阳性,再到阴性。”段学章说。尽管2015年2月22日,蒂莫西已基本脱离生命危险,但之后一直呈阳性的检测结果仍然让人难以放心。

“住院时间这么长的患者还是很少见的,一般而言,埃博拉患者只需十几天就能够出院。”

为了彻底治愈蒂莫西,队员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艰辛,他们坚信只要及时、科学、全力救治,再危重的埃博拉患者也是有可能治愈的。

在所有埃博拉患者中住院时间最长的蒂莫西,终于等到了出院。 他安静地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等待着他的亲属。队员们怕没人接他,还为他准备了20000利昂的交通费。

蒂莫西的堂兄弟们终于来了,他们为蒂莫西欢呼。其中一位堂兄 弟表示,他参加过中国人开设的社区培训班,知道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治愈的病人除了在3个月内性生活要戴安全套外,一般的接触会没事。”

蒂莫西出院时,队员和塞方医务人员都替他高兴,纷纷来为他送行,还举行了一场简短而隆重的康复出院仪式,赠送他新衣服和一些他十分喜爱的食品。这一天,蒂莫西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场还与队员一起比画起中国武术。他十分激动而虔诚地说:“感谢救治我的中国医生!”

2015年3月7日一大早,女队员们就起床了,她们在驻地宾馆采摘了一些鲜艳的花朵,精心编织了一个漂亮的花环,准备送给马上要康复出院的80岁老奶奶穆苏。“相信老奶奶看到这个美丽的花环,一定会非常开心的……”段惠娟队长的脸上绽放着笑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穆苏老奶奶刚入院的场景。

那是2月27日,穆苏老奶奶坐着轮椅被送到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当时她呕吐、乏力,人已经昏迷,病情十分危重,当天就被确诊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队里很快就为穆苏老奶奶制订了详细的诊疗方案,相继开展了输液、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和常规生化检查,对她进行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

在救治穆苏老奶奶的过程中,一次查房让队员李雷刻骨铭心。

“那一次,我和段惠娟队长带着塞拉利昂的护士一块儿进到病房里,工作了一个多小时,段队长气都喘不过来了。那天,恰好遇到穆苏老奶奶,她的病情很危重,说着当地的土语,只能通过塞方护士和老人交流。老奶奶身体很虚弱,很瘦,她一个劲儿地说疼,除了常见的埃博拉症状之外,她指着脚说痛。我检查老奶奶的脚,她的小脚趾跟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里面已经溃烂了,蛆虫正从溃烂的伤口不断涌出……看到这儿,我抑制不住地恶心。那个老奶奶疼得难受,我俯下身子,拿着消毒剂,给她临时消毒。后来每次值班我都给她做清创处理,把虫子驱杀出来,再用上抗生素。就这样多次换药,反复处理,直至她的脚伤好了。”

穆苏老奶奶身体十分虚弱,李晨医生、杨晓护士长帮她脱去污染的衣服,耐心地替她擦净身体,轻轻地扶起老人,将自己留用的营养素 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

经过8天的全力抢救,穆苏老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两次埃博拉检测均由阳性转为阴性。穆苏老奶奶是迄今为止三批援塞医疗队收治年龄最大、治愈时间最短的埃博拉患者。

3月7日,队员们专门为穆苏老奶奶举行了康复出院仪式,大家列队欢送老奶奶出院,并将精心编织的花环戴在穆苏老奶奶的脖子上。

穆苏老奶奶满眼含着泪花,嘴唇哆嗦,浑身颤抖,难抑激动地说:

“和我一起感染埃博拉的人都死了,因为有你们的治疗,我活过来了。

非常感谢你们!非常感谢你们!”

