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49

2018-10-17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回顾那场救援中的点点滴滴,今天播出第49集——大国的思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中国(湖南)援塞抗埃医疗队副队长杜宁,对这次救援感慨颇深,他讲述了当时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2015年4月以来,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逐步减缓。中国(湖南)援塞抗埃医疗队(中国第五批援塞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防控埃博拉病毒病的各项收尾工作,并协助塞方医护人员,将中塞友好医院从埃博拉疫情留观诊疗中心转型为综合医院。

当时,中塞友好医院从日均收治2-3名疑似患者增至日均收治7-8名,其中有3名患者已经确诊。首位确诊的埃博拉患者是年仅21岁的哈金,她是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而不幸被传染的。高热、乏力、腹泻,将这位美丽姑娘折磨得精疲力尽,连我们递给她的矿泉水瓶盖都打不开。起初,她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了信心,无论我们怎么询问病情,她就是不吭声。队员们商量如何“身病心病一起治”,我和黄磊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李宁和杨滢则为她进行心理疏导。在医疗队全体队员的精心照料下,哈金的病情渐渐地开始好转。2015年6月12日,她抑制不住重获新生后的喜悦之情,跳起热情洋溢的桑巴舞庆祝自己出院。哈金对我们说:“我被送来医院那天,就没想着能走出去。是中国医疗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能跳着舞迎接新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疗队全体队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下,3位埃博拉患者都平稳度过感染期,全部康复出院了,埃博拉康复患者马瑞托拿到出院证明时,高兴地说:“是中国‘天使’救了我的命。”培训带教塞方工作人员仍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有一天,李宁穿戴厚厚的防护服进入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当时一位年轻女性由于病情严重,出现了明显脱水症状,塞方护士正准备为她输液补充水分,可在手臂上就是找不到可以扎针的血管。一名护士好容易在右手腕上发现了一条血管,消毒后马上扎针,但由于血管实在太细,非但没能一针见血,还给患者手臂留下个青包,患者疼得直喊,塞方两名护士急得满头大汗,不知该如何是好。在场的李宁马上上前,试图在患者的另外一只胳膊上找到能用的血管,但扎好止血带后,仍然没有看见可以建立静脉通道的血管。李宁又扎了一根止血带,终于发现了一根相对充盈的血管。就这样,塞方护士在李宁的指导下,沿着血管走向缓慢进针,终于为患者顺利地进行了补液。塞方护士对李宁钦佩不已,而此时李宁已在隔离病房工作了两个多小时。

我们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将中塞友好医院恢复成原来的综合性医院。从2014年医院变成埃博拉留观中心,又转型为留观治疗中心,收治了大量的埃博拉留观和确诊患者;2015年6-7月份,随着埃博拉疫情的进一步缓解,我们又把这所医院恢复成原来的综合医院,重新配置了100多张住院床位,下设了内、外、妇、儿等科室,配备了CT、X光照射仪等大型检查设备,让这所综合性医院重新恢复原有的功能,发挥出新的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