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30

2017-05-26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的生命瞬间毁灭。原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带领团队肉眼指挥飞机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关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劫难,对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抹掉的记忆。然而让人们最难忘的,流传至今的,还是当时空军飞机场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挥飞机空运救灾的传奇故事。

昨天和大家说到为了防止发生地震后的疫情,救援人员使用了空中喷洒药物灭杀苍蝇的方法,但是,如何安排飞机合理、安全的飞行却成了一道摆在飞行员和机场指挥人员面前的难题,大量的低空飞行,设备又不完善,要保障安全无事故,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避免与其他空运飞机,特别是机场上空起飞降落的飞机冲突,李升堂他们采取了从飞行高度上、飞行时间上区分的方法。先谈规定作业区域的飞行高度。当然,飞行的高度低了不行,因为飞机在低空飞行会与地面的障碍物相撞;高了也不行,飞高了与执行其他任务的飞机有冲突。因此必须科学安排,因地制宜,不同的作业区,采取不同的高度进入作业。在时间上,特别是机场上空及附近地区飞机起降频繁的地方,多采取在早、晚时间进行,以避开飞机起降高峰。

此外,指挥员还必须严格掌握飞机在作业区的天气情况,一般应选择天气稳定的气象条件一下进行,天气一定要符合每一位飞行员的技术标准。在作业区域内主要应掌握危险天气的发生,以及山区飞行天气变化大的特点,特别是要注意把握强下降气流对飞行的影响。强下降气流可以使整个飞机迅速下降而出现事故。再就是地面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因为极差的能见度,会使飞行人员视线模糊,对地面看不清,判断失误,来不及处理,而发生与地面建筑物相撞的事故。

其沟通的方法除与专业气象人员联系以外,主要是通过无线电直接与作业飞行人员对话,直接掌握作业区天气变化第一情报及信息。

因此,对这类飞行必须保持通讯联络不间断。由于喷洒杀虫药物作业区域的飞行高度太低,有时无线电声音很小,甚至会中断而进入通话“育区”,这些都只有在指挥员的意料之中,才能有效应对指挥若定,所以通讯必须保持畅通,发现问题及时果断处置,保证每架飞机的绝对安全。

卫生防疫工作是抗震救灾工作的继续,是为了不让“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历史的悲剧重现,而展开的在一个战场上的二次生与死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