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1920年,海原大地震6

2018-11-04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地震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发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今天,继续和您聊聊发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

2010年7月28日,中国近现代重大地震考证研究项目宁夏项目组做出了《关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的研报告》。

报告说,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09秒,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那时候还属于甘肃省,发生8.5级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海原县干盐池一带。其极震区东起固原,经西吉、海原、靖远等县,西止景泰县,面积达2万余平方千米。地震时,这里山崩地裂,河流壅塞,交通断绝,房屋倒塌,景象十分凄惨。地震波及70个县有人员死亡记载。由于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大,而且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报道,地震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处,流离惨状目不忍见,耳不忍闻。甘人多以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此,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缩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为饿殍亦将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噬人.....。这段文字现在大家也应该能明白,幸存下来的人没有房子、没有衣服、没有食物,又冷又饿,一些狼狗野兽甚至都出来吃人,可见当时的惨状。

1920年海原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年,当时的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曾派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和杨警吾六委员赴灾区调查。

关于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众说不一。据翁文灏、谢家荣在地震后的考察报告是20余万人、234117人、246004人,那时的有关报道、报告则是20万人、15万人、20余万人、246004人、234117人、20万—30万人、30万人、25万人、23.4万余人、30余万人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海原大地震死亡的人数也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地震目录》认为“全区囚地震而死者不下20万人”;《一九二○年海原大地震》认为该“地震死亡234117人”;《中国特大地震研究》认为“这次地震死亡总人数为234117";《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认为是“23万余人”;《灾害社会减灾发展》认为是23.4万人”。据此,此时科学界一般认为海原大地震的死亡人数是“23万多人”。

2003年甘肃省地震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震地质学家刘百篪等人,重新整理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历史资料,归纳出关于该地震死亡人口的重要基础资料,并对其可靠性和完整性作了分析评估,认为这次大地震中有77个县,共死亡273465,正负9700人;谢家荣给出死亡234117人只是统计了甘肃(包括宁夏)64县的情况,而没有包括陕西省的死亡情况,可能缩小了灾情。此成果《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大地震的伤亡人口再评估》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地震》第19卷第4期。

《银川晚报》据《金陵晚报》于2005年12月19日报道,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韩传寿研究海原地震20年,统计出海原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应不少于28万人。《银川晚报》于2006年1月4日刊登独家采访韩传寿教授的报道,韩传寿教授经过20年反复考证、核实,最终统计出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为288281人。

2008年9月24日,张思源就1920年海原地震死亡人数等事项访问了原甘肃省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郭增建研究员和省地震局刘百篪研究员两位资深专家。郭增建先生介绍了他主持编撰《一九二〇年海原大地震》时,确定死亡人数是234117人的情况,他现在认为将1920年海原地震死亡人数由23万多人改为27万—28万人更符合实际情况。

宁夏地震局硕士研究生曾宪伟根据翁文灏、谢家荣的实地调查报告和文章,甘肃赈灾会《甘肃地震灾情调查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地方志的记载,以及一些媒体(如《中国民报》《申报》等)的报道分析海原地震伤亡人数。统计71个县的死亡人数,其中58个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12个县隶属陕西省,1个县隶属山西省。分析计算死亡人数为258707——283407人,取平均数值可表示为271057,正负12350人。宁夏境内死亡人数共计14727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半数以上。

海原县地震局局长刘刚根据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统计计算出海原大地震涉及69个县,死亡人数为281134人。

固原电报局在大地震中房屋倒塌,除发报机外的机器遭到破坏,话务员修复机器和线路后,发出地震灾难最早的消息。

海原大地震造成甘肃东南部电杆倒毁,道路堵塞,致使甘肃政府驻地兰州至各地的电话线路都断了,甘肃省政府电讯各县询问受灾情况时、发现各路电线都不通,地震灾情信息无法全面了解,经过几天之后才知道,地震灾区遍步全省。后来一些感受到震动太厉害的记者设法到其他的地方才把当地的消息发出去,通过新闻媒体作了报道。

新闻媒体在海原地震救灾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确定震中、呼吁募捐、对政府和社会组织抗震救灾情况的报道、对赈灾和灾后重建的方式方法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介绍科学考察的情况、进行早期的科普宣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海原大地震最早的报道是震后第二天由北京《晨报》发布的。1920年12月8日,上海《时报》、成都《国民公报》、上海《大陆报》(英文版)对当地感觉到的地震情况作了报道。此后,各地报纸相继对中国西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作了报道。

1920年12月21日《大陆报》报道:“甘肃省平凉县12月17日:此地昨夜发生一次猛烈地震,造成许多伤亡和破坏,地震开始于下午七时二十分,直到今晨仍偶有余震。”这是最接近海原大地震震中的较早报道。

1920年12月24日《民国日报》报道:地震造成“平凉府发生的巨大陆地滑坡,掩埋了成百座在黄土坡中挖造的窑洞。”同日《申报》报道:平凉发生大地震,四周乡间死者甚多,损失极大。12月26日《民国日报》报道:本月十六日平凉及四乡各十余县,地震十余次,倒塌房屋,压毙生命牲畜无数,唯固原县尤重。

