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7

2019-05-18 23:30-23:59 责编:李悠扬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相对于苦难深重的灾情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爱心无限。施救和被救,都需要勇气,这份勇气就是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在灾难发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甘仁编著的一本书——《选择坚强,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更多的关注了灾难中孩子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在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之时,我就带着您也关注一下这本书中记录的内容,也和您一起聊聊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

雷楚年,危难时刻连救7人。

“不完美”的他在地震中却得了满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把衡量的标尺放宽些,把我们的眼睛擦亮些。15岁的少年用他的“不完美”演绎出了完美的永恒。他就是雷楚年,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3)班的学生。

在灾害来临之际,雷楚年表现出了非凡的冷静和勇气,短短两分钟的时间,他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学楼时,楼梯在他的前方垮塌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刚上完化学课的雷楚年在二楼的走廊上,一脸轻松。突然,教学楼像打摆子似的抖起来,伴随着剧烈摇晃,需楚年听到有老师在喊:“地震了,同学们快跑!”雷楚年是班上的体育健将,身手十分敏捷,他两三步就冲到了一、二楼之间的楼梯拐角处。就在这时,他迎面碰到了班主任陈冬。陈老师正从楼下往楼上冲,小雷意识到陈老师是要回去救还没跑下来的同学。“我当时想,我还有几个好朋友在教室里呢,我得回去救他们!“他也立即折身冲回了二楼。回到教室,里面竟然还有7名同学蹲在墙角。雷楚年冲教室里大吼:“跟我走!“几名同学这才回过神来,赶紧跟着雷楚年从剧烈摇晃中的教室跑出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刚跑到楼梯口时,楼梯全部垮塌。大家都站立不稳,他叫大家赶紧抱住扶梯,他看到走廊左边的楼梯还没有坍塌,就带着同学们往还没有坍塌的楼梯跑。刚下楼,一看不对,7名同学还少一个!楚年扭头又上楼。留下的女生叫欧静,惊吓过度的她蹲在门口瑟瑟发抖,一个劲地哭。他想拉她跑,可她像傻了一样,根本不动。雷楚年急了,弯腰把欧静抱起来就跑。15岁的雷楚年,并没有太大的力气,他抱着欧静跑得很吃力,走廊也变得十分漫长。好在欧静终于回过神,执意要自己下地走。雷楚年护着她一路狂奔,楼顶的水泥块在他们身后噼里啪啦往下砸,刚跑出几步,一块预制板垮塌在了她和雷楚年之间。

仅几步之遥,她脱险了,雷楚年的逃生之路却被阻断。雷楚年再次返回二楼,看见窗外有棵参天大树,他跳上窗台,攀上摇晃的走廊栏杆,纵身一跃,抱住了那棵救命树顺杆下滑逃脱,就在那一瞬间,教学楼在他身后轰然垮塌。

地震持续了几分钟后渐渐平息。磁峰中学的老师和赶来的村民赶紧冲到废墟上营救埋在楼里的师生。从树上跳下来扭伤了脚的雷楚年立马冲过去和他们一道救人。

天黑时,雷楚年的妈妈找到学校,她都快认不出儿子,只见雷楚年浑身上下灰蒙蒙,脚也扭了,人也呆了。但看见儿子安然无恙,楚年妈妈还是激动得哭了起来,要带他回家。没想到雷楚年执意不肯:“我不想回家,因为还有很多同学的家长都没有来接他们,我想和同学们在一起,要和大家共渡难关。”

第二天中午,雷楚年才离开学校回到家里。雷楚年的父母在地震中都没有受伤,在彭州市区的家也没受损。在家里睡了几个小时之后,雷楚年直接跑到了彭州市行政中心广场的临时救援点,报名当了志愿者。他给救援的人带路,帮他们搬运救援物资。在参与救援的人群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之后的几天,他还辗转于各个医院和安置点,寻找受伤老师和同学。每找到一个,他就松一口气,并把他们的情况记录下来,以转告他们的家人。

在同学的眼里,雷楚年是一个极其调皮的孩子,经常“惹是生非”,学习成绩也不好,但喜欢帮忙,正是这个并不“完美”的15岁少年临危不惧,在生死边缘挽救了7位同学的生命。一个15岁的孩子在地震面前表现出惊慌和胆怯,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灾难面前,雷楚年却表现出过人的冷静和勇敢,让人敬佩。他临危不惧、舍身救人、乐于助人,展现了危难之中的人性之美,同样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大写的人”。

郑小鹏,是一个为救同学手都刨出了血的孩子。

忘我的奔波,真挚的鼓励,使普通的同学之谊升华为种血脉相连的亲情。大爱无痕,大爱永恒。

2008年5月12日下午,刚拉预备铃,什邡市红白中学的同学们与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谁也没有想到灾难即将发生。大地传出巨大的山崩地裂的声响,教学楼发出断裂的声响,房顶噼噼啪啪地向下掉水泥块。同学们立即意识到地震发生了。

地震了!快跑!

