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1

2018-06-11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自此,北京成为SARS疫区的情况方昭然于众,从2003年4月1日起,卫生部开始每天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最新疫情,而在国内的做法则是5天公布一次。

之后,卫生部原部长张文康于2003年4月2日接受中央电视台的专访,首次披露中国的疫情,截至2003年3月31日,中国内地总共发病1190例,现在已经出院934例,死亡46例。而北京则发现12例输人性病例,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已及时采取措施,病原没有向社会扩散,也没有发现原发性病例。

但事实上,根据后来的统计资料,我们看到,截至2003年3月31日,北京已经有51例病例。北京以及全国的疫情远远没有被控制住。

2003年4月6日,国际劳工组织技能开发司司长派克·阿罗因患非典型肺炎,在北京地坛医院因抢救无效而去世。这是北京出现的第一个外国人感染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

之后,关于非典型肺炎在北京的情况被陆续报道出来,而中国卫生部门隐瞒SARS疫情的做法引发了国际媒体大量密集的报道与批评。

SARS在北京的传播及疫情的严重性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03年4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决定:把控制疫情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卫生部部长为组长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国务院副秘书长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003年4月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表示对控制“非典”要给予“最高优先权”并要实施预防性措施。

2003年4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视察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中央政府所传递的信息及国际组织的压力及北京市民众的紧张相对应,北京市政府则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003年4月8日,北京市防治“非典”专家组成立。这支专家组由5名工程院院士和7位教授、主任医师组成。他们将从社会防治、病毒、病理、中医重症监护、消毒等方面,为防治“非典型肺炎”提供一流的技术支持。

2003年4月13日,北京市成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常设指挥部,24小时运转,负责疫情监控,协调相关工作。各区县和市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也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防治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工作系统和网络。

就在同一天,北京市卫生局启动一级疫情控制措施,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北京市卫生局迅速制定了《北京市应对“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以及《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引》,下发了《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设立独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诊室和留观室的通知》《关于印发北京市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南的通知》和《关于应对在京的境外及港澳人员SARS病例工作预案》。

2003年4月15日,北京市建立起对困难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社会救助机制,以保证全市“非典”患者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2003年4月17日,北京成立“非典”联合工作小组。

就在北京开展防治“非典”过程中,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专门听取有关部门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要本着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第1集,北京抗击SARS事件。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