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

2019-01-27 11:00-12:00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解说:航天工程是复杂巨系统工程,卫星导航系统更是航天工程中的复杂巨系统,航天工程首先要完成航天器研制,实现成功发射,并再稳定工作,而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不是完成几个十几个航天器,而是要完成几十颗卫星的研制批产,密集发射和组网运行,同时要在地面完成数十个地面站建设,实现一体化组网运行,才能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服务,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涉及到三百多个机构十万多人。

记者:其实对于技术研发上来讲的话最便捷的成功方式可能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那在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有是有,但是核心技术始终拿不来,国外是不给你的。

记者:就是站不到这肩膀上?

对,很难站在上面,尤其是在我们航天,所以在这些核心技术方面我们的一个信念就是只有自己干,而且必须自己拿出来,这个巨人的肩膀不让你踩的时候,你就要想办法成为一个巨人,这样你才能够把整个事业扛起来。

解说:2007年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史上关键的一年,导航卫星发射上天的前提是要有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这是世界各国必争的宝贵资源,2000年我国在国际电联组织争取到了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但这不是永久的,必须要在七年的有效期内发射卫星成功收到信号,才算是真正占有这一块太空国土。

我记得2000年4月18号,我为什么要提这个日子?七年以后,到2007年4月18号,如果你没有在这个频段或这个位置上,卫星在那里发射,接收到信号的时候,如果没有自己的信号,那你就自动的退出了空间国土的位置。

解说:为了保留这个轨道位置和频率,北斗团队夜以继日终于赶在2007年4月初的时候进入到了最后的发射阶段,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正在进行第三次检查的时候,突然我们卫星的应答机异常,有了这个应答机才能知道天上的信号和地下的信号才能够连通,当时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怎么办?因为它是一个不稳定,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但是我们为了确保我们拿到这个频率资源,要有这个信号,我们还是决定要把这个应答机取出来进行修复。

解说:由于这颗卫星带着占领频率资源的使命,所以此时留给杨长风他们用来修复的时间只剩下了三天,为了万无一失,不带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上天,他们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对卫星开膛破肚,他们爬到塔架,打开火箭,剥开卫星,拿出有问题的应答机设备,从西昌赶到成都,从零开始重新进行检验测试。

那个时候我们只能用汽车运过去,颠簸四五个小时,都是怀里抱着的,然后到了那以后。

记者:为什么在怀里抱着?

就是那个箱子嘛,就是一个箱子,防止车的震动,就跟抱着自己孩子一样这么保护着。

记者:我特别想知道的是那三天您怎么度过的?因为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了。

那三天说句实在话,心情是紧张,沉重,压力也很大,72小时基本上没合眼。

解说:2007年4月14号4点11分,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北斗卫星起飞,于4月17号20时许传回了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的七年之限只剩不到四个小时。

当时我记得我们的第一组卫星信号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当时有个操场,摆了一个桌子,摆了十几个接收机,同时接到这一个信号的时候,当时整个操场的人都欢呼雀跃。

记者:您当时在现场吗?

我当时在现场,我当时高兴,都激动的流泪了,无意识的就热泪盈眶了,这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解说:北斗人用了十八年的时间完成了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的建设工作,北斗一号使我国成为继美饿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二号服务区域覆盖亚太,北斗系统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2009年北斗三号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