接着,尖叫声、呼喊声、哭声响成一片。

两分钟后,地震稍微停止了有十秒钟,郑小鹏和其他同学,站起来向学校外的高地上冲去,老师们也在继续指挥幸存者突出重围。当撤到校外玉米地里的师生,艰难地从地上站起来时,第一反应是:返回教室,抢救生还的同学和老师。

郑小鹏是冲在最前面的学生,他与同学、老师艰难地创开废墟上的砖块,抬起水泥板,将一个个生还的同学救出来,送到学校里的操场上,他的手挖出了血,脚碰伤了,头在流血。

下午4点左右,突然,水泥板下,一个弱小的声音传出:救救我!

郑小鹏弓下身子,搬开能移动的水泥块,仔细寻找,终于看见了一个同学,但是除了她口里不断冒出的鲜血外,其他什么都看不见,因为每一个同学,特别是被埋在水泥板下的都被泥灰包围着,土灰大约有一厘米厚。

“快来救人呀!这里还有人!”郑小鹏大声呼喊同学来救人。闻声赶来的村民和家长,一起掀开一块块水泥板,可是,最下面的水泥板被钢筋连在一起,根本就抬不动。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郑小鹏想到到街上的铁匠铺去寻找钢刀,然而铁匠铺已经夷为了平地,他翻开瓦砾石块,好不容易才找到可以斩断钢筋的工具。此时,余震还在不断发生,他不顾这些,跑向救人地点,挥起铁锤向下砸去,将一根根钢筋磁断,与老师家长一起,搬开一块块压在同学身上的水泥板,救出了这位同学。

郑小鹏用手擦去被救女孩的泥灰,这是郑蕾,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她的腿和手已经被水泥块砸断了。郑蕾用微弱的声音不断地叫:“我胸闷,想吐,痛!”郑小鹏安慰郑雷:“坚持住,不要怕,救护医生很快就会到的!”

郑小鹏跑向已经垮塌的红白镇卫生院,请求幸存的医护人员前来给郑蕾实施救护,几位医护人员赶来,及时给郑蕾和其他伤势严重的同学输上药液。郑小鹏一直守在郑蕾的身边,安慰说,外面的医疗救护人员马上就会赶到,坚持就是胜利。可是,近百里的山路全部中断,要想及时得到外界的火速救助,根本就不可能。此时此刻,稳定情绪,是救助受伤同学的最好办法。

药液很快就输完了,郑小鹏请求医务人员给添加药液,可是医院仅有的药液早就在地震中损毁。看着生命垂危的郑蕾,人们个个泪流满面,心急如焚。

郑小鹏能做的就是安慰,安慰,还是安慰。

在傍晚8点左右,一朵花蕾在郑小鹏的身边痛苦地含着微笑离开了人世。

这时最痛苦的人莫过于郑小鹏了。他今后可能为没有挽救出同学而自责,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郑小鹏这样的英雄,无数生命才得到了拯救。小鹏是好样的。

灾难之后,一个叫高莹的女孩被埋在一片废墟中,输液的管子悬在她的头顶上。然而,她那清秀的脸上露出的竟是甜甜的微笑。这个微笑,被数百个网站纷纷转载,被成千上万的网友喻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这个微笑,感动了无数人。这个坚强勇敢的女孩,令无数人心疼和牵挂。

这个最美的微笑,来自都江堰聚源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高莹。被埋在废墟下20个小时后,她被抢救了出来,却永远失去了双腿。然而,对所有的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高莹总是微笑着说:“要勇敢,不要哭。”2008年5月23日早上,在爸爸的陪伴下,她被转到广州,当天下午就接受了一次手术,那时她还是只能每天躺在床上,输液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伤口虽已不疼,可还是无法自由地干任何事。不过让高莹感到开心的是,她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除了医院的医生和护土,在同一个病房里,还有一个聚源中学的校友,这让她心里感到特别安慰。

