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19

2019-08-07 23:30-23:59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地震发生之后,往往除了灾难,还能看到很多人性的光辉。在已经过去5年的鲁甸地震中,我们看到了灾害和伤害,看到了灾难发生时很多人的互帮互助,也看到了很多人在灾难发生后的勇敢担当,还有很多人在灾后重建中的拼搏进取。虽然已经过去5年,这些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我们纪念和回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昭通市委后来编辑整理了100个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回到5年前,听听他们的故事。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巧家县遭遇6.5级强烈地震。危急关头,巧家县检察院检察长石安军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率领数十名检察干警驰援灾区,并坚守一线10天10夜,在废墟中搜救受困伤员7人、刨出遇难者2名,及时转移受灾群众60余人,为灾民搭建帐蓬20余顶、卸载并发放物资3余吨。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序推进,他又带领干警驻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群众重建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宗旨。

地震发生后,石安军迅速反应,他及时率领最先赶到单位的10名干警奔赴震中。在驰援灾区的路上,他用短暂而宝贵的时间详细部署着检察院的救灾工作,明确了人员分工,一组由其带队赶往包谷垴乡参与救援;另一组由反贪局长杨传宝带队参与县纪委牵头的救灾款物监督检查;剩下的女同志坚守岗位,保证办案,24小时值班待命。

在赶赴灾区的路上,余震不断。加之巧家地处山区峡谷,震后山石滚落,塌方严重,行进异常危险和困难,冒着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石安军就这样率领检察干警疾驰在救灾路上。

每遇塌方或堵路,他就带领干警铁铲开路,徒手搬石,垫路前行……当晚23时30分连奔带跑的检察干警在石安军的带领下,终于赶到了距县城180里远的包谷垴乡,在与乡政府取得联系后,仅休整了40分钟的检察干警,又继续向受灾最严重的红箐村挺进。

一路搜救,一路疾行。在离红箐村不到5里路时,石安军发现一坍塌的房屋下还有生命迹象,他立即带领干警用铁锹撬、用双手刨,40分钟后里面发出了呻吟声,石安军安慰她一定要坚持住,救援队伍已经到了,我们很快就会把你救出来,又经过半小时的挖刨,一位50多岁的老妇终于被抬出了废墟,得到了及时救治,此时包括石安军在内的10名干警虽然已累得大汗淋漓,但马上又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继续搜救其他被埋群众。自地震发生至2014年8月4日清晨,石安军带领检察干警边奔赴边搜救,成功解救被埋群众3名,紧急疏散群众100余人。

2014年8月4日9时30分,石安军及所带领的10名干警步行到达包谷垴乡红箐村唐家坪子社,成为第一时间、第一梯队冒着余震及落石进入巧家受灾最严重的包谷垴乡红箐村的救灾队伍。

在红箐村,乡亲们的土房几乎全部倒塌,受灾群众情绪低落,或自救,或哀哭,充满了震后的恐惧和失去亲人的悲痛,整个村庄乱成一片。

“我们是检察院的,是县委县政府派我们到红箐来救灾的,是来帮助大家的。大家要坚持住,房子倒了、家园没有,党和政府会帮助大家重建的,逝者安息,但我们活着的人就一定要好好生活,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看到这样的情景,石安军一边安抚群众,鼓励他们树立生活和抗震救灾的信心,一边及时动员和组织村民参与检察干警搜救伤员,就这样,一些群众边擦眼泪边陆续地加入检察干警的搜救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检察干警马不停蹄战斗在救灾一线,累了就倒在路边休息,渴了就喝两口路边沟里的泉水,检察干警为了抢救受困群众,有的被砸伤,有的被刮伤,有的被擦伤,有的被扭伤,衣服、裤子上沾满了死者、伤者和自己身上受伤的血迹,石安军本人的左脚踝关节被扭伤,右腿被擦伤多处,然而没有一个叫苦、叫疼和喊累。至2014年8月5日,石安军和检察干警在废墟中搜救受困伤员7人、刨出遇难者2名,安全转移受灾群众400余人。

在这次救灾中,石安军为检察人员树立了标杆,检察人员也成为了救灾干部的典范,巧家检察院救灾工作得到巧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群众的爱戴和好评。截至2014年8月13日,巧家检察院10名千警在包谷垴乡、老店乡共搜救伤员17人,疏散受困群众600余人,安抚遇难者亲属3户、安抚群众100余人,发放粮食37吨、帐篷1000余顶,搬运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10余车。

