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8000米排队3小时 7名攀登者长眠珠峰南坡

2019-05-27 16:55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综合

据武汉晚报报道,许多登山者被迫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排队3小时。由于等候时间过长,消耗体力过多,加之高寒和缺氧,截止25日,海拔8000米以上不同山峰的遇难人数共计已达到19人,其中,在珠穆朗玛峰南坡遇难者多达7人。

每年5月中旬至下旬,由于天气状况较好,被外界普遍视为珠峰的黄金冲顶期。去年春天,依靠双腿假肢登顶珠峰的夏伯渝激励了无数国人,当时他的登顶时间为5月14日上午,便是在黄金冲顶期期间。

“今年春天的‘交通拥堵’是最糟糕的。”一位夏尔巴向导抱怨,在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出现拥堵现象,已成为今年春季登山者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据这位夏尔巴向导介绍,由于长时间的排队,许多登山者准备的氧气瓶不足。5月22日,他曾作为向导和其他登山者一同登顶珠峰,其间,他目睹了一名队员的死亡。

据外媒报道,本季度,尼泊尔相关旅游部门共向381名登山者发放了许可证,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为346人。

此前,珠峰大本营“无限期关闭”的消息曾引发广泛关注。这则消息来源于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于2018年12月5日发布的一则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据了解,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部分。按照最新规定,个人和单位不能在核心区域内开展旅游活动,但游客还可以在绒布寺附近的试验区进行参观游览。

而从2018年开始,专业登山队员和满足条件的探险爱好者,每年进入珠峰核心区的人数,被严格控制在300人左右,且仅限春季登山。

据西藏登山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春季,西藏登山协会共向142名国际登山者、12名中国登山者,共9支登山队伍颁发了登顶许可,并要求每名登山者配备至少一名向导。

另据新华社报道,珠峰北坡也于日前迎来登顶的天气窗口,仅5月23日上午,便有123名登山者成功登顶,其中包括12名中国登山者。

不过,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北坡的冲顶时间相对较晚,据介绍,各国登山者都把握住这次机会向山顶进发,多名登山者同时聚集在攀登线路上,造成拥堵现象,今年的登顶时间比往年延长了1到2个小时。

亲历者讲述:目睹女登山者滑坠遇难

5月26日,凯途登山队中方队长汝志刚告诉记者,25日,他已安全返回加德满都。

这是汝志刚第一次登顶珠峰,然而却是让他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在登顶过程中,他看到有人患上雪盲症,直升飞机将其吊了下来。

汝志刚说,5月21日晚上7时许,所有等候“冲顶”的队伍都出发,当时预测最佳的冲顶时间仅21-23日三天,“四号营地出发就已经开始轻微‘堵车’。”

经过一个通宵徒步,5月22日凌晨5点,汝志刚到达8700米的希拉里台阶下方,“这是一个小山峰,所有人在山脊线上行走,是一个单行道,上和下都经过这里。”

汝志刚到这里时,被堵了一个半小时,然后才登上8800多米的台阶,这段距离在平地上只要7-8分钟。“这时正好堵车了,因为第一批登顶的队员要下来,两端的人堵在了台阶上。”

22日上午7时26分,汝志刚登顶后停留了半小时,下山至希拉里台阶再次“堵车”。等候一个半小时后,人群缓缓行动,“走到希拉里台阶中部,又堵车了。”

这一次“堵车”,所有人半蹲在一片冰壁上,一个斜坡让人直不起身。“半蹲一个半小时,双腿已经发麻。”汝志刚说,这时大家都希望有经验的向导站出来,像交警一样疏通一下交通。

这时下山的状况多了,缺氧和体能耗尽的情况出现,一名女队员在8700米处已经耗尽体能,嘴里说着胡话。

路过这名女队员,下行100米,突然前面一名男子“哇”地大声叫起来,“我看到一块黑色大石头向我滚来。”汝志刚说,他双腿跳起来,石头从双脚下滚过去,他才发现是刚刚那名女队员。

5月23日,在二号营地休息中,汝志刚得知这名滑坠的女队员已经遇难,是一名印度的登山者。

对于登山者来说,海拔超过8000米意味着进入“死亡地带”,除了雪崩等意外,登山者需要克服缺氧、极寒、高原反应等众多挑战。而在攀登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时,类似的挑战都在威胁登山者的生命安全。

攀登珠峰时,大多数登山者在攀登到约7000米的高度时,开始使用辅助供氧;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几乎所有人都要使用瓶装氧气,包括大多数夏尔巴向导;而在珠峰山顶,空气十分稀薄,登山者每次呼吸所获得的氧气不足在海平面时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在极寒、缺氧等高海拔极端环境下,部分登山者会出现温和或急性高原反应,尤其是急性高原反应,登山者一开始感觉头痛和恶心,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恶化为运动机能失控、脑部肿胀、肺部积水,严重者会昏迷和死亡。

 

科普视频:登山的安全——防患于未然

 
 

 

责编:李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