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悲情舟曲64

2019-01-21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自然生命的传输是很脆弱的,众所周知,要想彻底遏制泥石流非茂密的植被莫属!可是,近些年舟曲很多地方砍了树木,且植被极差的山里面,人们又炸山取石卖钱或自用,屡禁不止,山体地表被炸被挖,到处千疮百孔,植被生长成了天方夜谭!

从地图上看,舟曲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南秦岭接合处。山大沟深,四季分明,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曾是甘肃省重要的林业基地,植被覆盖率非常高。那时山里居住的大部分是藏族羌族,他们敬奉山神,视奉山中万物皆山神管辖,轻易不砍树木,不濫杀飞禽走兽。

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到甘南考察,在文章《甘南行》里有一节《白龙江话林业》提到舟曲林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变迁:白龙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林区,盛产云杉、冷杉,面积220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56亿立方米,1958年实现公社化,森林全部收归国有。1966年建立了直属于林业部的白龙江林管局。1972年下放到省,由川、甘分管。在1966年之后的20年里,林业局从东北和四川调入1万多名林业工人。现年75岁,籍贯河南上蔡的朱海彦从东北林业局调入舟曲,从此在此地扎根。在白龙江林业局,朱海彦和工友们每天开着大型机械,去大山深处进行采伐。朱海彦记得自己砍伐过最大的一棵树,直径有4米多,“我开拖拉机装的,树把解放车的钢板都压坏了!”那是老伐木工人骄傲的回忆,“好几个人躺在树桩上睡觉绰绰有余,想想这树多雄壮!”

“想一想,1万多名工人整天用现代化工具在这林区里砍伐木材,像剃头刮胡子那样,怎能不会很快地把白龙江两岸的山坡一片片地刮得精光?”费孝通不无感慨地写道,“听说林场工人和原来林区的藏民不同,对这个丰茂的林区除吸取经济收入外别无感情。砍伐很积极,栽培则无心!”

据统计,舟曲林业局在成立后的35年间,累计采伐森林面积189.75万亩,生产木材276.74万立方米,平均每年采伐量为12.33万立方米。以15棵树为一立方米计,舟曲县每年要砍掉180万棵树,30余年中,4000余万棵成材树木倒在伐木机下。

县志对这30年采伐的定论是:乱砍滥伐、盲目生产,采伐量大大超过生产力,加之管理混乱,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灾难。

县志对这30年采伐的定论是:乱砍滥伐、盲目生产,采伐量大大超过生产力,加之管理混乱,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灾难。

在费孝通考察白龙江的20世纪80年代,舟曲森林面积已较20世纪50年代缩小了1/3,木材蓄积量少了1/4,白龙江流量减少了约8%,含沙量却增加了60%,白龙江变成了“黄龙江”。县志记载,全县森林资源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逐年减少,生态环境超限度破坏的连锁反应,已带来越来越多的泥石流、滑坡等系列严重灾难。

费孝通认为,破坏森林的责任全算在林管局的账上是“不公道的”,60年代木头运外界,走向何方没人说得清,只是砍伐没有止境。藏族朋友告诉费孝通,新中国成立前林区居民中,九成是藏族,他们历代以林为生,这片森林同时也就受到居民的保护和栽培,因而能经久不衰,保持了山清水秀、熊猫出没的胜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