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20

2017-05-16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的生命瞬间毁灭。原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带领团队肉眼指挥飞机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关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劫难,对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抹掉的记忆。然而让人们最难忘的,流传至今的,还是当时空军飞机场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挥飞机空运救灾的传奇故事。

军民救人的情景,感天动地,有无数舍己为人者,甚至有许多为救他人而没顾上救亲人的事迹。

地震后需要紧急救援的伤员多达73万人,1周内,2万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在缺水、断电、缺少药品器材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开设救护所、医疗站,收治和抢救伤员上百万人次,10万名重伤员通过空中和铁路转送到全国各地救治。

灾后遗体处理是一大难题,要求“快殓、快运、深挖、深埋”。救灾部队勇挑重担,在20多天内,共掩埋遗体7万多具,有数防止了瘟疫等疾病的肆虐蔓延,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

大地震后,由全国各地赶制的烙饼、饼于、面包、衣物等也迅速空投到灾区,之后,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唐山。当山东老百姓烙的大饼用飞机空投过来发到灾民手上的时候,还是热乎的……

在震后的100天里,灾区支了三口大锅开起了粥棚,供赈灾的人们免费喝粥。每天24小时两个大锅轮流熬粥。最后结算时,熬粥竟用去了30万斤大米……

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灾民的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救灾部队就地取材,昼夜突击,帮助群众搭盖简易房屋40余万间,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

陶瓷厂在震后一个星期就生产出第一批瓷器“抗震杯”,地震后第十天,马家沟煤矿3号井就恢复出煤,四个星期后唐山钢厂就炼出第一炉钢。9月1日,10万中小学学生就在抗震棚里、露天的广场上开学上课。为了让4200多名孤儿获得照顾,河北省将他们送往石家庄、邢台等地抚育,并专门建立了育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