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山寨救护车”横行 这个“120”不能信

2015-07-17 11:00-12:00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张海涛:我觉得救护车实际上就涉及到两个部门,第一个以后的,一定是运管来做的,第二个,一定要配合卫生部门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我觉得两个部门完全甩开谁都做不好这个事情。是吧?

主持人:是。

张海涛:所以说,以后的,我觉得不是哪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以后的,如何把这个救护车能纳入到正经的管理体系里面来,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像刚才在报道的尾声,我们的记者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借鉴出租车的模式,把这些山寨救护车统一的管理起来,配备一定的标准,由卫生部门或者是运管部门来统一的管理,调配,以及他们的收费标准的核准,您认为这样的建议可行吗?

张海涛:太好了,其实我非常赞同。我前几年,一直在我们媒体上进行呼吁,怎么进行呼吁呢?其实像以后的我们,现在以后的即使有出租车,那么以后的我们的专车,我们的嘀嘀打车也是非常之多的。

主持人:没错。

张海涛:如何我们能够以后的把它纳入到正儿八经的体系里面来,我们有准入制,我们有监管制,是吧?我们以后有标准的配备,如果不符合的话,我们要严惩,如果符合标准的话,我们其实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还是很多的。我们既然国家以后的,没有办法以后的,完全能够满足他的刚性需求,为什么不把一部分市场放开呢?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地方。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组成这样个联合的部门,对救护车进行以后的一个标准的配备,顶层设计,把它以后的救护车的准入制,标准化以后的,进行以后的一个规范化以后的一个纳入到一个改革的体系中。

这样以后的,我们能够除了以后的我们日常急救之外,转院的或者以后的一些刚性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放开市场,让市场来做。我们政府只要做好他的监管就可以了。

主持人:是,您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管,我觉得这个建议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放眼我们的国情来讲,首先难以取得标准配备,或者说标准化的,在一些基层的地区,或者西北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如何来落实,这个标准的落实问题,如何保证不参与人为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您有什么建议吗?

张海涛:我觉得是这样,实际上在我们国家以后的任何改革,其实上,我们宏观制度是非常之多的,但真正在落地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结合本地,取得现实,其实我们所有的以后的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仅仅是宏观的一个标配。其实我们在各地,就是您刚才说到以后的,在西北,在一些什么以后的比较贫穷的地方,我们还是要以后的在这个市场做的时候,一定以后的在某些以后给它端口上放开。标准,不一定所有的标准都一定要是严格的标准,一定以后的要分地区来进行以后的配置来,我觉得这才是合乎国情的,合乎地区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想法。

主持人:没错,但是有的时候,危重疾病还是需要专业的救护车,比如说之前,我们高速广播关注过一个呼和浩特的小男孩,具体的疾病我记不清了,但是他需要一个具有呼吸机的救护车来转院,但是当天的凌晨,在呼和浩特根本走不了,因为在当地找不到配备呼吸机的救护车,所以是连夜从西安调配了一辆配备呼吸机的救护车,才拉到了北京。我们也是给他做了一路的保驾护航。

所以其实在全国来讲,是不是所有地方的救护车都能满足急救的需求,在满足了需求的同时,能不能有更高的要求,这点您怎么看?

张海涛:是这样,我们首先先做的是标准化的东西,然后才是高配化的东西,我们做不了标准,其实做不了高配。就您说到这也是一个个案,我们在救护上有一个,以后的说法,再好的救护车都干不过一个最烂的医院,这个大家倒是认可的。

主持人:是。

张海涛:就是你救护车再水平高,再以后的配置的特别好,但是以后的你要完全和一个医院来匹配,那是完全不足的。所以说在长途转运患者,重症患者的时候,一定是在安全的基础上再来转运来,我们非常不建议以后就冒着危险来进行转运的。比如不具备条件,我们硬要创造条件来做,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来做,尤其现在,以后的媒体这么发达,我们可以请北京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来进行以后的这一个。我觉得您提到以后的,您仅仅是一个阶段的个案,不能代表以后的一个普通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