那一天,大地的震动让一切改变。高莹不太愿意提起被埋在废墟下,她是怎么熬过分分秒秒。只是说,她很幸运,因为当教室坍塌下来,当震动停止时,她还能呼吸,而她的两侧,都有已经再也不能哭不能笑的同学。废墟下,高莹的双腿被石块和课桌挤压得严重变形,她甚至感觉不到疼痛。两块水泥板交错叠加在她的头顶,却留了足够大的缝隙给她,光线能够透进来、空气能够透进来。她的耳边,还能听到舅舅声声的呼唤,那是亲人的声音,这些都让小高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终于,救援人员将那两块水泥板搬开了,高莹小半个身体露了出来。救援叔叔给她鼓气说:“好孩子,不要怕,我们一定能救你出去。”

“叔叔,我不怕,我会勇敢。”这是高莹的回应,她用一抹微笑表示了自己的勇敢和坚强。这个微笑被抓拍了下来,并在网上迅速传播。人们从她的微笑中,感受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勇敢的力量。

女儿的坚强也让高莹的父母感到欣慰,但是女儿的伤是他们不忍面对,却又必须面对的,女儿的坚强反而让他们更加心疼。高莹的母亲说,当时和高莹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还有一个男生和两个女生。为了给同学们鼓劲,女儿在废墟下轻声唱歌给同学们听。“她平时就特别喜欢唱歌,她喜欢的那些歌星我叫不上名字,只知道都是很红很流行的。“妈妈想象不出来,在那样的环境下,女儿的歌声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清亮?

不过才两天,高莹已经给医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5月24日,医生对高莹已经截肢的伤口进行了清创手术。手术后,医生问高莹:“伤口痛不痛?”高莹微笑着摇头。高莹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伤快点好起来,这样她就可以读书了。她说她初三了,本来马上就要中考,可是现在,她只能躺在病床上,就算经历了那样的一场灾难,她还是想回学校。

在医院发来的高莹最新的照片上,躺在病床上的高莹看起来精神很好,她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地挂着微笑,很甜很甜。

废墟中开出的花朵是最美的,因为它给人间带来了希望;地震中小女孩的微笑是最美的,因为笑是对灾难的超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叫邓清清的女孩没有惊天动地的救人事迹,却用自己对知识的执著,对父母简单朴实的孝心感动了我们所有人。她有个温文尔雅的名字:清清。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班主任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的路上,在微弱的手电光下,边走边读,边她家住在什邡市蓥华镇海拔两千米左右的山上,山上读边走。

不通汽车,只能步行,从学校到清清家要走近四十里的山路,清清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在学校和家之间,十三岁的清清就这样一趟一趟地往返。清清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非常贫困,父母对女儿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够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这也是清清一直以来的愿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家里摆脱贫困,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地震时,邓清清就读的学校还未上课。突然,黑板开始晃动,同学们纷纷躲到桌子下。几秒钟后,感觉越来越危险,邓清清跟同学们起身朝外跑。这时,房子垮塌了。邓清清意识到,自己可能要死了,躺在废墟下的她内心充满恐惧。她说:“下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我害怕。”

邓清清感觉全身无力,她努力睁开眼睛时,竟听到爸爸在呼喊她的名字。听到女儿的声音,爸爸搬开压在她身上的碎石砖,让女儿能呼吸顺畅一些。随后,解放军赶到现场,“孩子,给你电筒,你看看周围的情况,叔叔会把你救出来的”。一名解放军递给邓清清一支手电筒说。

接过手电筒,邓清清看了看废墟下的环境,可除了石板就是砖头。“我害怕,看书或许能缓解内心恐惧。”被埋在废墟中10余小时,13岁的邓清清表现得异常坚强。她顺手摸出一本地理书,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开始用默读来壮胆。邓清清说:“我想分散注意力,看书就能暂时忘记黑暗。”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当武警战士发现她时,她还在废墟中读书,仿佛忘记了楼房垮塌时的恐怖,废墟下的黑暗和寂寞成了她的象牙之塔,伤痛的身体也丝毫没有阻止她渴求知识的脚步。半小时后,因手电筒不能持续供电,她才不得不关了它。

解放军连夜奋战,终于在2008年5月13日凌晨3时将她成功救出。“我永远也忘不了躺在废墟下的那一刻。”邓清清说,在黑暗中,她一直在想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支持她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她曾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今后长大了挣很多钱,给父母盖一栋大房子。”

邓清清在废墟中看书的行为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正是这样一名女生,用她的坚强与沉着战胜了死神。地震是真实的,它已经发生;孩子的心愿是诚实的,因为是那样掷地有声,发自肺腑。或许有些直白,但是多么的可贵。地震无情,却摧毁不了人间真情。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