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18

2017-05-14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的生命瞬间毁灭。原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带领团队肉眼指挥飞机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关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劫难,对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抹掉的记忆。然而让人们最难忘的,流传至今的,还是当时空军飞机场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挥飞机空运救灾的传奇故事。

为什么在那种恶劣的条件、情况下,有那么多飞机能够安全飞行,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和事故?当时人们有三个不理解:

(1)上级航行管制部门不理解。每天放出去多少飞机到唐山机场,李升堂他们都能够接收,并能指挥安全起落完成任务。

(2)同行不理解。其他机场做航行调度工作的人,事后询问李升堂,地震时唐山机场上有那么多飞机,你们是怎么指挥的呢?

(3)国际上不理解。当时国际上有人哀叹说唐山已经从地球上抹掉了,可为什么上空有那么多飞机在机场频繁起降呢?

有人说是天意,有人说是唐山24万人的英灵在保佑。李升堂说,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人民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因为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是他们在坚强的唐山人民的鼓舞下,英勇奋斗的结果。人民的呼唤是力量的源泉,成功的具体原因、做法是:

(1)措施有利。由于信息中断,无法知道航行预报、飞机起飞通报,飞机从什么地方飞来、来多少、什么机种全然不知,他们只好采取耳听判断、预先调配、目视指挥、就近转弯、减少通话、密切合作的方法。

比如,听空中飞行员报告的声音就可以判断是什么机型,通过报告的飞机高度就可以判断飞机是从东面飞来,还是从西面飞来,眼耳抓取信息大脑综合判断,根据上空飞机位置、飞行速度,然后调开进入机场上空的飞行高度差,以防止飞机相撞。

为什么要预先调配呢?以上海飞来的三叉戟飞机为例,该机巡航速度是960千米/时,6分钟就是96千米,天津距唐山为90千米,那就是说不到6分钟就到唐山上空,如果不提前调开高度,到上空时再调整高度差根本就来不及。

为什么要就近转弯呢?西边来的飞机一般加入一、二转弯,东面来的飞机一般加入三、四转弯,主要是减少上空盘旋的飞机,防止两机相撞。

为防止无线电通话障碍,必须主动指挥、减少对话,防止在指挥的关键时刻发不出话去。

此外,空中、地面合作,调度员之间合作、默契配合、全面协调等各方面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有飞机报告:某某号报告,高度8000米、航向40度,距机场90千米,请求下降高度。

判断:根据经验,是一架由西向东飞来的三叉戟飞机。

指挥:可以下降,800米进入机场上空。

判断:该机巡航速度为960千米/时,6分钟就是96千米,也就是在指挥起落航线上两架飞机落地的工夫,就必须找到该机。

目视搜索:用眼睛向220度(40度+180度)斜上方寻找,这样一下子就可以看到这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