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儿童留守或是随迁 未来或许并无不同

2016-01-05 11:00-12:00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说完了数据,我们再来说说政策,你说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影响最大的政策一定是什么政策呢?肯定就是教育政策。流动儿童的群体当中12到14岁的年龄段的人数明显是少于其他年龄段的,这被解释为随迁子女返乡再留守的现象,这个阶段流动儿童的返乡实际上受到了城市中考和高考政策的显著的影响,因为流动人口不能在流入地进入公办的高中和参加异地高考,所以他们就被迫回到了家乡。另外数据还表明,15到17岁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明显的减少,相应同年龄段流动儿童的比例则在明显的变大,这一点从流动儿童在外时长也得到了明显证明,比如说0到14岁的流动儿童,平均外出流动的时间随着年龄而增长,那么15到17岁的流动儿童平均流动时间则是明显降低的,达到了平均3年左右。而这样的殊途似乎也将要同归,这意味着,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大量无法继续接受教育的大龄留守儿童最终还是成为了新生代"流动大军"。然而与此形成的,新生代外出务工群体,又和他们的父辈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的现状与曾经流动或留守的经历高度相关。首先是外出打工的动机不再单一。一项"第二代农民工特征的对比分析"的研究得出: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打工动机比较不倾向于生活所迫,特别是曾经的留守儿童。但是同时,曾有流动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承认"打工是自己的决定"的比例却是低于曾留守的,这似乎表现出"流动一代"农民工某种特殊的尴尬。

另外,新生代农民工有务农经历的比例整体都是不高。尤其是曾随父母外出的流动一代,他们中有务农经历的比例不足一半。不熟悉农村生活生产又疏离与农村社会文化,他们的身份认同可以说更加的模糊,既不认同农民的身份,又不倾向自己归属于城市的工人,所以在将来,他们可能承受着城市中巨大的生活压力,却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再回到农村务农,成为被夹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类"。

我还机制在2014年的夏天,我在广东的东莞做过一次社会调研,这次的调研主要是针对就是留守儿童,或者说是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其实还有一个特别形象的名字叫做小候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就是伴随着家人的迁徙一起来迁徙,可能有的孩子还不到10岁就有过长达几万公里的这样一年一个奔波的记录,在采访其中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你长大了之后,还希望像这样带着你的孩子也过这样的生活吗?希望留在大城市打工吗?他说我不希望这样,因为我希望让我的孩子过一个安稳的生活,随后他又谈了很多自己在这几年当中的经历,我听完了之后先是觉得非常的认同,而后我又转为了讶异因为一个12岁的孩子能够考虑这么周全,能给自己后代做这么精打细算的一个打量,可能我这样一个年纪已经这么大的人都没有这么大的顾虑,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迁徙可能让孩子的心智变得更加的成熟,但是这种成熟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原本应该在天真烂漫的一个年纪却有这样的深思熟虑,却有这样的忧愁,我相信这是整个社会一个尴尬的场面。

好的北京时间来到11点29分,这里是正在直播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半点回来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