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掀开新篇章

2015-04-19 11:02 来源:中国记协网

 

    中国之声积极传递“有温度的新闻”,加强服务提示和心理疏导,成为引导舆论、凝聚爱心的权威话语平台

    国家电台必须时时体现人文关怀,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宗旨、一种理念、一句口号,只要心里揣着对人民的爱,就会把这种人文关怀渗透到我们的日 常报道和应急节目中。配合全天不间断的进程式抗震报道, 中国之声以新闻为立足点、以人文为着力点,加强专家解读、救灾服务和心灵抚慰的报道工作。

    (一)用雅安方言播报防灾常识、服务救灾大局,彰显国家电台人文关怀。中国之声针对灾区群众收听需求精心制作30多条片花,增强救灾服务和心灵抚慰工作。

    在抗震救灾报道过程中,中国之声发现灾区群众习惯使用当地方言进行对话交流,同时,生活困难和心理打击也让他们迫切需要亲情的支撑、心理的 慰藉。基于这一考虑,中国之声迅速转变片花制作思路,在本台播音员字正腔圆的播报之后,再专门邀请雅安电台的一位普通编辑,他就是雅安人,熟悉当地群众的 语言,用最纯正的当地方言和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重新进行配音播报,这样更贴近群众情感,向地震灾区群众宣传如何安全救人、如何预防疾病等科普知识。温暖敦 厚朴实的声音里有邻家大哥的亲近、亲切,浓浓的乡音、贴心的提醒有效地抚慰了灾区群众受伤的心灵。 这批片花紧密围绕抗震救灾动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其中,第一天以自救、互救为主题,播出了包括“科学自救”、“安全救人”、“疏散家人”、“保 护儿童”等片花;第二天重点关注震后生活服务,播出了“饮食提示”、“防疫提示”、“伤员救治”、“余震避险”等片花;第三天则围绕心理疏导和灾后重建, 播出了“灾后心理援助”、“财产挂失”等片花。这些片花既起到了提示群众、普及知识、提高灾区应急能力的作用,又起到了疏导情绪、消除恐惧、强化人文关怀 的作用,充分印证了中国之声传递的不仅是“有时效的新闻”,也是“有温度的新闻”,展示了国家电台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话语的真诚、理性、智慧和人本。

    (二)邀请权威专家实时解读,为群众排忧解难、释疑解惑。

    中国之声邀请多位重要嘉宾分时段坐镇直播间,根据前方切入直播间的实时报道,进行同步解读,包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高孟潭、中国地 震局研究员赵凤新、公安部消防局作战训练处高级工程师杨国宏、中国人民大学应急管理专家王宏伟等等,介绍如何科学救助、安全避险等要点,提醒“余震未消危 房有险,灾区民众千万不要盲目进屋取物”,并提示救援人员如何关注自身健康,更好地投入救灾。在直播过程中,专家还随时对前方记者的报道和听众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解疑释惑,有效引导舆论热点。

责编:郭婧婷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