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如何防止老人养老钱被惦记

2017-04-11 11:00-12:00 责编:王吉华

00:00 00:00

 

“他在站到屋里他给人打电话,我在这也不懂。打通了,没打通,现在我也说不了。”

记者:电话中,男子称,家里有人出了车祸,急需用钱做手术。老人一听说儿子的同学家出了事,并和老伴当场凑了2600元钱给男子应急。

“我给你查查,他一查着,我心里还不怀疑。不怀疑,我说的,我说你给他寄,咱们给他寄三千块钱。”

记者:男子离开后,老两口越想越不对劲,就给儿子打电话核实。没想到,儿子却说根本就不认识这个所谓的同学,老人赶紧打电话报了警。同样上当受骗的还有69岁的村民候某,他被骗走了6700元钱。

候某:6000多块钱,我说你点点,我说没点呢,他拿着他就走了,看着他跑了,就这个情况,随后我就报案了。

记者:短短几天时间,许昌、洛河等地连续发生了多起类似案件。共有24位老人被骗。

“他们是在咱们农村地区,现在老年人多。他发完了以后,他这个农村地区由于说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马上就会一个村传两个村,所以说已经非常快。”

主持人:在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环境,特别是这个电信诈骗高发的环境之下,老年人其实也是诈骗分子的一个重要的侵害目标之一了。我们来听听山东省公安厅发布的三起典型案例,而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手法。在这修奇要提醒广大老年群体,一定要提高警惕了。

好,我们来说说案例一,叫做名医诈骗案。案发是在2015年的8月,山西淄博市的王某被人冒充名医出售了保健品,诈骗5万多元。而在接警之后,当地的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展开调查。在2015年11月到河北省邢台把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而经查,从2015年的7月开始范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公民信息,在河北邢台郊区租用了一个出租房,冒充医药专家,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诈骗了北京、重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200多位群众。而诈骗的金额累计已经超过了60多万元,那目前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范某已经被当地的人民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4年。

案例二:也是老生常谈了,叫做冒充公检法人员的诈骗案。事件发生在2016年的10月,也是在山东的德州。有一位社区的民警,就在对辖区的留守老人入户走访的时候得知,村民赵某正四处借钱,现在已经跑到邮政局去汇款了。这民警就觉得情况不太对,于是就马上到邮政局找到了正在办理转帐手续的赵某。而随即让工作人员暂停给这个赵某办理业务,赵某见面民警之后十分的紧张,而期间也有多个电话打来,询问他转帐的情况。

在民警耐心的询问之下,赵某是终于道出了实情。说当天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上海警方的陌生电话,声称赵某的身份证用于违法活动,并且收到了一张带有他本人照片的通缉令,对方要求赵某把钱款存到一个安全帐户,配合调查,还要求一定要对这件事绝对的保密。

于是赵某先是取出了自己所有的身家积蓄,并且还向邻居借钱。好不容易才凑足了十万块钱,准备给这个所谓的上海警方汇过去,而幸好是被真正的民警给拦下了,避免了赵某上当受骗、倾家荡产的结局。

这第三个案例说实话有点新鲜了,叫做收藏诈骗案。2016年的9月30号,同样是山东在鱼台县的杨某被冒充收藏协会的人员,用推销收藏品并可以代为拍卖为由,诈骗了手续费、公正费一共是不到5万块钱。而在接报之后,当地的公安局也是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展开调查。在2016年的11月16号,办案的民警就在苏州把犯罪嫌疑人贾某、葛某是当场抓获,而当场查扣作案用的手机达到5部,银行卡7张,扣押的赃款是一万多元。经查,这两名犯罪嫌疑人冒充收藏协会的人员,先后在重庆、安徽等地作案十多起,而涉案价值达到30多万元。在这插播一句,原来冒充收藏协会还不如卖保健品挣钱。那目前该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移送检查机关,审查起诉了。

其实非常想探讨一个话题就是电信诈骗为什么就盯上了老年朋友,其实究其原因吧,还是骗子分析透了老年人的心理,抓住了老年的性格弱点。投其所好,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些老年人也开始渐渐的落后于社会进步了,老人一生的阅历、知识和经验,好像就有一点点贬值了。

甚至有的老年人离开了子女、亲友的帮助,连日常生活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当然这是一个特别正常的现象。他们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特别是诈骗手法,的确是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警惕性。所以在这也要提醒广大老年朋友,第一是要注意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不要轻易的向外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第二就是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短信,更不要轻信天上会掉馅饼。第三是遇到来历不明的电话或者手机短信,第一是要及时的挂断甭管对方说他是谁,他说了什么,都要及时的挂掉。也不要去回避这些手机短信和电话。

第四就是购买的保健品一定要慎重,不要被所谓的神医和奇效给忽悠了。真正的医生给人看病,那排队可且了,绝对不会主动找上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