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生命铸成的历史 非典亲历者的回忆13

2017-07-08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王郝医生是从事重症医学工作的,从广东、香港发现SARS开始,到在北京蔓延开来,王医生他们这个专业的医生一直在积极准备。他说,2003年5月,终于该我们上啦。

那时候,爱人是某医院的护士,最后是我送走的她,她在抢救的日子,就是我们进入中日医院的日子。当时北京市腾空宣武医院和中日医院,按SARS隔离病房标准进行改造。5月12日北京协和医院支援中日,在中日医院内建立并全面负责20张床的ICU病房,收治全北京最重的病人。细节的如床旁的记录怕传染不能带出,一律传真到十米外的缓冲区办公室。夸张的有防毒面具要学会戴上然后进行气管插管。搞笑的还有都穿成一个样子该如何识别和称呼同事,本来也不是很熟悉的来自不同科室的更麻烦啦,只好都在衣服外面写名字,几天后就有的开始画卡通了。

全面动员后,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个阶层还是有非常熟练的管理技术准备的,简单来说,和战争完全一样,而打仗是什么样子,我们太了解啦。回顾当时的照片,各种场景都和战争电影一样,可以一一对应,比如火线入党、秧歌队锣鼓队欢送、小伙子们剃光头(这个包括我)、家人流泪支持、组织后勤支援前线、医院领导送行等。专业医生护士不够,就从心外科、麻醉科、胸外科、妇产科甚至口腔科抽调,而专业训练只有两天。SARS病房需要严密隔离,工作强度很大,又要保障医护自身安全,因此,护士4小时一班、医生6小时一班分5班、二线医生8小时一班分4班,24小时倒班,监督消毒人员、检验放射科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通勤司机等等,20张床的病房,我们医院去了接近二百医护人员,包下了一个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