地震后至此时,才知道震动最剧烈的地方是在海原、固原一带。

1921年1月12日《晨报》报道大震后到27日的余震,以及汉中、凤翔、榆林、华县、礼泉、永寿、长武、陇县、韩城、平阳遭受地震的情况,并且报道固原县城遭受严重破坏。

此后,《中国民报》相继报道固原、靖远等地灾情,并对较大余震作了报道。

1921年3月初,《中国民报》分次报道了本社所收集到的各地函电报告概况,刊登了地震“灾情调查表”,将评估单位精确到县城和村子,评酒项目有震动次数、死伤人数、死伤牲畜数、损失动产及不动产、崩裂山川等内容。调查反映海原县死亡人数最多。

上海的《时报》、《新闻报》、《申报》、《民国日报》、《大陆报》,北京的《中国民报》、《民国日报》、《民报》、《晨报》、《中央日报》、《大陆报》(英文版),南京的《南京日报》,西安的《西京日报》,英文《字林西报》,无锡的《锡报》、《顺天时报》、《盛京报》、《新闻报》等国内外二十多家报纸记者收集灾情或者派记者到灾区报道灾情,并呼吁募捐,此后长达10多年中又陆续报道海原大地震后的余震情况。

1921年6月1日,国际救灾委员会的调查员霍先生和海格斯先生在北京广场放映了他们摄录的甘肃地震灾情实况照片。华洋义赈会和上海青年会在灾区现场调查时拍了电影,在北京、天津公映,并且有人讲演,使人们关心地震,并向灾区捐献。北京震感比较强烈,有学者进行了地震科普讲演。

1921年12月21日,即震后第五天,鹤晃就在北京《晨报》上发表题为“地震的道理如何”的科普文章。

国外的媒体也有一些报道,一位俄国人的报道说:1920年12月16日,大约是晚上8点钟,在中国的某些城市以及和它相邻的国家,观测到一些异常现象,不能说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从成都到大名大约足够1200千米,而从海防到上海大约1900千米。可是,在上述时刻,在成都法兰西领事馆,在大名的教徒传教团,在上海的英国领事馆和在海防的天文台内,所有钟表立即停摆。在这城市和所有其他许多居民点,坐在饭桌旁的人们忽然看见,吊灯开始摆动起来,后来还知道其他一些情况。在大名以北的板夏,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想吐,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佯开始摇摆起来,在距中国海1250千米远的一个地方,走向市场的主妇们突然觉得晕船,北京和天津的居民也有同样感觉。

在上海郊区徐家汇,耶稣教徒设立的有名的天文台内,一位有学问的传教士也发现钟表突然停摆,而且吊灯奇怪地摇晃起来。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更有知识,他们马上意识到这些意味着什么,急忙涌入安装有地震仪的地下室。他们的猜测得到了证实,三台仪器停下了,但是第四台记下了遥远的地下震动。传教士激动地观测了很细的笔在熏烟纸上画下越来越宽的曲线。第一批较早的强波动出现在20点09分16秒,而当时曾是20点13分20秒。突然北南向放大笔被剧烈的震动抛到一边,盖尔基神父警告说:“注意!波动主峰要到达了。”这些波在20点16分到达,这一次震动很强烈,以致使笔尖跌落下来。为了防止记录被破坏,不得不拆除杠杆。虽没有记到最后一段记录,也只好凑合着用。“那么,震中究竟在哪里?”盖尔基神父自问。但是,有知识的耶稣教徒借助于掌握的唯一一份记录,得出了近似的解答。

两个分量的记录特征表明,震中在上海的西北方向,地震波的时差表明了震中距大概是1400千米。

这样的距离,马上就促使学者思索起来。徐家汇钟表的停摆和电灯的晃动这一事实,可以确定地震的强度是Ⅳ度。为了正确估计这个Ⅳ度的含义,应该和其他地震得到的资料相比较。例如,曾在1938年6月11日发生的地震,那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比利时,并且在那个地区倒塌15000个烟囱,在距震中大约100千米处,地震的强度达到Ⅳ度。在旧金山地震时,在距该市以南的180千米海岸地区,烈度是Ⅳ度。在意大利的墨西拿地震时,距震中只有100千米的地方,烈度已达到Ⅳ度。可现在已确定这次地震距震中1400千米,烈度甚至还有Ⅳ度,当然盖尔基神父要焦急不安起来,这一定是一次特别巨大的地震啊。

盖尔基还是对这次地震的强度估计过低了。很晚才知道,从上海到震中距离是1567千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次地震比旧金山和意大利的地震要强得多。盖尔基说:“几个世纪来,没有过这样强大的地震。”现在我们知道,这确实是在中国有记载的地震中最强烈的,可以算作行星范围中一个大变动。

罗特艾认为,这次地震是人们知道的四次最大地震之一。其余三次是: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地震(1906年1月31日),天山山脉地震(1911年1月3日蒙古)以及智利地震(1922年11月11日)。既然1920年发生的地震能量比旧金山地震大10倍,那么这次地震就不能不认为是一种“很不平凡”的现象。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发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