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生命至上 云南鲁甸抗震救援纪实10

2017-09-29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生命至上,云南鲁甸抗震救援纪实。

时间到了2014年8月7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从抢救伤员到安置受灾群众,从搜寻遇难者到恢复灾区基础设施,救灾面临的压力和难度却丝毫没有减弱。

那么,救援行动该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开展?记者针对灾区正在面临的四大焦点问题进行了现场采访。

焦点一:如何让“交通生命线”通畅?

2014年8月5日晚,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咽喉桥”--龙泉河钢架桥建成通车,震后曾一度中断的通往震中的道路终于打通。

钢架桥通车后,灾区“交通生命线”并没有完全通畅。前往龙头山镇的狭窄道路上,有军车、物资车、救护车、采访车、油罐车、民间抢险救援车以及百姓回乡探亲的轿车、摩托车等各种车辆,有些拥挤。

“车多、人多!到灾区来是好心想办好事,但保障通行的压力大。”武警云南总队副参谋长黄国祥说,地震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抢救生命,虽然72小时已过,但搜救任务仍然是重中之重。同时,大量物资和救援设备需要紧急进入震中。

“首先需要有经验并强有力的交通专家对‘生命线’进行科学、有序的疏通和管理。”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领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孙硕鹏说,一方面,要对至今没通畅的道路尽快抢通;另一方面,在地震多发、易损地区,未来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时,应该考虑留出备灾应急的战略通道。

此外,应最快速度地分清轻重缓急,有序调配资源。比如,应最先保证搜救、医疗人员进入。而在物资方面,则应首先保证基本生活用品,如饮用水、食品和棉被、帐篷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