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我国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2016-08-04 11:00-12:00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记者:8月2号下午,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官方微博上发文称,目前已经初步了解到网上传播的"胶州考生常升高考志愿被篡改"的相关情况,正与包括青岛市招考办在内的有关方面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将根据警方的结论和有关招生政策妥善处理。8月3号中午,胶州公安也在官方微博上对此事予以回应。

胶州公安:胶州警方接应届考生常某高考志愿被人篡改的报警后,立即受理展开调查取证工作。经调查,郭某涉嫌违法犯罪,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记者:记者调查发现,常升的遭遇并非个案。去年,山东菏泽有个别考生填报的高考志愿遭到篡改。此外,湖南、浙江等地也曾曝出考生高考第一志愿被篡改事件。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于华忠)。

于华忠:很难找一个相关刑事罪名去解决,也就是说很难追究他相关刑事责任,大概是追究民事责任的手段,是一个侵权行为,一个是考虑侵犯姓名权,侵犯别人这种受教育权,侵犯别人个人信息,侵犯别人隐私权。但是这个赔偿量化的损失,目前还来讲还是很困难。

记者:在提醒考生填报志愿时注意账号密码谨防泄露的同时,类似的"常升事件"也提醒人们,目前一些地方的高考志愿填报平台还有待优化。为防止考生志愿被篡改,江苏省从2014年开始与准考证同时发放"动态口令卡",考生在每次提交志愿信息时,除凭个人密码登陆平台外,还须根据页面随机生成的口令,输入本人动态口令卡密码区域对应的数字,这为志愿填报安全上了"双保险"。乐学网主编高考升学规划专家(娄雷)。

娄雷:如果我们这套系统也能提供一种服务,当考生不在填报志愿的时间,你的志愿填报信息是只读模式,不能修改,那这个考生可能很早就能发现自己的志愿被改,这样在学校正式录取之前发现这个问题,及时向考试院去反映,该报警报警,该协商协商,至少还有可能去弥补。

记者:事件持续发酵,彻底打破了两个家庭原本的平静。不少网友前往郭某报考的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博下留言,要求校方撤销对郭某的录取决定。微博上甚至有网友曝光出了郭某的照片和QQ号码。承认自己"受到挺大打击"的常升8月3号在微信朋友圈发声,感谢大家为他的事情奔忙,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再转发传播。常升写道,"这个错足够警醒他一辈子了,我不想因为这件事断送他的未来,我也会愧疚。"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于华忠。

于华忠:惩罚要有度,这个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无限膨胀的话,会不会导致另外一个孩子上学也被取消,孩子会不会想不开,导致其他的严重后果,因为说他罪不至此吗。

记者:究竟郭某为何会冲动地篡改同学志愿,这其中动机究竟何在?是否另有隐情?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是类似事件的多次上演,却发人深思。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鞭策下,对分数的过度追求和强化的背后,缺少的是对考生品德的关注、对后果意识的培养。青岛成长心理研究所所长"石卉"。

石卉:过于追逐成绩,导致对孩子的品行,对孩子的幸福感是否快乐就会有所忽略。常常被角色所困,当我们一旦成为了老师或者成为父母,或者我们一旦关注某一个结局的时候,我就忽略人性,那就这个事件来讲,真的不只是简单的去看孩子的行为、家长的做法,这两方其实都是受害者,要想一想,怎样让这些类似的事件今后不再发生。

主持人:其实不太赞同很多前面的专家或者是网上的声音,因为听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比如说第一个很多人在网上痛骂,山东的高考志愿的填报系统,说你的这个漏洞太大了,有人去篡改了你的志愿你竟然都不知情,还有人在痛骂山西师范大学,说这样的学生为什么不退档?而你们在高招的过程当中没有进行更多的监管?其实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大家都找错了,问题就存在这个篡改常升志愿的郭某身上,有很多人说不要断送他的未来如何如何,他也是一时冲动,但是我完全不同意,首先已经满18岁了,民事、刑事责任都可以负。他在篡改同学志愿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这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因为并不是说非常简单,拿一张划掉就可以了,这叫一时冲动,但是篡改同学的志愿,首先他要知道同学的密码,然后要有非常严密的计划,不被同学发现,然后在篡改了之后还要多此修改,使得常升没有发现的机会,他发现了也不能、也没有机会再进行下一步的修改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周密的计划,而在常升一家发现了郭篡改了他的高考志愿之后,郭某的家庭还提出了"我给你十万块钱,我送你去上军校,你写一个谅解书"这样的言语,我觉得这简直就是道德和人性的沦丧,而且整个家庭的教育和价值观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所以处理就要按照法律来处理,没有任何的所谓的怜悯,不要断送他的未来。如果说这个孩子能想不开,他当初就不应该做这件事。另外到底是谁在指示他,在撺掇他给他出了这个主意,而且给这个计划做出了天衣无缝的一套相关的配套措施,我觉得极有可能是他身边的父母或者是其他的家人,所以这个案件一定要一查到底,因为你断送的不是一个孩子的三、五年的时间,可能是一个农村家庭,这个家庭一辈子的走向。鲁东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都是正规的大学,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歧视,但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十年的寒窗苦读想要上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大学,却遭到了这样的一份境遇,那给后来人带来的打击是什么样的呢?我努力读书,我好好奋斗,我通过我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恐怕这真的是一个笑话吗?所以这个事件它的一个形式意义的价值其实是大于他相关的社会价值的,所以如果说这个事情没有好的答案给孩子,或者说给整个社会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很多人心里还存疑的话,对后来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