其实,很多干警都知道,石安军的老家就在“8·03地震”的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他年迈的父母仍居住在那里,很多亲人和朋友也在那里。地震发生后,身为巧家县检察院检察长的他首先想到的是灾区群众,在救灾路上,他首先安排好检察院的救灾工作后,才开始联系居住在龙头山镇的父母。

电话拨了几次,都是“无法接通”。干警们虽然知道石安军老家就在震中,却不知道其父母所住的土坯房就在半山。“家里怎么样?”有干警问,石安军却说“没什么,不会有问题的。”石安军把心中的担忧压在心底,把脸上的焦虑转移到如何救援上,在路上他边安排工作,边叮嘱干警“大家现在赶紧吃点东西,保存体力,救灾都是体力活,没力气可不行的”、“救援时,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2014年8月4日上午9时许,石安军终于打通了父亲的电话。父亲告诉他,二老很安全,可其表叔、堂弟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生还的可能性不大。

2014年8月5日,噩耗再次传来,除了表叔、堂弟遇难外,其堂舅、表兄、堂妹三位亲人也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因地震受伤在昆明医院治疗的表弟曾要求他回家看一眼,参加亲人的葬礼,他却果断地告诉表弟“这里灾情很严重,还有很多群众需要我们去救援,我实在走不了,但你安心养伤,家里的事我会安排其他亲人去照料……”石安军话语未完,泪却止不住往外流。

与自己老家仅一江之隔,60多里路程40分钟足可到达,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只有把对父母的牵挂、对亲人的哀伤埋在心底,用救灾的实际行动,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在救灾一线,石安军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坚守救灾一线10天10夜,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检察官身先士卒本色和一心为民的情怀。

还有一位女干警值得我们纪念,她,是一位阳光、青春、朴实无华、话语不多而略显羞涩的女孩。她,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豪言壮举,有的只是一件件平淡而真实的小故事,是如此平凡,而又如此美丽。

但就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对人生的不懈追求,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她是在鲁甸“8·03”地震中因公遇难、年纪还不到26岁的龙头山司法所干警马金风同志。

2014年8月3日,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黑色的星期天。为防止龙头山镇葫芦桥“7·23”山体滑坡次生灾害的发生,按规定已向鲁甸县司法局虎尊营局长请假复查鼻窦炎和颌窦炎病情,且在家人多次打电话、哥哥亲自开车来接,要其回家与半年多未见面、在红河工作的弟弟马金海团聚的情况下,已经带病连续值班一个星期的马金风却坚持说:“我要值班!”不曾想,却水远倒在了龙头山下!

她遇难以后,亲朋、领导、同事、乡邻,无不感到痛惜。各大新闻媒体对她生平进行了报道和转载。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值得这些人去深深怀念和惋惜?

1988年12月26日,马金风出生于昭阳区守望乡昭鲁坝子的一个普通回民农家,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由于家中有兄弟姐妹8人,并且都在上学,家境非常贫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排行老七的她,2002年初中毕业后就主动辍学在家,还不满14岁,就与父母一起扛起了养家糊口、供养哥哥姐姐和弟弟上学的重担,稚嫩的双肩过早地品味了生活的艰辛。

尽管生活异常艰苦,但始终没有扑灭马金凤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向往。每天劳作之余,她就拼命地、如饥似渴地汲取精神的食粮。凭着顽强的毅力,她硬是于2011年6月取得了云南大学成人高考法律专业专科学历,并在12月昭通市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中,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来到龙头山司法所。2012年,她又报名参加了专升本考试,2014年又报名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8月4日16时许,当马金凤的遗体从废墟中刨出时,现场仍散落着许多法律书籍。至今,在鲁甸县检察院工作、现为龙头山镇新农队队长的大哥马关云还记得妹妹跟他讲过的人生规划:“考过司法考试,我还要考进法院当法官,再去读在职法律硕士……”。

镇党委书记李善云感叹:“她是一个对生活积极乐观、对工作任劳任怨、对同事和善友好的姑娘,非常优秀,真的太可惜了!”

