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

2019-11-03 11:00-12:00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这个电报是我父亲启程回国的时候,外交部以我爷爷的名义打给我父亲的这么一个电报,电报内容很简单,沿途切勿下岸,外交部就是为了确保钱学森回国的安全。船到日本,马尼拉这些地方,其他的中国同学有时候上岸去看看,我一想我不能够去,我一去离开这个船,就是离开美国的领土,美国人对我不负责了,也许他们想办法把我整死,所以我不下船,怎么难受也憋着在船上待着。

解说:经过二十几天的海上颠簸,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的钱学森和家人终于回到了祖国,1955年10月,钱学森一家在上海家中拍摄了这张团圆照,回国仅仅一个月后,钱学森就深入东北地区的有关厂矿,大学和研究所考察调研,在访问哈军工时院长陈赓大将从北京飞抵哈尔滨,与钱学森商谈研制导弹事宜。

他就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个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中国人怎么不行啊?所以就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解说:1956年2月,钱学森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钱学森为委员,1956年10月8日,由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这一天正好是钱学森回到祖国一周年的日子。

就是他永远是上班八小时,高效率,然后一下了班他跟秘书交代,这个电话放到你屋里,如果没有紧急情况你不要叫我接电话。

记者:那他把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留给谁?

留给他自己,他要晚上看书,他要给自己充电。

记者:那能主动去找他玩吗?

玩不敢,因为我妈妈在这拦着,别找你爸,你爸正忙着呢,就是我们从小就知道你不能很随意的去找自己的爸爸去说事。

解说:当钱学森在东北考察之时,中国连第一辆解放牌卡车还没有造出来,这样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一枚导弹所需要的尖端制造能力相去甚远,在国防科委的动员下,全国直接间接参加单位遍及三十多个省市1400个单位,主要城市工厂60多家,涉及航空,电子,冶金,化工材料和轻工等众多领域,1956年钱学森为导弹技术培训班撰写了导弹概论讲义,这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之作,钱学森亲自讲授,当钱学森给年轻人讲授导弹知识的时候,他的儿子钱永刚正在家里研究十万个为什么。

他认为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尽可能的要多看书,包括十万个为什么。

记者:那要是挤压了复习的时间,考不了高分怎么办?

我曾经被老师叫去训话,像你这种条件就应该是全5分,是不是?你为什么4个4分?说明咱们自己对自己乐观要求不高。

记者:有什么不对?

后来我回去,我父亲看我撅着个对,说今天啥事?不高兴了,我就说今天被老师叫去训了一顿,我父亲一听紧张了,你犯什么错了?我说没犯错,成绩册上有4个4分,让我消灭4分,我说爸我知道,消灭4分不是做不到,但是这不是让我少看多少课外书,我父亲听了以后,啥也没说,嘿嘿一笑走了,还得靠自己,经过半学期努力,结果最后4分消灭了。

记者:翻身了。

都是5分,结果回来我爸爸来了一句,我看有两个4分也很好,他们这些大家到了一定程度,他们是有很强的包容性,并不是像我们一些老师,要求学生都是100分。

解说:这是钱永刚少年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和父亲的交流,他用了很多年来理解钱学森在科学家和父亲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取舍。

我很佩服我父亲,就是这个做大事者,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一定要敢于舍,你不敢于舍你就得不到。

记者:那就是说他把精力哪怕给您1%的精力他都舍不得放在您身上?

对呀,我们国家航天起步是1955年10月,带着一百多个大学生几十个教授起步,十年以后把中国的导弹研制成功。

解说: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首枚导弹和原子弹相继发射成功,但并未实现结合,仍处于有枪有弹或者有弹无枪的状态,1966年10月中国在本土实施了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钱学森为实验总技术负责人。

这张场景就是描述当年在准备发射,带着原子弹导弹的一个场景,大家看这个头,它就是把原子弹把它安放到这个导弹的里面,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聂荣臻元帅,基地的领导和钱学森都在这里头关注这个安装。

解说:实施两弹对接和通电实验极易发生静电感应等意外引发的爆炸,如果发生意外,整个发射场有可能成为一片废墟,在长达80分钟的对接过程中,聂荣臻,钱学森等坐镇对接现场,给操作人员以极大的鼓励。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实验成功,再次震惊世界。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退出国防一线,当年他培养的年轻人孙家栋,王永志,戚发轫等人担任导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型号总设计师或总指挥,在航天领域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