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救援纪实

2019-12-30 23:30-23:59 责编:袁帅

00:00 00:00

经过80多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发生透水事故的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3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升井。 刚结束救援的宜宾市矿山救护队队长陈华激动地说:“我经历过上百次煤矿事故救援,这次真是奇迹!”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救援纪实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今天,我们就关注 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救援纪实。

鞋子上全是泥、眼睛熬得通红,从2019年12月18日中午下井救援,到19日早上7时56分帮助最后一名生还者出井,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陈华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他觉得,“特别累,但是觉得非常值得!”

2019年12月14日15时26分,四川芙蓉集团杉木树煤矿在N26采区边界运输石门发生透水事故,根据官方通报,当时井下作业人员共347人,安全出井329人,其他18人生死未卜。

被困地下313米深处80多小时后,13名矿工全部生还——这是应急管理部、省、市三级和各方保障力量联动创造的“生命奇迹”!

12月17日晚上10点30分左右,救援人员整装出发进入矿井。

连日来,川煤集团芙蓉公司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13名被困矿工的安危牵动人心。

2019年12月18日,随着煤矿内响起的阵阵掌声,所有的牵挂、煎熬都化作了激动与喜悦——

2时55分,确认13名矿工都活着的信息,指挥部办公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5时55分,第一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被送进救护车,井口响起热烈的掌声;7时56分,被困人员全部升井,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为生命的坚毅而响,为救援人员的艰辛而响,也为科学救援的高效而响。面对这样一场突发的透水事故,如何能在88个小时内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救出13名被困313米地下的矿工?事故救援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多名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

“听到井下传来信息,确认13人都活着,当时大家都长长地舒了口气,很多人眼泪花儿都包起了。”18日中午,满脸疲惫的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侯建明说这句话时,难掩激动。按他的话来说,在确认被困人员生还之前,他的心“一直都悬在嗓子眼上”,救援工作决定着被困矿工的生命,救援人员内心的焦急可想而知。

即使在这样焦急的情绪下,救援工作还是忙而不乱,有序推进。

2019年12月14日下午,事故发生后,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进行了调度,根据前方需求,紧急调配物资与人力。煤矿通过核实下井人员名单、矿灯收发签字名单、人员失联前定位卡信息等,多渠道核实失联人员人数及其所处的大概位置。

救援物资紧急调动。四川煤矿抢险排水站工程师王雄介绍,接到信息后,排水站常备战斗小队组织几台中型水泵装车出发;在详细搜集了井下高度、电源设备、绞车运输能力等信息,研判出井下可以使用每小时排水550立方米的大型水泵后,又紧急将大型水泵装车运抵现场,并从重庆调运了两台大型水泵。

救援力量迅速集结。离煤矿最近的芙蓉煤矿救护队第一时间组织30人分成4个组下井救援。事故发生后几个小时内,省应急管理厅就调度11支救援队伍、192人投入救援。

杉木树煤矿井下环境复杂,透水事故更是增加了井下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加上损坏严重的供电、排水、通风等系统,被淹没的巷道,救援难度可想而知。

“可以说,每推进一步,都会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最终,救援队伍突破重重困难,按照既定的进度完成救援。”侯建明说。

救援的一大困难就是排水。经研判,被困矿工处于相对安全的区域,有氧气、水和空间,生还的可能性很大。但令人揪心的是,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在此情况下,为救援创造条件,排水工作必须“与死神赛跑”。

“根据排水方案,排水工作组迅速找到3个关键点位,并配置了中大型水泵。”参与救援的广能集团矿山救护大队抢险排水队队长曹阳说,这3个点位一个是为了降低矿井的整体水位,一个是为了疏通救援队伍进入的通道,还有一个是为了排出被困人员所处位置下方的积水。针对被困人员下方的积水较浑浊的情况,救援队伍果断采用泥沙泵,节约了近5个小时的救援时间。

“为迅速让大型水泵投入使用,我们当时在井下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直到水泵成功出水,才放心回到地面。”王雄回忆道。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确定有14名失联人员后,按照失联人员每人一个医疗救护单元一对一服务,一辆救护车,一组医护人员,一个ICU救治单元的方案,来自宜宾市、珙县的14辆救护车,60多名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2019年12月16日,新确定一名失联人员遇难后,救护车并未减少,仍从1至14进行编号,原地待命。“我们优化了救援方案。在接获救矿工的时候,由2号车的医护人员协助1号车,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就加强了人员配备。”现场负责医疗调度的工作人员说。

“井下生命通道,我们考虑了2条,还考虑了井下打钻、地面打钻等备用救援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侯建明说。

上百名救援队员不敢松懈,一边排水,一边敲击刚露出水面的井下金属管架。按过往经验,但凡觉得可能有人被困的点位,搜救人员就会连续敲击井下管架,确定被困人员具体位置。搜救队员、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常务副大队长苟忠这样解释:“井下管架相互之间传递的声波,是整个救援过程中的救命声波!”