3月初,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一些在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治愈出院的埃博拉康复患者们,听说自己的救命恩人——中国援塞的医护人员就要回国了,纷纷要求来送行。

听说康复患者们要来送行,即将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第三批援塞医疗队41名队员很是感动,大家想了想,决定搞一次小型的联谊会, 这样既算是相聚又算是告别,还可以再为埃博拉康复患者做些什么,地点就选在中塞友好医院,这是见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抗击埃博拉的地方。

这是一个美丽的约定,19名埃博拉康复患者和41名援塞队员都翘首期盼着。

3月11日,“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康复患者联谊会”就这样开始了。一大早,19名埃博拉康复患者从塞拉利昂四面八方赶到了中塞友好医院。在联谊会上,队员们又看到了那些曾经一起度过艰难时刻的人。那不是可爱的“熊猫宝贝”富拉尼吗?大家还记得在富拉尼感染埃博拉身体最虚弱的时候,是“中国妈妈”送给她毛绒熊猫玩具,像疼爱自家的孩子一样精心地照料富拉尼,让她勇敢地战胜了埃博拉。

那不是爱好中国武术的蒂莫西吗?队员还记得蒂莫西感染埃博拉后生命垂危,医生、护士们坚持不放弃最后的希望,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坚守了21天,用生命守护生命,最终将蒂莫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也成为治疗时间最长的一位埃博拉患者。

让人感动的是,80岁的老奶奶穆苏,听说与她在埃博拉病房里朝夕相处的恩人要走,在家人的陪伴下,坐了1个多小时的车赶来。穆苏老奶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队员田宏看到老奶奶康复后的样子很是高兴,她一边和老奶奶聊天,一边给老人换上一件新衣服。

这让负责签到的医师组组长段学章万万没有想到。“中塞友好医院自2015年1月初由埃博拉留 观中心转型成为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后,已成功治愈了19名埃博拉确诊患者,今天他们全部来到现场与医疗队员们相聚告别。”两个月间,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与埃博拉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护理组组长孟玉华感慨地说:“我们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队长段惠娟说:“大家即将告别战斗了两个月的岗位,和我们治愈的患者、正在治疗的患者一一惜别,临行前我们还是想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尽可能地为他们做点儿什么,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塞拉利昂民众记住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深情厚谊。”

在联谊会上,李文刚、宋雪艾等人针对西非的一些常见病和易发病,为康复患者准备了一个防控知识讲座,同时医生护士们还讲了埃博拉康复患者的心理辅导和愈后健康知识,19名埃博拉康复患者和家属们仔细地听着记着……联谊会上,埃博拉康复患者蒂莫西眼角有些湿润,他激动地说:

“我非常感谢中国医疗队帮助我战胜埃博拉,中国是真正的英雄!你们在帮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中表现得最出色,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因为你们出色的工作而使我成为埃博拉康复者。在你们即将离开塞拉利昂回到你们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希望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这个贫穷的国度,继续帮助我们。”

真情永驻,感动你我。埃博拉康复患者赛杜几易其稿,专门为医疗队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代表弗里敦中塞友好医院的埃博拉康复患者,感谢为我们创造了在这里聚会的美好时刻。今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感谢国际医疗援助,尤其是中国政府在帮助我们抗击埃博拉的战斗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的专家们将个人生命置于如此高危险的环境下,拯救我们的同胞,我想大家都会从心底里感激你们……

还有一些不会写字的康复患者,纷纷找到当过老师的坎德克,让他来代为写下感谢的话语:

大家早上好,我代表其他不会写字的埃博拉康复患者,感谢中国政府派出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来到塞拉利昂帮助我们抗击埃博拉病魔。中国在这里做出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帮助我们从埃博拉病魔中走出来,帮助我们康复起来,真的非常感谢中国对塞拉利昂人民的救治!

他们的表达,代表的是所有塞拉利昂埃博拉病人的心声。来自于中国的无疆大爱,深深地打动了这些淳朴的非洲黑人兄弟姐妹。

中塞友好医院的卡努院长在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目睹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批援塞医疗队在半年多时间内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他饱含深情地说:“我没有理由不称赞中国的 能力和责任心。优秀医生的良好品质,比如敬业、勤勉、守时、有涵养、仁慈、关爱,都可以在每一名队员身上体现出来,是中国医生们无私的行为,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 的生命。塞拉利昂的医务人员从中国队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将成为永久的财富。我希望所有接受中国培训的塞拉利昂同仁在未来可以更好地应对埃博拉疫情。”

会后,援塞医疗队还为康复患者赠送了食物、衣服和药品等,19名埃博拉康复患者还在医疗队队旗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相聚总是短暂的,但友情永远留在了中塞两国人民心中,这份情穿越生死,地久天长,永存天地。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第34集——绝不放弃一个病人!今天先说到这,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咱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