常住人口5万多人的龙头山大镇,司法所却只有所长和她两人,所长又是镇党委委员,事情比较多,除承担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工作外,她还要参加镇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自到龙头山,马金凤身上似乎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不会计算机,就自学:不会业务,就主动请教……到司法所不长时间,就把各项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单是调解,她一个人就要组织调解150多起。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家不禁对她刮目相看,都被她不多言不多语的性格和积极上进、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所折服。

矫正对象刘世乾至今还对马金凤念念不忘:由于自己没有念过书,因为不懂法,走上了犯罪道路:因为不懂法,以致一度脱离管教。正是马金风面对面、心交心,不是姐姐胜似姐姐般的教育感化,使自己懂得了知法、守法、尊法,没有越走越远,平安度过了矫正期,顺利回归社会。矫正对象肖某还记得:自己犯错进入社区矫正后,由于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特别是妻子的离去,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曾多次想自杀以了却生命。正是马金凤坚持不懈的鼓励和教育帮助,才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主动断绝了与过去混的“朋友”往来,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使自己下定决心,抛弃过去,从头再来,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担当起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

活着,是一种责任!逝去,是一座丰碑!她在参加昭通半决赛的宣讲稿中写道:抚摸自己胸前这枚庄严的司法胸徽,我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作为一名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就要始终坚持把工作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正是她生命的真实写照!

2014年8月4日16时许,当马金凤的遗体从废墟中抬出来时,她的弟弟马关海早已泪流满面:“叫你回家你都不回!”

她65岁的母亲马色麦禁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钻心的疼:我苦命的姑娘啊,你咋个就走了啊?你自小孝顺懂事,什么家务活都会做,都要争着做!过年过节,你总是给我们买吃买穿,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热水器,都是你省吃俭用买的……

她大哥马关云说:妹妹马金凤对工作永远是兢兢业业,虽然他们家就住在昭通市昭阳区,离龙头山不远,但为了工作,马金风经常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这次,她完全可以找人换班,如果回家了,事情就不会发生!

接着回忆的,是昭通市交通运输局何明瑞:

抗震救灾无小事,父子情深同守望,一言一行总关情!在轰轰烈烈的云南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攻坚战中,昭通市交通运输局法规科科长何明瑞付出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愧疚了很久。

每每回首自己当初决然抛下病危老父亲去救灾一线的身影,回想起自己在灾区持续奋战21天却只抽空到医院短暂看望过父亲3次的场景,回味着自己跟病危父亲关于“抗震救灾不力就别回来”的约定,50岁的何明瑞心中禁不住五味杂陈,泪水汩汩流淌。细思量,何明瑞认定,在自己的泪水里,有悲伤与愧疚,有欣喜与感动,也有欣慰与幸福!

“局长,你好,我想请个假,照顾一下还在病危抢救中的老父亲!”2014年8月24日,在鲁甸“8·03”地震灾区进入恢复重建之际,何明瑞诚惶诚恐地向昭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朝东递交了请假条。看完请假条,张朝东局长当即签字应允:“小何,这段时间,你整天在灾区忙着救灾,没时间陪伴你老父亲。你快去照顾你父亲,也请你替我跟你老人家问声好!”

在2014年8月25日至29日假期期间,何明瑞每天带着妻儿,看望和照顾已进入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的81岁父亲何元思,仍在继续每天查问、上报、协调或指挥天花板电站至巧家小河镇塌方受阻公路的抢修保通工作。

“前段时间,抗震救灾工作太忙了,我只来医院短暂地看望过我父亲3次,亏欠老父亲的实在太多了。现在,我就是专门请假来‘赎罪’的,减轻一点我在前段时间没有对老父亲尽孝的罪过!”何明瑞哽咽地说道。

2014年8月3日16时许,何明瑞得知,退休后住在永善县老家的父亲何忠突发肺心病,正在从老家坐车赶往昭通,赶忙联系父亲及时送医就医事宜。30分钟后,鲁甸“8·03”地震突然发生,何明瑞密切关注灾区动态,按单位要求做好了随时赶赴灾区救援前的各项准备。

灾情就是命令!当晚6时许,接到关于立即赶往鲁甸地震灾区抢险救援的单位通知后,何明瑞来不及把刚刚进入昭通城的父亲送往医院,把接送父亲入院和陪护照顾父亲的任务交托给了同龄妻子朱佳凤后,何明瑞迅速整装出发,于当晚7时50分赶到震中龙头山镇,负责协助昭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邓驹,组织人员对昭巧二级公路鲁甸段受损道路进行抢险保通,还负责每天两次收集上报所负责路段的灾情损失和抢修保通情况。