巷道内水位在加速下降,按照安排,救援队暂停排水,开始加大瓦斯排放力度。巷道里轰鸣的潜水泵声停了,噪音小了很多。没过多久,救援队员突然听到另一头传来的金属管架敲击声,声音很急。

“有人活着!”救援队员一边敲击,一边对着钢管喊话,“还有几个人?”钢管那头,清晰地回应了一连串的敲击声,正好13声!

被困的13人都还活着,而且位置比较近!

消息通过应急电话传到地面,指挥部瞬间一片欢腾。这是事故发生后,大家首次获知被困矿工的确切消息。

因为担心其他被困人员纷纷泅水过来,造成二次伤害,救援队员急忙喊话让他们“不要移动”,请他们“保持体能”。待水位下降到安全位置,并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后,救援队员带着船型担架前往救援。“他们意识清楚,全部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很快,12个人被依次抬放到船型担架上,被救援人员牵引到安全区域,准备升井。

事后得知,手写“求救信”的矿工叫刘贵华,是这批被困矿工班组的副班长。

“经验丰富、体能好、有智慧。”苟忠说,下井时,一般是副班长随身携带本子和笔,便于记录工程进度等信息。

“被困88个小时后,13人一次性获救,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因素。”救援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说,首先,被困者井下经验丰富,领头的矿工不但懂得写纸条、让其顺着水流传递出来,还在13人被困期间,组织大家轮流打开安全帽上的矿灯,让洞内有光源,让大家在漫长的等待中保持了信心。

其次,矿工们熟悉井道地形,灾难来临时选择了生存几率最大的逃生方向,尤其是逃到地势比较高的独巷,这里有相对充足的空气,又不是瓦斯浓度较高的地方,预留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

第三,巷道深处湿、热,温度维持在24摄氏度左右,顶部有渗水能应急解渴,为大家保存体力创造了条件。

2019年12月18日7:56,这一刻见证了生命奇迹。在被困80多个小时后,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13名被困人员被确认生还,并全部升井救出。

被困在黑漆漆的深井的80多个小时,矿工兄弟们顽强地坚持下来。支撑他们的,有对家人的责任、亲人的牵挂以及对生命的眷恋。这其中,还有更重要的支撑力量,就是他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积极组织救援力量展开施救工作。连日来,各种救援力量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协调联动,凝成合力,没有辜负被困矿工的“相信”。

2019年12月20日,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的第6天,记者在四川宜宾矿山急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见到了首位获救的矿工刘贵华。

事故发生后,根据官方通报,当时井下作业人员共347人,安全出井329人,其他18人生死未卜。这18人,就包括当时在作业面接皮带的刘贵华。

刘贵华说:装好皮带,等皮带开转了我们才出来准备下班。刚出来到竖井那儿就看到上面水轰隆隆下来,水很大来得很猛,人没法冲上去。

当时,刘贵华和其他12名工友在一条编号为N2681的通风巷道内的低洼位置,他们原本准备下班,从通风巷道的一端,经由运输巷道升井。迎面遭遇水流后,他们迅速返身,通过斜坡向通风巷道的高处转移。最后,上涨的水把刘贵华和工友们困在了高和宽均为3米左右的通风巷道中,巷道的唯一出口被水堵死。

这里位于地下300多米,距离井口10多公里。如果水不排走,刘贵华和工友根本无法逃走。他们想含着管子潜水出去,但刘贵华只尝试走了一二十米,就发现管子回不来气,这种方法行不通。刘贵华和工友想不到其他任何办法,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

透水事故发生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80多名救援人员迅速赶往事发现场,组建了现场救援指挥部,初步搜救得出结果:3名矿工遇难,其余15人处于失联状态。

此次事发地点位于距矿坑口大约9000米的地方。井下设备损毁严重,根本无法通过煤矿原有的定位和通讯系统联系到被困矿工,获知他们的位置,搜救人员只有徒步跋涉到事发地点附近,通过人工的方法搜寻15名失联人员。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常务副大队长 现场救援总指挥 苟忠说:我们就用土办法,巷道里面我们人已经不能过去了,我们就敲管路,听声音,看看有没有人回应,只要怀疑有人的地方我们就敲。

当天晚上10点钟,救援人员听到了从管道另一端传来了回应的敲击声。回应救援人员的,正是刘贵华和他的工友。刘贵华和工友知道,外面有人来救他们了。他们用石头狠狠敲击钢管,生怕救援人员听不到。

