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37

2018-10-05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和关注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一起回顾那一段困难面前携手并进、互帮互助的中非友谊。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回顾那场救援中的点点滴滴,今天播出第37集——塞拉利昂的中国春节!

这还是第一次在“大夏天”过春节,随着羊年的临近,远在西非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的第三批援塞医疗队,以各种方式迎接新春。

离春节还有些日子,队员们就将节日物品运到中塞友好医院,一到医院,队员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大红的灯笼和福字很快吸引了塞方伙伴们。他们跑过来好奇地问:“你们在忙什么?这是什么?”大家把英语水平不错的孙志强组长推到他们面前,意味深长地说:“传播中华文化靠你了。”

“马上就是中国的春节了,是新春的开始,每当这时候中国人就会挂福字、贴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孙志强讲得认真,塞方的伙伴们听得更认真。“我们也要贴!”他们兴高采烈地加入进来。传统的中国红在塞拉利昂伙伴们眼里就是很特别的“玩意儿”,让他们觉得很新鲜,但更吸引他们的是这些物件所包含的美好寓意。

队员们和塞方的伙伴们在中塞友好医院一楼、二楼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福字和窗花,他们还拿起手机不停地拍照留念。不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大家硬是把这具有西非建筑特点的房子布置出浓浓的中国节日气氛,战地医院点缀上这一抹中国红,格外亮丽、醒目!中塞友好医院一下子多了几分中国味儿。塞方的伙伴们一边欣赏,一边不停地夸赞,拍摄祝福视频的时候,还跟队员们学起了中国话,对着镜头说:“过年好!过年好!”似乎比我们还兴奋呢!

不一会儿,大家就把中塞友好医院布置成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

2015年2月8日上午10时,41名援塞队员准时来到中塞友好医院大门口,整齐列队。队领导说:“今天要录制春节拜年视频,给全国人民拜个早年。”

只见军用猛士车立在队伍右侧,车头朝前,车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字样显得很气派。队员有的拿灯笼,有的拿鞭炮,有的拿中国结。队员纪冬、夏晖分别手持国旗和队旗在尽情挥舞,蹲在第一排的护士们手持“解放军援塞医疗队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条幅,个个看上去精神抖擞。

看到大门口这么热闹,塞方护士长爱丽丝和玛莎也加入到队伍中。 那一刻,在远隔万里之外的弗里敦,队员们齐声高喊:“我们是三〇二医院抽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给全国人民拜年了!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在抗击埃博拉战斗中,我们坚决做到:听党指挥,牢记使命,能打胜仗,努力展示中国军人良好形象,为中塞友谊做出新贡献。”

这条春节拜年视频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北京电视台《军情解码》栏目播出,向祖国和人民展示了援塞抗埃队员的风采。

2015年2月10日上午8点,向全国人民拜年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以及中国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固定实验室检测队、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中国援塞医疗队,在大西洋畔的宾图玛尼宾馆,全体队员齐声高喊:“在塞拉利昂给祖国人民拜年了!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祝中塞友谊地久天长!祝世界人民健康平安!”

声音响彻大西洋,传递到祖国大陆——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传来了援助塞拉利昂的多支中国队伍向全国人民拜年的画面。也许多年以后,当援塞队员们想起在塞拉利昂度过的那个惊心动魄、别开生面的春节时,他们会欣慰地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人道主义精神,为了人类的尊严,为了帮助一个落后的国家战胜可怕的疾病,去国离家,付出心血做了一件无上光荣的大事,此生无憾!”

2015年1月,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在西非埃博拉疫区的努力,埃博拉病毒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第三批援塞医疗队与前两批相比,工作重点和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外国际协调和交流也面临着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多变化的全新挑战。

从埃博拉留观中心转型为留观诊疗中心;从疫情暴发高峰期转向疫情平稳过渡和终结期;从整个国际社会对疫情管理混乱无序、各个国际组织相互磨合碰撞,到后期逐渐规范化、数据化、常态化的严谨有序管理;从重点关注埃博拉诊疗及疫情发展,转变为关注后埃博拉时代的医疗卫生体系重建;从单一对埃博拉阳性病人的诊疗,到对埃博拉病毒病之外的各种地方病、传染病综合诊疗的转型等各个方面,瞬息万变的信息更新和严峻的医疗管理调整问题,为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对外协调沟通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随解放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出征,陆荫英主要负责翻译工作。执行任务期间,她被称为“一个人的团队”,是医疗队的“嘴巴”、“眼睛”和“耳朵”。她没有豪言,只有实干,经过西非的烈日暴晒,她的皮肤变得黑黑的,人看上去有些疲惫,眼镜下的黑眼圈很深。

医师组组长段学章说陆荫英有两件秘密武器,一是挤眼睛,她的挤眼睛习惯,外国人以为是示好的意思。原本对她排斥和敌视,陆荫英愣是通过“不停地挤”交了一帮外国朋友,迅速打开了局面;她的第二件武器是微笑,无论是发言还是倾听,她总是面带微笑,相比较一些英美人员的傲慢,她的微笑和谦虚征服了更多的人。

说起去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对陆荫英而言,算是一次意外事件。

从军15年来,对于抗震救灾之类的援助活动,陆荫英一直都很积极,但她从事的是肿瘤专业,不太符合援外、救灾等任务的需要。再者,她太过于单薄瘦小,领导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做了多年的备选,她虽心里遗憾,但还是坦然接受了,谁叫自己这体格连献血都会被拒绝呢?

