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23

2019-04-27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阴转睛

天还没亮,骆体良就醒了。睁开眼,仿佛仍能听见从梦里飘来的自己的笑声。

骆体良最近老做这样的梦:他和老妈,有了白墙青瓦的新家,屋内明亮,屋外宽敞。

在窝棚里住了半年多,虽然由于光线不好常常晨昏莫辨,而且随着寒冬的到来,晚上不时会被冻醒,但骆体良心里明白:能这样已经不错了,光靠娘儿俩,日子早就过不下去。

在龙门乡隆兴村,村民们都说,骆家母子最值得同情又最让人羡慕。

骆父走得早,娘儿俩相依为命已经好些年了。母亲黄莲珍今年87岁,身高只有14米。骆体良个子虽高,因为8岁时的一场事故,留下终身残疾,48年来,不靠拐杖,他几乎寸步难行。

地震那天,黄莲珍和往常一样起得早。地里的玉米该上肥了,她荷着锄头出了门。

躺在床上的骆体良在剧烈晃动中惊醒后喊了一声“妈妈”便绝望地闭上了双眼。他知道一切挣扎都是徒劳一自己平时都无法轻易站稳,何况此时,他只是洪水中漂浮的一片树叶。

骆体良脸上是冰凉的泪迹,而母亲身后,则是身体在庄稼地里越出的一条划痕。被震倒在地的母亲,手脚并用,一寸一寸,爬向浑身颠栗的家。

也是这个时候,正打骆家门家经过的朱光福在瓦片纷飞中连拖带拽把骆体良救了出来。

房子没法继续住人。粮食衣物都被埋在砖头瓦砾里,已经漏了的天,一下塌了。

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能成为整个骆家坝组最先住进帐篷的人。黄莲珍说,组长高玉富有什么好处都想着他们,解放军来了,也最先帮着他们搭建过渡住房。

大米、清油、棉被、衣服陆续送来,不仅够用,还有节余。说到这些,黄莲香热泪长淌。拿衣袖揩了脸,她说,我还以为,我的眼泪在过去都流干了。

自然而然就说到了今天的搬家。“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有这么一天。”说着说着,老人眼圈又红了。

通知他们搬家是前些天的事。县上为特困户统一修建的213套轻钢结构房屋中,隆兴村有5套。高玉富来家里说,村上研究了,其中一套分给他们。

日子定在今天,整个芦山县,这是头一批特困房建成入住。也就难怪,骆体良在梦中笑醒。

乡村组干部起得并不比骆体良迟。所有家具都是他们统一跑腿购回,统一动手布置。

骆体良拄着拐棍,站在院子里看着人们忙东忙西。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知是因为阳光晃的,还是心里美的。

灯笼挂好了,“福”字也贴妥了。村支书施学兵走过来催骆体良:快去收拾收拾,一会儿我开车来搬。

这家其实没什么好搬的。新家里新床新被褥新衣柜新电视一应俱全,就连厨房里的锅碗飘盆也一样不少,说是搬家,其实也就是“走人”。

可搬家前的准备还是花了不少时间。

老妈,你的那个所谓的“保险柜”收拾好了吗?骆体良进门就问。

不用你操心,都收拾好了,就在你的床底下。黄莲珍乐呵呵地回答。

看到老人家从床下找出一个鼓鼓的口袋来,前来帮忙的志愿者们会心地笑成一片。之前骆体良告诉我们,政府每个月给母子俩的生活补助有四五百块,每个季度取一回,有一千多块—家里“不差钱”呢!

大家帮着把大袋小袋的粮食搬到公路边,等着施学兵开车来接。就在这时,黄莲珍捶了一下胸口,急冲冲返回身去。

一定忘了什么贵重的宝贝。大家正这么想着的时候,老人已经走到坍塌的老屋前,猫下身子,“喵喵”地唤着。

看到老人焦灼的表情,听到老人慈爱的呼唤,让人感觉她正千呼万唤的,不是一只猫,而是一个难舍难分的亲人。

猫找到时,施学兵驾驶的汽车也到了。黄莲珍却说什么也不上车,她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我要慢慢走,慢慢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