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对话中国气象局专家朱定真

2017-06-18 11:00-12:00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主持人:是,您刚才也提到这个成灾的问题,可能相对来说像降雨,或者强对流天气影响到的是一些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或者地形复杂的区域,容易引发次生灾害,比如像泥石流,滑坡等等,那这些地方脆弱的地表环境和它们本身地形的复杂,是不是也给精确预报带来一定的难度?

朱:那当然了,因为我们所说的天气预报,一个是本身气象科学的发展还做不到100%的准确,那么当然还有就是你刚刚提到的,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这一些影响是非常错综复杂的,所以我们说天气预报为什么它发展到现在,它依然不能100%的准?就是影响的因素方方面面太多了,而且我们在做我们预报的时候,往往现在还不能做到精细化到非常局地的地区和非常定时,我们现在即便对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市来报的话,我们也是相对一个平均状况预报,就是这个地区可能出现强降水,这个地区可能出现,甚至我们的预报用语上也开始用分散性降水,那这一些实际上是讲科学的,因为你完全主观的去说我都能做到,你做不到,那么这一些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成灾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在做这些防灾预报的时候,我们是跟不同部委有合作,比如跟国土资源部,那我们就要对那些,我们叫暴露度高,脆弱性的地区,就是您提到的可能地质等等这些方面,我们首先要进行排查,我们还要找出它的统计规律,就是一般次生灾害出现的时候,我跟它是什么关系?什么样的脆弱性?对于我的暴雨量级的承载力是多大?那么我们做好了这种预警预值,一旦这个预值可能达到了,就要发预警,所以我们现在在天气预报里面,我们连带的发,就是暴雨预报连带的发一些地质灾害的预警,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而且我们跟国土资源部开始联合发布这个预警以后,明显的减少了人和财产损失,就是这种提前预报让他采取措施,撤离等等这些措施配上去,效果确实非常好。

主持人:没错,因为我们的节目每天也都会给大家播报这样的气象预警,而在预警当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细节,除了对其他灾害的一些提示之外,也会提示大家关注一些短时的气象预报,虽然您刚才很谦虚的说我们的预报不可能100%的精确,但其实现在通过手机的APP也好,或者是电视广播也好,大家都可以听到非常短时的气象预报,或者是精确到甚至是分钟的预报,现在的技术是不是跟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朱:是,因为我们实际上预报,它确实不能做到100%,但是随着我们检测水平的提高,就是气象学的理论现在发展它不能达到把所有问题都能解读出来,而且这些能够解读出来的东西又能把它的物理模型转成数据模式,然后进行主观的预报或者客观的预报,这个没做到,但是随着我们检测水平提高,就是我们所掌握天气信息,影响天气变化信息越来越多,实际气象这个大数据,云计算,气象早就在应用了,只不过现在是方方面面都在用,我们气象始终是最快的计算机用在气象上,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它需要了解的信息量太大了,因为信息量大,你就很难把握每一个信息在每一次过程它的作用,就是我们说气温可能有多少?水汽可能有多少?但是不同的过程它的作用全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太复杂了。那么这个进展,就是这一些方面研究的进展是相对缓慢的,比检测技术的这个进展,检测技术的进展非常快,我们的遥感卫星,我们的雷达,我们的检测站,所以我们现在能做到什么?相对大尺度的天气可以100%抓住,你比如说台风,寒潮,这种大尺度的天气过程,那过去也是到临近了我们才能知道,现在基本上只要它一形成,你看台风离我们上千公里,我们已经可以判断,所以现在我们真正明显进步的是我们检测水平在明显进步,那我们怎么把检测数据在和我们气象学进步的这种理论结合,把物理模型做出来,把数据预报模式也做出来,能够更长久的,这个就是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