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悲情舟曲2

2018-11-20 23:30-23:59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舟曲县气象局工程师包红霞写出了一本记录当时情况的书籍《悲情舟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生的伤痛。今天,我们就和您回顾一下1557人遇难,284人失踪的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第2集。

抗洪抢险,让很多人记住了武警战土王伟。27岁的王伟是陕西人,在武警甘肃舟曲县中队任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点20分,外面打雷下雨,值班的王伟接到妻子张蓉的电话,电话里张蓉笑声朗朗,问他明天是什么日子,与往常一样两人连笑带说。突然,王伟听到窗外好像钢筋在水泥路上摩擦般的刺耳声,随着声音,房子开始震颤和摇晃。情况异常,王伟对妻子说:“我这边有情况,先挂了。

警觉的王伟跑出营房大门,巨大的泥石流已一拥而下,大门口的马路瞬间被淹埋。容不得多想,他立即向支队政委报告情况,随即吹响了紧急集合哨,73名官兵在1分钟内全部冲出宿舍集合。此时,营房也开始晃动,泥石流翻滚着涌来,瞬间,营房边看守所周围的民房就没了踪影。

11时43分,中队全体官兵撤离到安全处。此时,中队看守所内犯人情绪激动,砸墙叫骂,要冲出监狱。王伟和中队干部立即指挥战士加固安全防护设施,增设游动哨,利用配备的应急灯、手电筒,对目标和营区周围进行严密监视,严防犯人脱逃。随后中队把除执勤外的50名官兵组建成两支救援队,冲出营区救援群众。王伟被指定为第一路救援队的队长,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队友冒着大雨冲向泥石流现场。

四周漆黑一片,到处是洪水淤泥和坍塌的房屋,到处是群众的喊叫声,已经辨别不出原来的道路,王伟和战友努力按平时的印象迅速展开救援。

23时50分许,他们经过一处仅剩半间房子的院落外围,王伟隐约听到一阵哭声,循着哭声他迅速指挥战土搬开木棍和砖块,手电光下看到一只小手。黑暗中,王伟摸索到小手,为了给孩子壮胆,他一手紧紧抓住孩子手臂,一手挖机周围的泥浆,战友们协同,努力挖出一个空间,发现被困的是母女俩就小心徒手刨挖,使得母女脱险。

零时10分许,王伟带队踩着稀泥经过一处倒塌的民房,发现瓦砾中露出一只手臂,手掌漂浮在水面。细心的王伟发现手臂周围水面有轻微晃动,说明人还活着。他立即喊:“快!快!人可能还活着!”

没工具,大家徒手快速地扒开泥石,挖出了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男子“啊”地叫了一声,大大地出了一口气,看见被救者缓过气来,王伟欣慰地让一名战友背着男子安全转移,自己和其他人转身赶往其他地方继续搜救。

8日凌晨1时10分许,王伟和战友们走过月圆村稀泥满地的泥石流路段,在软腾腾的废墟里看到一小男孩半身被泥石流埋住却还在挣扎。他们立即扑过去营救,王伟一边用手挖石头泥浆,一边用衣袖给孩子小心拭擦脸上的泥沙。挖出小男孩后,他发现孩子右腿已骨折变形,一大片肉被石头挤压悬吊在腿上,于是他连忙撕开自己的背心,将孩子的腿小心地缠住。包扎好后,王伟吩咐战友将孩子转移,他又辗转其他地段搜救被困人员……

时间宝贵,在7日晚和8日白天救援的第一时节,王伟和他的战友争分夺秒,从废墟中共救出23人。20多个小时,满手伤痕的王伟没顾得上吃一口东西和喝一口水,没合一下眼,甚至没空给妻子打个电话……

8日下午,王伟已经知道妻子全家遇难,却无暇顾及找寻遗体。外援部队陆续到达,不熟悉地形路况,上级安排王伟引领外援部队救援。任务转换的王伟前后将26路救援部队领进重灾区。在他的引领下,各路救援队解救转移了200多名群众。每天引路,他都徒步来回走近百十里,表面看似乎已忘却了妻子一家的遇难……

指导员李发海说,中队73名官兵在第一时间全部紧急脱险,全靠了王伟的高度警惕。谈及当时的情景,王伟说:“那一刻,我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灾难发生的瞬间,作为副中队长,王伟知道自己的职责,当他带领战士从废墟中抢救出一个个遇险群众的时候,心里也在企盼着自己的亲人能脱离险境,但是,他的企盼最终没能实现。

抢险救援结束后,王伟被评选为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谈及参加表彰大会时,王伟说:“我有点惭愧,因为荣誉是属于大家的。当时,我只是想能救更多的人……”

