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滴滴顺风车宣布“复活” 你还会选择乘坐吗?

2019-11-08 11:00-12:00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整个互联网平台中建立的这种防沉迷系统,都是跟真实的身份认证是结合起来的,必须要把人,身份,行为做出一定的关系,不然的话随便拿别人手机注册一个账号,后面这一切制度可能就没有办法保障了,所以网络实名制不是注册的时候使用的,而是每一次去玩游戏的时候要建立起人和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

记者:此外通知还要求网络游戏企业探索适龄提示制度,帮助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从题材,内容和玩法上对游戏区分选择,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

我觉得家长很大一部分可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怎样正确使用?包括我们回到家以后如何合理利用时间?这一块如果家长能做到正确引导,会给孩子更好的一个示范作用。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还表示,目前相关方面正抓紧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立法与修订工作,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要求写入法律法规,为各项具体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同时还将逐步完善和丰富身份识别系统的功能,实现跨平台使用网络游戏时间的数据互通,以掌握每一个未成年人跨平台使用游戏的总时间并予以约束。

网络游戏都应当把它纳入到一种特殊类型去监管,比如说现在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是不是把网络游戏也应该纳入到特殊的广告范围呢?是不是网络游戏也应该跟可上瘾性的这样一些烟酒一样,是不是应该不允许代言呢?不允许孩子做广告呢?不允许随便的网络弹窗呢?

主持人(修奇):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上监管部门其实一直在发力,刚才我们听到在六大举措当中针对此前频频引发社会关注的未成年人网游大额充值等问题更是做出了明确规定,总体来说通知针对当前防沉迷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提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要求和具体的安排,也明确了网络游戏行为为成年人提供服务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那么作为专门针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发布的细则,通知可谓近年来最具总体最直接的规范和指引,但是通知的发布并不代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就能够一蹴而就的解决掉,正如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所说,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推进,不断研究完善相关的做法,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通过手机就能够轻松接触到网络游戏,使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甚至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也引发了诸如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大额充值和深度沉迷网络游戏等诸多社会讨论,那么针对这些问题,不少游戏企业为了避免背上导致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个锅,早就推出了基于自身平台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举措,那么其中网络游戏巨头腾讯的防沉迷系统更是把年龄段限制在了12岁以下,也启动了实名注册的策略,并且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来进行校验,我们看到通过强制的技术和措施手段来防沉迷就目前来说的确是最直接办法,但是始终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只要是技术手段就有破解的办法,比如说在通知当中提出了实名注册制度,但是似乎并没有办法来限制孩子使用家长账号无限制来进行游戏,甚至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还有各种破解防沉迷系统服务,而通知中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金额的限制也只是基于未成年人游戏账号而言的,但此前多起未成年人大额充值的事件其实都是孩子使用了父母的账号,或者使用了父母支付账号,那么这种情况显然不是直接限制未成年人账号支付额度就能够解决的,此外此前在很多平台的防沉迷系统推出的反馈中不少家长更是吐槽限制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反而让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投入比之前更高的专注度,是集中时间的沉迷,而且也并不能阻止孩子在非可玩时间里对游戏相关内容进行关注和了解,比如说刷一刷动态贴吧,了解一下最新技战术等等,其实说到这我就想说了,这网络游戏从来不会主动找上门,而网络游戏也绝对不是洪水猛兽,有益的网络游戏是可以教书育人的,那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用强制措施来一刀切无疑是最简单直接最好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一个良方妙药,如果家长都习惯性把手机扔给孩子,然后等着监管部来出主意管自家的孩子,我想那沉迷不沉迷也只能靠孩子的造化了,如何让未成年人接触到他们适合的游戏?是监管部门和游戏行业更加需要关注的,那么如何让未成年人在健康有益的网络游戏当中沉迷?又何尝不是监管部门和游戏企业为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呢?而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朋友是不是也应该起到一个积极良好的引导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