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6·17长宁地震8

2019-07-08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今天,和您回顾6·17长宁地震。

面对大灾大难,长宁县疾控中心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用疾控人的真情和大爱,为灾区百姓筑起一道道生命健康的防火墙,成为群众心中的守护神。

“应急物资要及时进行清点、梳理和更新,确保抗震救灾期间随调随用,时刻提供灾后疾病预防保障,确保大灾后无大疫。”6月18日凌晨,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高红梅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命令单位全体职工随时待命,天一亮就达到双河,开展传染病例监测。

统筹安排,靠前指挥,“女汉子”形象在此次抗震救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带着胃病,连续熬2个通宵。累了,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饿了,吃点面包、喝点水就算充饥。

“消毒杀虫面积,巡诊次数,病例信息,每2小时就需上报县卫健局。”高红梅说,长宁县政府在双河、梅硐、富兴、龙头、硐底和官兴共设有10个安置点,每个安置点设立一个卫生防疫点,负责受灾群众的传染病监测。

由于中心人手不足,工作任务重,在“6.17”地震发生后,得到了包括绵阳市金枪消杀公司、宜宾市、江安县、兴文县、筠连县和南溪区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

“快回来,浩宁发高烧了,39.7度。”正在双河镇犁头村供水站采集样品的卫生监测科代敏,突然接到家人打来急促电话。

“妈,这会儿正忙。”说完,代敏直接挂断了来电。地震发生以来,丈夫外地出差,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交给了家中的两位老人。

没有办法,爷爷奶奶只好将1岁半的孙子紧急送往泸州医学院,整整4天,高烧都没有退下来。

一面是骨肉亲情,一边是灾区百姓,“舍小家,顾大家”。为了不耽误中心的救援工作,为了让双河群众喝上安全、健康的饮用水,而代敏却没有向组织说过一句关于家里的话。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6月22日22时29分,5.4级余震过后,作为采集人员的她跟随同事又一次来到犁头村供水站。当车行驶到一个名叫矿山的地方,一根碗口粗大的沙树突然狠狠地从路旁砸了下来,其危险程度,现在回想起代敏还心有余悸。

“浩宁还在泸州医学院进行观察,如果还高烧不退,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穿刺。”面对记者采访,工作中一向坚强无比的代敏,再也控制不住内心对儿子的愧疚,落下了伤心的眼泪。

“接打电话每天不低于100个,检测水质样品一天不少于18份。”6月25日,疾控中心检验科长、共产党员刘波,忙碌了一天的他,在完成当天检测任务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准备洗漱休息。

晚上8点,他又接到临时通知,有新的采集样品到达疾控中心。

“为提高水质检测结果正确性,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微生物转种,以便24小时之内对结果进行观察。”刘波解释道。

“水源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疫情。”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过的刘波,骑着摩托车火速从家中赶往实验室。

 边骑车,边不停地接到各个单位打来的紧急电话。快到中心办公室路旁时,突然被一辆正在城中行驶的公交车撞了个满怀。在巨大的冲撞力之下,连车带人当场翻到了马路中,导致小腿至脚踝受伤浮肿。

“想完全恢复,至少还要2个月的时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刘波,主治医生这样告诉他。

“检验科事情这么多,水质安全又关乎到灾区成千上万百姓的生命健康,责任重大,不容丝毫懈怠。作为共产党员,轻伤不下火线,灾情在哪里,我们的身影就应该出现在哪里。”简单处理后刘波又投入到紧张的实验室水样检测工作中。

截止27日15时,长宁疾控中心开展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宣传10530人次,共建立疫情监测点47个,采集饮用水样119份,接种疫苗95支,对安置点、厕所、垃圾场、绿化带消杀面积累计达30.17万平米,无一例传染病案情发生。

灾难发生后,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迅速反应,跨界合作,首次将5G技术运用于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实现远程诊断、转运、救治一体化。

6月18日下午1点25分,全国首辆具有5G技术的急救车抵达灾区长宁县中医院,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的通力协作下,迅速开展5G技术下的远程诊疗、救治等工作。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有伤员病情危急需紧急转移到成都抢救。

6月18日下午2点,为确保伤员转运途中生命安全,四川省人民医院组织骨科、EICU、急诊外科、超声科、放射科介入中心多学科在急救中心抢救室进行远程大会诊,对伤员是否能通过航空转运进行了细致评估。通过会诊发现伤员双侧胸腔积液,现场立即实施了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手术。

6月18日下午6点33分,运送伤员的AW119专业医疗构型直升机从长宁县中医院顺利抵达成都港泰通航大厦,完成了四川省城市航空医学救援平台第一次救援任务。经全力抢救,伤员已脱离生命危险。

