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24

2017-05-20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的生命瞬间毁灭。原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带领团队肉眼指挥飞机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关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劫难,对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抹掉的记忆。然而让人们最难忘的,流传至今的,还是当时空军飞机场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挥飞机空运救灾的传奇故事。

邵俊兰,时为空军唐山机场卫生站医生。她写下了一篇文章回忆当时的场景说:

我当时在唐山市飞机场做内科医生,是北空的下属单位。地震后运送伤员的车辆源源不断地开来,外面的地上躺满了人。有伤到肩和背的,有缺胳膊少腿的,有老人也有孩子,到处都是血,那种场面惨不忍睹。外面救援的医疗队还没有进来,唐山市自身的医疗力量远远不够,每分钟都有伤员在死去,到处都是呻吟声和哭声。那时候,提高工作效率,多救一个人,成了我唯一的意念。

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思想上准备不太足,连忙组织大家把库房里所有的东西,连备战的东西都抬出来救护伤员。院子里放了一张桌子,刀子、剪子、口服的药都拿出来了。抢救药、强心剂、外用药,能包扎止血的都用上了。伤员刚来时,我们还有氧气呢,就把氧气瓶也抬出来,有几个脑外伤严重的都给吸氧气。但我们部队这些东西,根本满足不了,上午10点多,东西就都用完了,药也用完了,大家就用土办法抢救。胳膊骨折的,就用树枝固定;腿骨折的,就把两个腿捆起来;腰骨折的,就平躺在床板上。好多病号来了以后,也没有衣服,我们卫生队有些大衣、被,能拿的都拿出来了,给伤员盖上。

当时不分什么单位,都努力把病人拉到飞机场来。因为飞机场是一个安全宝地。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想从这里尽快送到外地,这里一开始还有吃有喝,别的地方都没有水了。我们飞机场一开始还有烙饼呀,稀饭呀,给病号吃,以后粮食也紧张了,只能做点稀饭。我们医务人员这一天根本就没有吃上饭,谁也顾不上吃。后来到了晚上以后,我们就搭了个简易棚,开始做集中清创。在抢救过程中,大家分片进行,那时非常紧张。有个老太太说,快救救我的儿子吧,这边一个大爷又在喊,快救救我的闺女吧,我们医务人员衣服上前前后后被的被抓的全部是血了。那个时候也没法解释,只能说马上就去,一会儿就去,都是这样,因为我们必须先把主要的病人、把不能动的病人安排好。像腰椎骨折的,老百姓也不懂,翻来覆去的不就坏了吗?这样的我们尽量给安排好,其他像外伤比较大的,下一步就开始慢慢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