2014年8月3日至7日,何明瑞赶到被滑坡体埋了30多米深的昭巧二级公路甘家寨路段,紧急组织人员抢修便道,连续奋战了5天5夜,只休息了20个小时,最终打通了这条“生命线”,为将大批救援人员、救援车辆和救灾物资顺利运往灾区清除了“拦路虎”。

7日晚近12时许,奉命回家休整一夜的何明瑞跑到医院看望父亲何元忠。看着身体虚弱的父亲躺在病床上,得知父亲反复叮嘱家人不要影响自己救灾后,何明瑞心中一阵酸楚:“老爹,对不起,我现在才回来看你了!”

“儿子,你要跟我说实话,灾区灾情重不重?人员伤亡多不多呀?”见到儿子平安回来,何元忠脸上掠过一丝宽慰,随即表情凝重地询问道。

“老爹,鲁甸的灾情特别惨重,倒塌了很多房子,很多人被埋在废墟面……”何明瑞悲痛地向父亲介绍了灾区灾情和教援进展。

“儿子,你就放心去救灾吧,我会好起来的!我等着你救灾的好消息,你救灾完后再来看我。如果你救灾不力,就不要回来看我了!”说完,何元忠向何明瑞不断挥手,示意何明瑞快点回去救灾。

“好的,老爹,我听你的,好好救灾,完成好我们的这个约定,你多保重呀!”在医院呆了仅仅10多分钟后,何明瑞匆匆回家休整。次日清晨6时许,何明瑞再次奔赴灾区。

让人感怀的是,何明瑞虽已50岁,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病,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不顾余震、落石、滑坡、烈日、暴雨的威胁与考验,与单位上的年轻小伙们并肩战斗在灾区。

2014年8月11日,何明瑞的颈椎和腰椎已不听使唤,不时钻心地疼痛,脸部皮肤被晒黑脱皮,双腿“爬”满了瘙痒难忍的红色湿疹,仍坚守在灾区道路抢通保通一线。当晚11时,被数次大面积塌方阻断的昭巧公路甘家寨路段完全抢通,何明瑞第二次到医院看望生病父亲时,父亲的身体更加虚弱,不能开口说话,只有思维意识。

稍后,何明瑞凑近父亲何元忠的耳朵大声说道:“老爹,好点了吗?”听后,何元忠老人微微点头称是,让何明瑞禁不住泪流满面,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老爹,你保重身体,我不能陪你了,牛栏江大桥至天花板电站的道路还没有修通呢……”说完,何明瑞已经泪眼婆娑。

看到父亲频频点头同意,听到妻子“你就安心救灾去吧,老爹和家里有我撑着”的鼓励后,在医院待了30分钟的何明瑞才稍许宽慰地离开医院,次曰清晨6时又动身赶往灾区。

2014年8月22日,何明瑞负责的所有受损受阻路段交通完全恢复畅通,获准回家休整。

“老爹,我又来看你了!”何明瑞第三次来到医院,看见父亲经治疗已能用微弱的声音说话后宽慰不已。

“老爹,你生病了,我却没有陪伴你、服侍你,没有向你老人家尽到我的孝心,请你理解我。”何明瑞噙着泪水,向父亲请罪。听后,何元忠摇头予以否认:“儿……子,没……事……的……”

“我告诉老爹很多好消息,通往灾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已经通车了,鲁甸灾区的所有群众都得到妥善安置了……”随后,何明瑞向父亲介绍了灾区情况,并按之前约定,向老父亲口头汇报了他的救灾成绩单。

“儿……子,好……样的!”了解到儿子的救灾成绩单后,何元忠老人当即笑颜如花,伸出大拇指,用这种特殊方式夸赞儿子,也是一个父亲送给儿子的特殊“奖赏”。

“为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了作为党员的神圣使命,为了兑现与老父亲之间“救灾不力就不要回来的”特别约定,我再苦再累也值得!”何明瑞坦言,因为父亲、妻子和儿子总是知情达理、深明大义,总是任劳任怨地关心、支持着他的工作与生活,成为他永远珍惜的幸福“因子”,成为他始终奋勇前行的动力源泉!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