“我觉得挺愧疚,心里堵得慌……”画面中,王伟泪流满面,那一刻,妻子、岳父岳母及大学刚毕业的妻妹鲜活的身影相继在脑海里浮现。

“你给我打最后一个电话,也许是在怪我没去救你,也许你是在担心我……真想知道你要说什么,可是再也听不到了……”抢险救灾结束后,王伟在妻子墓前泪流满面。妻子的未接电话是8日零点06分,那个时候他正在看守所转移犯人,气氛紧张又嘈杂,根本也不可能有听见手机响的空闲。

闲下来时,王伟总会习惯地掏出电话,看着妻子的未接来电沉思,总想妻子拨电话时要说什么。想起妻子,王伟一直深怀愧疚,曾对一位记者说他好想和妻子说说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到这边来,没有寻找她也没有挖她,心里面堵得慌……

王伟说他与妻子张蓉结婚半年多,正儿八经在一起的时间计算起来却只有7天。对于美好的家庭生活和未出世的孩子,夫妻俩有着很多憧憬。

为了补偿对妻子的亏欠,王伟说他在QQ空间里转载了很多菜谱及育婴和女性养生等生活常识的帖子,就是想以后能给妻子多做一些她喜欢吃的饭菜,包括如何给他们的宝宝起个好名字,等等。

灾难过去了,无尽的伤痛深深地留在心中。王伟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等所有救援结束后,休一次假,带上妻子的照片去西藏,因为妻子生前常说特别喜欢西藏,感觉那里很纯净,想让王伟抽时间陪她去一趟。王伟说,他打算在西藏找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把妻子的照片放在那里,让她看看纯净的西藏是什么样子。

在王伟的QQ空间里有他写给天堂里的妻子的一封信,他说:“蓉蓉,亲爱的老婆,我一定会带你去西藏的!一定会的!这一次,我一定陪着你去西藏!一定要去的!”

2000年12月入伍的王伟,2005年7月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陇南支队。作为军人,他曾多次参加急难险重任务,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冲锋到一线救援,先后参与陇南文县关家沟周边的关家坝、李家坝、滴水崖、庙背后、铁楼沟5个自然村的抗震救灾,与官兵一道将5个自然村的267名群众全部抛离转移,帮助受灾群众抢运粮食2000多公斤,排除险情12处,抢挖“生命泉”一眼,打通了姜家山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

王伟的父母盼望孙子出生给未来的日子增添更大的欢喜,母亲做了10多双小布鞋。灾难发生后,父母多次打电话询问儿子儿媳的情况,电话里王伟都报以平安,挂断电话就泣不成声,他想方设法隐瞒妻子遇难的真相,直至被各路媒体争相报道二老才知晓实情……

接着要说的人,叫杨曙光。

洪灾中,他的家被吞没,妻儿失踪,他却奔向远处的楼房:“快,赶快救人!”

一连几天,39岁的杨曙光带领博峪乡民兵,穿梭在泥泞中,裤腿裹满泥巴,脸上沾满泥水,双手磨满血泡,衣服被汗水浸透……

杨曙光工作的博峪乡与四川九寨沟毗邻,距离县城320多公里。2010年8月8日零时40分,他接到县人民武装部救灾命令后,迅速组织附近3个村21名应急民兵,奔赴县城。途中,雨骤风疾,雷鸣电闪。家人可好?周围的街坊邻居可好?杨曙光十分忧心。几次给家中拨打电话,一直是无法接通。不祥的预感一路撕咬着杨曙光的每个细胞!

“快点,再快点!”顾不得超速,司机已经开足了马力,可杨曙光还是觉得不够快。上午9时,他们终于进入城区。

泥石流吞噬了三眼、北关、月圆等多个村庄,他家所在的寺门嘴已是废墟一片。不远处,好多人撕心裂肺地号哭着……

“海芬、孟帆、玉蝶,你们在哪里?”杨曙光呼唤妻儿。

眼前的情景让杨曙光心如刀绞!家没了踪影!至亲挚爱的妻儿好像彻底就没到世上来过,一点痕迹都没留下,一路幻想妻儿侥幸出现的可能全部破灭,现实像把千斤大锤狠狠地砸到了杨曙光的心上,他的心碎成了片!目睹踪影不见的“家”,杨曙光瘫坐于地,悲泪长流……

废墟上不断传来哭喊声,情况不容再去多想亲人,他流着泪直呼队员:“快,赶紧救人!”

“块,还有很多人要救,能救一个是一个!”杨曙光拿起铁,带头奔向废墟。

一同抢险的同事说:“部长,我们去找一找嫂子和娃娃吧。”他摇摇头:“先救活人!”