而随着水位不断上涨,救援人员不得不撤出救援通道,无法继续敲击管道,刘贵华和工友失去了与救援人员的联系,重新陷入了等待之中。

2019年12月15日上午,刘贵华和工友惊喜地发现,巷道内的水位开始下降。也就是这个时候,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救援通道内的大功率水泵安装到位,大规模排水工作得以展开。

12月17日上午,救援人员再次到达之前发现被困人员的区域,互相敲击管道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搜救的过程中,又有两具遗体被发现,失联矿工的人数被确定为13人。救援人员尝试通过敲击管道的方法来确定被困矿工的人数。

苟忠事后说,我们一直怀疑里面有12个人,所以就敲了12下。我们敲完,里面传来12声以后,停顿了可能也就一秒钟,又敲了一下。也就是里面不止12人,13下13人。我们就明白了,后来我们就按13下敲,里面也按13下回。意味着我们13个人都在都活着。当听到13个人的时候,我们现场所有人员都信心百倍,精神十足,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说“加把劲”,很快他们就可以被营救出来了。

管道内,刘贵华和工友已经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事故当天他们每人带的一份盒饭早就吃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开始承受生理和心理上极限的考验。在饿得不行的时候,刘贵华吃起了皮带。

刘贵华说:太饿了,想吃点东西充饥,我就用刀子把皮带削成小块丢到嘴里嚼。我不敢吃多了怕不消化只吃一点。他们有的还吃了泥巴,吃了煤炭灰。井下也没有干净的水,我们就喝管子里的水。

除了没有食物之外,刘贵华和工友还面临着缺氧等难题,一些身体虚弱的人有了明显的身体不适症状。望不到边的黑暗让刘贵华和工友越来越恐惧,有人开始泄气,刘贵华和其他工友一起为其鼓劲。

刘贵华是被困矿工中年龄最大的一位,56岁的他从事采煤工作已经36年。上有85岁的父亲,下有8岁的女儿,刘贵华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井下,他从来没有绝望过。

刘贵华接受采访时说:我还睡了一觉,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我梦见自己一个人走出去了,第二个梦我梦到我快速往外面跑,外面救援人员把我拖走了。我觉得我的梦挺真的,当时我觉得我绝对死不了,我们一定能够出去。

救援通道内水位不断下降,救援人员不断向前推进,离被困矿工越来越近。然而,就在各方都信心十足的时候,12月18日凌晨,却发生了意外,矿井下的瓦斯浓度突然超限。如果继续排水,很容易瓦斯爆炸,只能暂停排水先排放瓦斯。排放瓦斯期间,巷道内的水位不再下降,刘贵华和工友发现了这一情况,又陷入了焦灼的状态。

因为并不知道地面是否了解水位不再下降这一信息,刘贵华和工友决定把这一消息传递出去,他们用塑料袋把写着“水打不上”的纸条捆在PVC塑料管上,放到水面上,希望救援人员能够看到。

正是这个通过PVC塑料管传出去的纸条,给了救援人员确定的信息。

但是,传递的信息是否能够到达救援人员那里,刘贵华和工友并不知道。刘贵华决定,自己冒险潜水出去。趁着抽水机暂停运作的时候,他脱下衣服,进入水中。

刘贵华说:当时里头已经有人坚持不住了,有的还晕倒了,我想尽快早一分钟把水撤了,大家很放心,也能给家里也报个信。

12月18日凌晨3点,救援人员第一时间看到了水中的刘贵华。正如自己梦中的样子,他一个人游出来,成为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中被救的第一人。刘贵华告诉救援人员,里面还有12名被困旷工,都还活着!

戏剧性的是,刘贵华和在现场指挥救援的苟忠竟然是10年前的“老相识”。10年前,苟忠在一个矿上当队长,刘贵华是他手下的工人,还当过班长。苟忠第一时间认出了刘贵华。

苟忠说,10年没见了,但依然认识,特别亲切,非常激动。当时我抓着他的手,用四川话说“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他的手在抖,我的手也在抖。我说“放心,安全了,没有什么事了”。

继刘贵华之后,其他12名矿工陆续到达安全地带。12月18日8点左右,13名被困矿工中的最后一人成功升井。升井后,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过精心救治,刘贵华身体的各项指标已逐渐恢复正常,他的家人也被允许可以来探望他。

刘贵华的父亲已经85岁高龄,遇险前,刘贵华和妻子每天都会给他老人家做饭。父亲也曾是一名矿工,深知这项工作一旦出现意外,意味着什么。刘贵华困在井下的这些天,父亲一直惦记着他。在我们采访的前一天,父亲刚刚去看过他。

刘贵华说,我们一家人我全部见到了,包括我的好多朋友,还都来看我了,我女儿从北京都赶回来了。大女儿32岁,小女儿8岁,当时见到娃的时候,很感动。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救援纪实,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