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日本阪神大地震16

2019-02-17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爆发了有记录以来的一场最大级别的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仅给日本造成极大冲击,也对整个世界造成极大影响。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黑色311,日本阪神大地震。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2011年3月11日,被称为黑色311,日本东北部海域爆发了一场大地震。电力不足、供应链中断、放射性物质扩散……严峻的现实不仅考验着日本,而且,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值得全人类进行深刻地反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这次地震的书籍《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对这次灾难做了详细记录,也分析了其中我们需要借鉴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就和您聊聊日本阪神大地震,第16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强震不仅给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阴霾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给正在面临通胀风险的全球经济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一国际金融市场再次上演了2008年8月“雷曼兄弟”倒台时所出现的股价全线下跌、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流动性逃避”所引起的美元和日元大涨的恐慌格局。福岛核电站放射物的泄漏事件更加让海内外投资者对日本经济的未来和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添了许多忧虑。

在当时,从短期来看,关联保险公司股价的破位和后来可能发生的倒闭现象,会再次引起市场的恐慌。由于日本低息政策的长期化和财政赤字的持续膨胀,日元流动性的泛滥和日元的日益贬值,是否会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造成持续的通胀、资产泡沫和货币升值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从长期来看,如果日本央行紧急注资和加码量化宽松对海外流动性的短期外溢效应有限,如果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财政恶化,那么,日元长期内将不可避免地再度走弱,而此时日元套利交易是否将会卷土重来?众所周知,20世纪末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货币贬值的过程当中引发了巨大的金融地震,而日元是升值后动荡,两者的相同结果都是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系统出现大量的呆坏账、银行被迫关门、企业被道关闭产。此次日本由于强震、海啸及核危机三重灾难引发的经济变局,是否会引起类似于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的“金融地震”?日本经济的未来走向如何?接着,我们将从大地震与日本经济增长、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的关系角度逐一进行解读。

谈到此次日本东北地区地震对其经济的影响,日本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衡量,有破坏就会有建设,有巨大的投入就会有巨额的产出,更何况那时日本正面对生产过剩带来的烦恼,天灾人祸的介入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可治疗通货紧缩带来的停滞,能把坏事转变为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大地震与经济增长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这是在解析日本强震对其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发展影响过程所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至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束的70年代前期为止经历了世界瞩目的高速增长,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到底是什么?无论是认为“旺盛的投资意愿带动了经济增长”、还是“出口导向的国策促进了经济增长”、或是像日本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吉川洋所说的“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总之经济学家们至今还是众说纷纭。

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不能否定日本在经历高速增长时期的确在其国内掀起过“消费高潮”。对被称为“三大神器”的洗衣机、电冰箱和黑白电视机的购买热潮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是那样的火爆;到了60年代,人们对所谓的“3C”——彩色电视机、汽车和空调的消费又是那样的“情有独钟”;与此同时,企业应对此消费高潮而进行的大规模生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催生了一批批中产阶级,他们成为推动消费高潮的动力,促成了这种良性的增长一直持续到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为止。也正是截止到这时期,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话、彩色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产品几乎普及到日本的每一个家庭。

高速增长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提出的所谓“拐点”,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指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此时,农业部门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当工业部门提供既定水平工资时,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由于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工业部门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获得的利润转化为再投资,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直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这个时候工资便出现了由水平运动到陡峭上升的转变,也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日本的类似转折是在大约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现的,也标志着日本从此踏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随后,日本充分利用世界科技革命成果和“后发展优势”,创造了长期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导致的日元“突然升值”以及随后在1973年和1979年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虽然导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最终没有对日本经济发展造成致命冲击。相反地,日本在美国和欧洲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痛苦深渊时,却成为“一枝独秀”地走出石油危机困扰的发达国家。日本经济也借此机会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进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了“超欧赶美”的成功,步入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然而,随着后发展效应的消失,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不足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1985年“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以及为担心出口下降引起国内经济滑坡和日美贸易摩擦升级而采用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加剧了日本国内的“资本过剩”,遗憾的是这些过剩的资金并没有流向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部门,而是集中流向了股票、房地产市场,加之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使得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投机风潮。被吹大的“泡沫”终于在1989年政府采取多次调高利率的“急刹车”措施下发生破灭,日本经济伴随着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持续攀升、投资信心崩溃、巨额不良债权和财政赤字扩大等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后遗症”而走向萧条。

不幸的是,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跌入了漫长的经济萧条时期。日本国内先是把这段时期称为“失去的十年”,在21世纪初期,似乎看到了经济复苏的“曙光”,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政治家的无能等等内外交困的原因始终在“低谷”徘徊,由此引发了日本国内各界对经济复苏的更深的担心,人们开始谈论的问题不再是“失去的十年”而是“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的主笔船桥洋一所撰写的文章《危机二十年的出路在何方》便着实反映了这种心态。他形容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之后像爬行的蛇那样蠕动弯曲地又爬出来一个新的“失去的十年”。

雪上加霜的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非表面,日本股价跌幅高于美国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表明,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着某些必然联系,而并非单纯地讲“美国之飞火殃及了目本”。对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宏观经济的扭曲,而日本处于其中心位置,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似乎不可避免”。

更像是命运对日本开出的玩笑,恰恰在此“生不逢时”的时刻,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光临”日本。在政治无为及金融危机阴影下长期处于低谷徘徊的日本经济,其未来增长及发展又会在强烈的自然灾害影响下走向何方呢?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显然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

有一位经济学者曾提出,从长期来看自然灾害未必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起到恶化的作用。这一观点在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得到了证实。神户曾经是世界第六大港口,地震发生后经济发展受到重创,但是从震后第15个月开始几乎有98%的生产得到了恢复,从经济增长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震后GDP短期下滑,但其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反而超过了地震前的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灾害直接受损的集中表现在“物”的方面,只要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人”的创造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效率没有下降,经济增长就不难恢复、甚至会超过以前的水平。日本研究灾害经济学的学者户谷英起也认为:“偶然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对长期经济增长完全是负面的,但是高频率的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如洪灾、旱灾等,虽然会损害实物资本,却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以更好地应对灾害,同时也会加快实物资本存量的更新速度,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因此,自然灾害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单纯地与“阪神”地震的情况进行比较,此次地震由于受到海啸以及核危机的三重压力显然要大于前者。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明确表示:“地震、海啸和核危机带来的三重打击给日本经济造成的损失将超过1995年阪神大地震”日本的民间研究机构也测算出15万亿日元以上的结果,这一数字比阪神地震时的10万亿高出了50%。日本大和综研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此次大地震的损失额约占日本CDP的3%,损失的经济总量约为143754亿日元。

由于核危机的意外介人,我们不能对此次地震的危害程度“小而视之”,日本在震后一周内,随着核危机风险的逐步暴露,市场对此次地震的评估逐渐走向负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自然灾害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似乎也应该受到更多的质疑。

2010年,日本经济已经出现强劲反弹的迹象,全年GDP实际增长3.9%,创20年来最快增速。但其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一季度带动,后三个季度经济低迷,第四季度实际GDP甚至环比萎缩0.3%。经济学家原本预期,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将会重拾增长,而大地震很可能改变这一趋势,由于日本国内众多工厂停工,电力短缺,加上消费信心受挫,短期内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虽然,重建将创造就业,地震中受到重创的能源、建筑领域会得到极大提振。但日本经济能否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呈现出“V”型反弹,还要看核危机的蔓延程度以及日本政府、央行以及各个民间经济主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黑色311,日本阪神大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