废墟中,县公安局斜对面的一栋居民楼被泥石流连根拔起,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杨曙光他们走过,二楼有微弱呼救声传进耳畔,杨曙光迅速移开楼梯内的楼板、门窗,奋力向二楼爬去,受到外力,摇摇欲坠的楼房开始晃动,杨曙光没有停下来。爬到窗口杨曙光发现了淤泥填满的房屋里,有父女俩深陷淤泥无法动弹,环视有限的空间,找不到有用的工具,情急生智,一抬头他发现头顶的电线,赶忙拽下,费力小心将父女俩拉出泥浆。送出父女俩,杨曙光小心撤离,不到两分钟,斜插在淤泥中的楼房如疲意不堪的困兽轰然坍塌。

一天一夜,杨曙光没喝一滴水,没吃一口饭,带着民兵搜寻在废墟中,他们钻进一间间能钻进的房间,涉过一处又一处淤泥,接连排查了3栋楼200多户人家,救出被困群众30余人。

8月8日清晨赶到泥石流现场的杨曙光奋力救人,他住在乡下的父母得知儿媳和孙儿孙女全部遇难,滴水未进哭了一整天,80多岁的奶奶哭得死去活来,几度昏迷不醒……

8月11日,救灾物资到达,指挥部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30多吨应急物资在天黑前发放到受灾群众手里,杨曙光受命前往,带着民兵从7点半一直干到晚上11点。

11日天气多变,中午,气温超过了30摄氏度,临近傍晚却是风雨交加,给物资运转带来很大困难。正午前后,太阳毒辣辣直射大地,酷热中杨曙光走在队伍最前面,搬运东西总是挑最重的背。大热天每趟来回至少需50分钟,累得他汗流浃背,手脚麻木,连小便都变成了红色。8月12日19时,奋战了4天4夜的杨曙光,再次返回锁儿头物资转运站时,感到力不从心,双腿发软。战友们劝他休息,他咬咬牙说:“没事,我还能行!”说完,扛起2箱矿泉水就走,这一次,他没有撑住,眼一黑滚下了山坡!

救灾间隙,杨曙光的手总会不自觉地伸向腰间,摸摸挂在那里的手机。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曙光总会拿出手机。手机里,有女儿发给他的最后一条短信,有他和妻子最后一次的通话记录。

“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8月7日下午,8岁的女儿玉蝶给他发了短信,当时忙于工作,他没有回复。

当天快下班的时候,妻子杨海芬打来电话:“你20多天没回家了,娃们都想你了……”

一遍遍翻看手机的杨曙光一次次泪流满面。手机里还有15岁的儿子孟帆的照片以及全家人的合影。流逝的岁月曾经布满幸福,手机记载的只是片断,如今,这部带着昔日那数得见的快乐的手机与伤悲连在一起,成为杨曙光唯一最为宝贵的家产。

短短14天,杨曙光像蜕了层皮,疲累憔悴让身边的战友不忍目睹。曾和杨曙光一起参加抢险救人的甘肃省军区战士陈林说:“他把对亲人的所有念想全都转变成干工作的动力了。他自己跟我们说,他不想停下来,停下来就难过。”

杨曙光1993年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舟曲县偏远乡镇的基层武装部工作,结婚17年,他和妻子两地分居17年。照顾4位老人和2个孩子的重担,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每月回家一次的杨曙光,只要踏进家门,任何时候都会看到妻儿的灿烂笑脸……

忆往昔,即使点滴的欢乐,都已成为最深的痛,轻轻一揭,即刻鲜血淋漓。灾后的日子里,杨曙光特怕天黑。天一黑下来,就得停下手中的活,停下活,思念便像利刃,一下又一下刺进他的心田!8月15日的悼念现场,杨曙光几次昏厥。

也曾泪雨滂沱,也曾痛不欲生,可是路还得走下去。

湍急江水撩拨着记忆,杨曙光回忆妻子儿女的身形笑脸,追忆妻子关心、支持他的一幕幕往事……月明星稀更思亲,夜不能寐。白龙江边,杨曙光在想,泥浆中,孩子们缺少父爱,妻儿一定很冷,他却无法给予丁点儿温暖!没有他的陪伴,妻子的心语向谁诉说?

一到天亮,杨曙光又强压悲痛,和同事一起继续搬运救灾物资。博峪乡武装干事冯秉星也有两位亲戚遇难,看到杨曙光一刻不停,他也毅然投入救灾中。

冯秉星说:“我就想,杨部长他失去至亲都坚守在第一线干活,我为啥不能呢,他是一面旗帜,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第2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