5G应急救援系统打破常规,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AR、VR、无人机和救援指挥会诊平台等应用,打造全方位医疗急救体系。可利用5G医疗设备第一时间完成验血、心电图、B超等一系列检查,并通过5G网络将医学影像、病人体征、病情记录等大量生命信息实时回传到医院,实现异地救援无缝联动,快速制定抢救方案,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为伤员的抢救争取更大生机。

截至2019年6月19日下午,在该5G平台的支持下,已有5名伤员接受了多学科专家会诊。标志着5G灾难医学救援体系研发初步成功并正式从测试走向实战。5G技术等高科技力量将为灾后救援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在地震灾区,还有一位杵着双拐的志愿者:希望爱的火炬永传递。

“顾阿姨像我的妈妈一样爱我,等我们的家园重建后,我一定要邀请顾妈妈来我家做客。”震区孩子魏彬指着不远处说,那个手杵双拐、正奔波在四川宜宾长宁震区临时安置帐篷间的人,就是他的顾妈妈。

53岁的“顾妈妈”名叫顾永琼,是长宁地震发生后于4小时内到达双河镇震区的一名残障人士志愿者。作为四川宜宾市叙州区恒善义工协会会长,顾永琼在得知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后,便立即组织义工会员们筹集救援物资,作好随时前往震区的准备。

18日早晨7时,恒善义工协会23名义工会员带着协会自筹和爱心商家捐助的价值8万余元的饮用水、方便面、牛奶、花露水、手套和医用口罩等物资到达了震区。当日晚8时,双河镇又迎来该协会第二批共8名义工参与到物资搬运和帮助震区群众搭建帐篷的行动中。

“那一夜,我和义工们都没合过眼。”回忆地震发生当晚,顾永琼谈到,食品是震区群众最需要的东西,而自己由于腿脚不方便,只能在救援外围开展群众疏导工作,与协会的义工们对接,帮助寻找爱心商家,将物资快速送往双河镇震区。

据统计,18日当天,恒善义工协会帮助中转矿泉水10000余件、方便面5000余件、牛奶3000余件、速食蛋糕3000余件。

震区物资筹备逐渐步入正轨,顾永琼也将工作重心向双河中学安置点的“儿童之家”转移。“地震后这群孩子最缺乏安全感和亲情抚慰,也最需要陪伴。”顾永琼说,这期间,她给孩子们送去了图书、绘画本和玩具,并组织了两名心理咨询师给震区的孩子开展心理辅导,以消除他们在地震后的恐惧。

罗悦瑞和唐时利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地震发生后,两个女孩随亲人来到了双河镇中学安置点。“顾妈妈会和我们讲故事、做游戏。”罗悦瑞说,是顾妈妈的呵护和关爱让自己感受到了父母的陪伴。

“爱的传递常常是相互的。”顾永琼回忆,有一次罗悦瑞曾对她说,“顾妈妈你的脚不方便,我就在您旁边陪着您”。而这使顾永琼想起自己曾经也是这样得到过别人的关爱,然后暗暗发誓,长大了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顾永琼告诉记者,3岁时遭遇的一场车祸让自己从此踏上了“双拐”人生。但幸运的是,童年的她得到了亲朋好友、学校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后来在成都的一个汽车维修中心工作时,单位老厂长的关心和帮助更是让她将这一份份善意铭记在心。

自2000年起,顾永琼主动结对叙州区福利院,带领汽修厂职工陪老人和孩子唱歌跳舞、聊天谈心。1993开始,她陆续资助368名中小学生到大学完成学业。2014年,顾永琼在叙州区蕨溪镇结对了12名留守女童,每月一次的看望,她总会带着食材和孩子们一起烹饪、品尝。

截至6月28日,在顾永琼的带动下,叙州区恒善义工协会在长宁地震抗震救灾中捐款捐物98330元、参与志愿者89人、服务震区群众2861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个小时。

谈及初心,顾永琼坦言:“我只是希望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爱的火炬传递下去,让受帮助的人以后也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提起地震,我们印象中最深刻的永远都是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距今已经是11年前了,汶川大地震的悲痛我们一直铭记在心,而这次的宜宾长宁地震更是见证了我们铭记这一份悲痛所带来的进步。也让我们看一看在地震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这些卓越的中华民族的未来的脊梁到底是有多么的优秀。

有这样几个场景,值得我们记忆,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告诉我们,面对悲痛,我们依然要说谢谢。

15岁的李雨秦,是在地震后两个小时第9次余震当中被救出来的一名幸存者。被救出来的时候,她已经全身的软组织损伤,而她身边伯伯、大娘,她7岁的小弟弟已经不幸的遇难。但是面对采访的时候,虽然泪水哽咽,但是,她依然很坚定地说:“如果没有消防员叔叔,我可能真的坚持不下去了。”面对危险,面对困难,她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谢谢”。虽然她历经了巨大的危险,心情也无比的悲痛。但是感恩的心,使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

