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红土高原首批“种子”在这里发芽

2018-12-24 15:34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央广网昆明12与24日消息(通讯员郭元首 杜礼)冬至临近,寒夜彻骨。红土高原上,基层森林消防员郭建府正冒着寒风,手握切割机,目光紧盯拇指般大的钢筋,高速飞转的锯片,冷静地切向钢筋,飞溅的火花顿时划亮了夜空。这是12月20日晚,云南森林消防总队综合应急救援骨干培训,开展夜间装备操作与使用技能训练时的一幕。

“灾情随时可能发生,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不得、也靠不得。”该总队齐兴彬总队长介绍,只有着眼任务需求、着眼转型升级、着眼人才建设,才能迅速培养一批综合应急救援教学组训的“种子”队员和遂行任务的“先锋”队员,不断推进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由“单一灾种”向应对“全灾种”“大应急”转变。

凡事贵在专,事成于精专。12月17日起,曾经扑救3500多起森林火灾、完成上万次森林防火执勤的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在改革转制后,依托云南消防总队培训基地,组织5个支队、3个大队和34个中队120名干部骨干,重点对地震、山岳救援、医疗救护等内容,进行为期21天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培训。

理论学习如建设高楼大厦的地基。培训以来,他们本着“缺什么就学什么,实战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原则,对地震基础、医疗救护等理论知识进行辅导,针对国内外重大地震救援事故案例进行剖析,详细讲解破拆、顶撑、绳索及支撑技术的操作程序、器材装备等,以提高应急救援骨干的理论水平。

液压钳夹啤酒瓶、手动破拆车门、液压冲击锤打水泥板……笔者跟随学员走进训练场,参训学员分为三组,紧张有序地开展液压扩张钳、液压顶撑器、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训练。曾参与80余灭火作战、经历汶川地震灾害的陈鹏说:“随着职能任务扩展,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深感本领恐慌,必须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在培训中提升处置险情的能力。”

“切割时必须与被切物体保持垂直,禁止左右晃动,前后推拉……”曾参与2000多次救援、5次荣立三等功的文天应教员穿梭于训练场,不厌其烦地纠正错误动作。从清晨日落、从傍晚到黑夜,学员们每天训练近10个小时。综合应急救援培训队负责人王磊说:“前来受训的学员都是基层上一线、打火头的灭火尖兵,在这里经过20多天的摔打锤炼后,实现一个带动十个,一小撮带动一片的目标。”

责编:曹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