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的战“疫”手记

2020-02-29 18:51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编者按

2月12日,我们刊发了《一个医生的隔离手记》。作者梁海峰医生记录了自己在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后居家隔离的生活。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被感染。14天隔离结束后,他再次披挂上阵,进驻医院的隔离病房,接受他治疗的是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终于解除隔离了,第一时间向医院领导汇报了这个消息。病毒施虐,同事们一定都很辛苦,人手也会短缺。爱是用来传递的,海淀妇联送来的蔬菜还没有吃完,街道武主任的话语还回荡在耳边,作为一名医生,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再次拨通爱人的电话,告知我的安排,叮嘱照顾好年迈的母亲,抓紧儿子的学习。电话里没有深情的话语,SARS的经历和多年早出晚归的生活,她早就习惯了。

小心翼翼地戴好帽子、口罩、鞋套,然后穿防护服,再戴手套、鞋套……同事在一旁认真地监督着,帮着把衔接处用胶带细心的封好。

昔日里人来人往的病区被红色的警戒线围着,走廊显得静寂幽长。出入隔离区的通道张贴着醒目的标识。感谢上一拨的战友在工作中规范了进出的路线和流程,减轻了我们不少的压力。在这里隔离着的都是高龄患者,有着严重的心脏疾病和多种合并症,还有一部分长期卧床。隔离前他们大多有专门的护工照料,现在护工早已撤离,擦洗、喂饭、翻身、接便的工作就由我们医护人员承担了。

 

 

疫情的到来几乎打乱了所有的节奏。从患者和同事确诊,自己被隔离到再进驻隔离区工作,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恍若隔世。只有眼前临时布局的病房和洒满消毒液的地面在讲诉着这场不久前才发生的猝不及防的遭遇战。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我这个非感染专业的专业人士来说,或许是一生中又一次不可或缺的历练。

口罩和护目镜的带子开始一点点收紧,好像已经勒透皮肉,火辣辣的痛。“等会儿麻木了就不怎么疼了。”一个比我早些时间接班的护士妹妹很有经验地说。虽然涂过了洗涤剂,护目镜的内侧还是集结了不少的水雾,看东西模模糊糊的。戴着几层手套的手活动起来有些僵硬,感觉很差。使得一些平时普通的操作变得有些困难。为了增加准确度,大家只好把身体弓得再低一些,面部贴得更近一点。这段时间,我不禁一次次惊诧于护士妹妹们的敬业和勇敢。这些平日里叽叽喳喳的九零后女孩儿在危险面前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从临床操作到基础护理,做的一丝不苟,从容淡定,看不到半点的迟疑。

红色的警戒线阻挡了进出的脚步,却无法阻隔随之而来的紧张和忧虑。每天下班后我都会给患者家属打个电话,反馈一下患者一天来的情况。虽然每次谈话的内容变化不大,却承载着他们二十几个小时的不安和牵挂。然后也躲进屋里给家人报个平安,听听儿子捣蛋的声音。灾难真的像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圣洁与污浊,也可以帮你发现自己从未曾注意到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与脆弱。突然想起非典那年,一同进驻隔离区的乔主任感觉形势危急,于是将积攒了多年的小金库向老婆做了交代。疫情过后的总结会上,党委书记“沉痛”地说,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院没有人员牺牲,损失最惨重的要数我们的乔主任……据说,此后乔主任的家庭地位受到严重影响,被诟病多年。

我历来反感对医务人员的道德绑架。他们本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有着七情六欲,也需要养家糊口。就像网上说的那样,“哪里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了白衣,学习前辈们治病救人的样子”。但是,白衣既然穿上了,就是一种责任。我想,血洒疆场的将士不会生来就懂得勇敢,马革裹尸更是一种价值。

 

 

被隔离的病人中有一位年近九旬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心肺功能极差,血糖忽高忽低,救治十分困难。每次交班,我都在想:“不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见到他。” 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一个个班次的交接和与死神一次次的拉锯中,被从死亡的边缘拽了回来。近距离的抢救和操作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是明白的,但是,大家却最终默契于同一种选择。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能用等价来衡量的,因此,有些东西从来就不应该是一种商品或消费。

一次查房,一位常年卧床的老患者似乎听出了我的声音,含糊的言语和昏黄的目光中竟然流露出一丝的欣喜,情绪也平稳了许多。医疗是有社会抚慰功能的。我有一位老患者,每次都一早去排队挂我的第一号,遇到着急的患者,她就主动谦让。和她讲过多次,单纯开药挂普通号就行,还可以少花几十块钱的专家费。她每次满口答应却依旧如故。有一次被我说急了,她说“虽然我知道取的药都一样,但还是觉得你开的管用”。行医多年,我深深明白,医生也是一味药,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突如其来的疫情依然在继续,防控的全民战争已经展开。十几亿人口的禁步,上千万人口城市的封城,不是哪个国家和制度都能够做到的。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只是时间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依旧认为人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人定胜天”不过是一厢情愿和自我膨胀。我们一直自诩为是高等生物,却又常常忘记,越是高等,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该越大。病毒虽然简单,但因此也更能用简单和原始的方法生存。不要说谁是世界的主宰,相互适应,和谐共处可能才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道路上那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大道至简,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客观地,善意地去理解世间万物,理解这个社会和身边的人,应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与其灾难面前恐惧和感动,倒不如平时自律和尊重。

警戒的红色将逐渐褪去,窗外的世界终究会恢复往日的喧嚣和平静。而行色匆匆的我们想必会更加懂得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和珍惜生命。(作者:梁海峰)

责编:曹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