学会感恩,懂得感谢,珍惜生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能够不坚强。我们同时也要真的感谢祖国,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才有了更好的未来。

还有一位老师告诉孩子们,有我,有光,就不要害怕。

在6月18日的凌晨5:00,宜宾市长宁县梅酮职业中学的老师仍然在坚守值班。因为在他们的身后,342名学生都在食堂里进行休息。停电了这一夜,孩子们并没有太过于焦躁不安。相反的,所有的孩子们紧紧的握住彼此的手。有的孩子在窃窃私语,还有孩子在谈笑风生。

看到这一切的老师,也被他们的乐观情绪所感动。老师们想尽办法,开车去买来了柴油发电,主动把10多辆的车灯全部打开,为孩子们照明。这一盏盏灯的车灯,一个个渴望的眼神,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光明,也构成了他们的希望。这一切都在告诉孩子们:有我,有光,就不要害怕。

电视新闻上播出了这样的一条新闻,地震后位于震中地区的双河镇中学,一共有503名住宿的学生,其实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就寝了。由于地震的原因,所有的孩子们被老师集中到一起。为了安抚学生们的受惊的情绪,有一个班级的孩子就开始用歌唱的方式给大家鼓气。

就这样,一个班级唱完之后,旁边的班级也跟着一起唱。这一刻,孩子们都用歌声的方式彼此互相鼓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老师:他们很好。

这个夜晚非常的漫长,这个夜晚也很黑暗,但是因为有了彼此的歌声,我们觉得黑暗似乎没有那么难熬了。

网络上还有一个1分05秒的视频:地震来临的时候,一位13岁的女生临危不惧,有条不紊的指挥了全宿舍的同学们逐一进行撤离。看到大家慌乱,不知道往哪里跑的时候,楼道里传来了她的声音:“同学们不要慌,往操场走。”这个13岁的女孩儿叫做顾欣瑶。虽然她的年龄不大,但是表现出来的沉稳和干练以及她的冷静沉着,让我们非常放心,也让我们知道了,最大的威胁应该是恐惧的本身。但是,“看到你为我而来,我就安心了。”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有多么可怕,但是除此之外我们更加能够感受到人心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就在地震发生了两个小时以后,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迎来了第1个新生儿。医生在余震和房屋出现损毁的情况下,顶住压力,顶住风险,为了产妇进行接生,幸好母子平安。

在采访当中,这位初为人母的母亲满含着热泪说:“虽然有余震,但是产科医护人员却一直坚守在他的岗位当中,没有一个人中途走掉。”

6月18号的清晨,长宁县双河镇金鱼街,有三人被困在房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武警官兵第一时间到达了救援现场,通过墙体拆除在早上的7:30左右,将三个人全部获救,但是遗憾的是,夫妻二人在接受救治,但是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6月18日清晨5:40左右,救援队伍在宜宾长宁县双河镇葡萄村救出了一名7岁的男孩,经过医护人员的现场确认,男孩儿已经遇难。等到确认消息的时候,受不了这个噩耗的父亲在垮塌的房屋边,捡起了儿子平时最喜欢的玩具,望着儿子所埋的地方失声痛哭。

12个小时之前还和孩子欢声笑语的度过了父亲节,12个小时之后已经和孩子阴阳相隔。

相对于11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长宁地震做到了震前预警。从6月18日的新闻联播中得知。长宁预警20秒,使伤亡人数减少了一半,而成都61秒精确预警,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科技的进步,使得很多人幸免于难,这是我们一直所追逐的。在地震当中,我们也看到了祖国下一代的能力和信心。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面对大自然的威胁,首先想到的是自救,在自救的基础上参与救助,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大家。得到救助之后,第一时间表示了我们自己的感谢。

6月28日,在宜宾“6.17”地震灾区遂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60名指战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按照联指部署开始从灾区回撤,救灾所在地的双河镇葡萄村群众自制65碗凉糕,敲锣打鼓、眼含热泪为队伍送行,森林消防员们列队向群众敬礼致敬!

“6·17”地震发生后,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带领特种救援大队共154名指战员连夜奔赴灾区,连续奋战11个昼夜,共转移安置群众883人。

救援队员深入震中周边乡镇及社区逐一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险,共计排查房危房608间,处理危房7间,处理险情227余处,组织重点危险物资疏散和协助民政部门设置灾民安置点;搬运救灾物资、各类食品、水等4500余件,转移群众贵重财产12075件套,抢运粮食5吨,排查疏通水渠200余米。

地震中,人们还看到了很多希望,6月18日凌晨0点58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四川长宁县6.0级地震后的第一个婴儿在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顺利诞生。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6.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与同类地震相比,本次地震余震较多。而就在震后17小时左右,7个“地震宝宝”先后在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顺利出生,五男两女,都是母子平安。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如何不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天灾无情人有情。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6·17长宁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