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污 保障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

2015-07-15 07:46 来源:人民网

  阅读提示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率领的执法检查组赴安徽,对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认为,要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加快管网配套建设,加强水质监测,切实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着力解决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的污染问题。

  一组数据引人关注:2005年到2014年,安徽省一类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从43.6%上升到67.9%,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从23.5%下降到9.8%,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特别是淮河流域水质从严重污染转变为轻度污染,水环境质量有了大幅改观。

  安徽的治水成绩是怎样取得的,还面临哪些问题?5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一到达安徽合肥,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保障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

  抓好城乡饮用水源地污染的防治,保护好人民群众“水杯子”安全,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作为合肥市的两大饮用水源地,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的周边正在开展全面整治和保护。“这项工程计划投入70亿元,目前共计搬迁了7万人,整治土地1.8万亩,水库周边基本停止了可能造成污染的经济社会活动。”合肥市相关负责人说。

  据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树隆介绍,安徽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2013年以来,共取缔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6个,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21个。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饮用水源地遭到污染,备用水源确保供水就成为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检查组了解到,安徽编制了全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规划,16个地级市中10个建有备用水源,62个县(市)中31个建有备用水源,并且将于2018年实现所有城市全部建成备用水源。

  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是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的又一重要举措。在淮河流域蚌埠闸水质自动监测站,检查组实地察看了仪器运转情况。这座总投资200万元的自动监测站能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pH、浊度等7个指标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还能同时监测18种挥发性有机物,并将数据直接传送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数据显示,2014年,安徽省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6.5%。“虽然达标比例较高,但即便是几个百分点不达标,也仍然关系到数百万群众的饮水水源安全。有的水源地上游或周边还存在着不少工业项目,这都可能危及水源地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说。

  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黄小晶还指出,在饮用水输送过程中,管网渗漏造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也不容忽视,必须下大力气保障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

责编:杜薇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