但就在陆荫英对这件事不抱希望的时候,却迎来了她第一次上前线的机会。2014年底,院里通知她作为第三批援塞医疗队翻译和保健医生援塞抗埃!而且在2015年1月中旬就要出征,临阵换人是不可能了。

翻译是整个队伍的眼睛、耳朵和嘴巴,懂英语的搭不上业务的边,懂业务的英语不够专业,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就这样,陆荫英意外地参加了援塞抗埃行动。因为要提前去熟悉情况,2015年1月14日,陆荫英随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先遣队奔赴前线。

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后,她发现中国医疗队所在的中塞友好医院与塞拉利昂政府及其他国际医疗机构的交流很不顺畅。第一次独自参加临床质量管理会议,她费尽周折才找到了会场:一个貌似废弃的教室,四周窗户均已残破不堪,残缺的课桌椅满布尘土。在一群金发碧眼的欧美人主导的国际会议上,她是唯一的亚洲面孔。别人看她的眼光带着诧异,没有人主动跟她说话,偶尔跟人对视也仅限于礼貌性的相互点头。尴尬的是,由于不熟悉情况,面对各种口音的英文,陆荫英应付不了,反应迟钝,根本听不懂会议的内容。

以下是她对这次非洲之行的深刻回忆:

医疗队外联的事情大都由我一个人负责。医院里的翻译工作,都是日常的、比较简单的,而且也比较固定,基本上医生护士自己就可以搞定。

我们进入塞拉利昂的第一天,我就参加了塞拉利昂国家埃博拉指挥中心的协调会。世界各国有关人员为此次埃博拉疫情来到塞拉利昂建立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院,或者是留观中心,总共有22家。世界卫生组织和塞拉利昂的政府要对这些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每周星期一下午召开例会,例会上要收集收治患者的数据,你收了多少病人,走了多少病人,你的病人在什么时候确诊等等。

我们每天要给他们报数据,在这样的会上,各个国家都要展示自己的优势,而且每个星期都要评比打分,中国队在我们去之前数据不怎么好看。他们就会让你来解释,为什么你的指标比别人差这么多。这个问题让我很痛苦。第一次参加会,参会的大都是欧美国家,亚洲只有中国派遣了医疗队,日本、韩国要么给钱给物资,要么派人加入到别人的队伍里。我周围全是金发碧眼,就我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所以中国如果有什么问题,就很显眼。

每个星期数字指标都是他们统计的,开始我们排在后面。针对这个情况我发现是我们对外交流出现了问题,比如他们的规章制度你不懂,你只按照自己的模式来做,就够不上他们的条条款款。他们有一整套工作管理模式,你就要跟他们去磨合,发现问题进行调整,适应他们的工作模式,成绩不就上去了吗!

那个时候管理比较混乱,各个医疗机构都在那里,塞拉利昂卫生部底下也设有很多点,有收集数据的,有管理疫情的。一般人可能会想,这不是传染病吗,派医生护士把病治好了就完了。但其实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为什么落后国家处理不了疫情,就是因为这个。在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其实救治病人只占一小部分比例,更多的工作是,病人患传染病送来了,与病人接触过的那些人,要把他们找出来,找出来还得进行隔离。隔离后这些人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管理?每个隔离区怎么消毒?还有,死去的人怎么埋葬?塞拉利昂当地有一个风俗,人死以后,亲朋好友要去拥抱、亲吻尸体,在埃博拉弥漫之际,这样的风俗造成疫情严重扩散。所以要去感化民众,让他们把死亡的人隔离起来,这在当地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把尸体偷偷藏起来,还有人把尸体抢走了。在会上会讨论很多事,你的病人来了怎么处理的?怎么防护的?怎么汇报的?比如我们收治了一个病人,那么这个病人跟谁接触过?这个信息采集不详细的话,会给后面管理检测的人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我们在收治病人的过程当中,确实容易出问题。比如,一个病人送来了之后,实际上他跟三个人接触过了,如果信息采集不全,因为语言交流不畅,只问出一个人,还有两个没有问出来,那么那两个可能就成了传染源,有传染很多人的可能性,那就是你中国队的工作失误了。

我们中国队有检验室,检测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有些机构没有条件检测,我们就会收别的中心的血来化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得我们协调。因为医疗牵扯到各个环节, 即使这个工作不归我们管,只要牵扯到,我就要代表中国队回答所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对各个方面,包括临床治疗、检测、疫情防控等整个体系都非常清楚。

中国队前两批援塞医疗队指标上不去有诸多原因,其中一条是没有适应他们的体系,比如一个病人来看病,你处理不得当,病人就投诉你;比如你跟不上他们的进展,因为世界卫生组织介入以后,整个防控西方国家的效率非常高,他们在不停地改变管理模式,甚至每个星期都在变,根据疫情变化而变化,就要求你与他们实时对接。要是对接不上,你的管理就跟不上,你的指标就会掉下去。这就牵扯到与他们关键人物的沟通问题,你得搞清楚他们是怎么变的,还得跟这些人成为朋友,他们才会透露给你。最后经过努力,过年前那个星期,我们抗埃数量质量指标变成第一名,只花了5周的时间,从一般变成了第一,实在是不容易。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第37集——塞拉利昂的中国春节!今天先说到这,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咱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