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12月1日

2015-12-01 11:00-12:00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好了,北京时间来到11点24分。我们的直播还在继续,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的微信平台也在为大家开启,接下来先把路况放一放,咱们来说说今天的第一条咨询,进入今天的第一观察。

在前不久一篇名为《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在网络间流传。我们节目也关注到了这条消息,这位作者就说了他在乘坐南方航空航班的时候突发疾病,但是机组人员和机场的救护人员,在谁来抬担架这个问题上是互相推诿非常的谦让,导致患者最后是自己爬下了飞机,爬上了救护车。这个事件也是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并且由此引发了公众对于急救人员是否应该搬抬病人,搬抬病人是否应该收费等等这些问题的关注。

梳理了一下现行的法律,并没有对这个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是否有责任提供搬抬服务作出规定。因此也导致了病人和家属对这类问题的投诉还是比较多。

日前北京市审议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在新的条例修改稿当中增加了鼓励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利用社会力量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有偿的担架搬抬服务。

那么在江苏南京禄口机场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如果说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这儿发生在禄口机场,他们会引入第三方人员来抬病人。那这第三方究竟是谁呢?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急症室主任王俊说,一般既不是航班机组人员也不是机场救护人员来抬担架。而是安排机场地服人员来完成,因为他们体力更好。

目前的话我们是地服、地服的搬运人员、搬运工人员,一般来讲我们要求保持那种头高脚低,而且尽量保持平衡,这样对体力要求非常高。而且机舱的空间很狭窄里面要过弯道,抬的话一般来讲要需要4个人才能够把病人安全地抬出来。在遇到体重大的乘客时,不仅机场地服人员、机组人员、急救人员甚至飞机上的其他乘客帮忙的情况也是常有的。王俊说像南方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和首都机场急救人员,就抬担架发生争执实在是极为少见,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东方航空等其他航空公司的认可。东方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大家能帮忙就帮忙能伸手的就伸手了,后来你推我我推你,不过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尹用文指出,机组和机场急救在沟通中经常出现偏差也容易导致互相抱怨和扯皮。

比方说一个年轻的人这个头晕啊,机组给我们说这个人心脏病发了那我们很急啊,上去以后一看能够走了,没事走了。

这种就是不准确的信息,大概占领多少比例啊,不完全统计的话,基本上可以超过50%,最起码一半。有业内人士认为机上抬担架该由谁来完成在行业规范上没有相关规定,这是一种规范的缺失。禄口国际机场急救中心主任尹用文,行业里内部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第二的话就是说遇到这种推清处置的时候不够灵活,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在职责分工不是和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应该是以病人为中心。

说得真好以病人为中心这话说得一点错都没有,毕竟人命关天。

可是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我要换一个立场替另一波人说说话了。就是这些出手相救的志愿者,如果说在搬抬病人的过程当中真的发生了意外,或者说一些纠纷的话施救者的权益,咱们又该怎么来保护呢?

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审议的这个修改稿院前急救条例说到了,鼓励医院以及这个相关的志愿者来搬抬病人。但如果真的出现了纠纷在这个条例当中有为他们撑腰的条款吗?好像还真的没有,所以我们说在这样的新闻面前不是说大家不冷漠就够了,大家足够热情冲上去就够了,我们真的需要一个规范体系来在做这件事情,而不是靠义气用事。设想如果说在危机的情况当中施救者他犹豫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制度的空白才越大。在机场这样一个有些封闭的小空间当中,大家的生命安全还是非常难以得到保障的,所以如果说在今后乘坐飞机的时候真的遇到了问题,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打上小鼓。如何让机场的急救纳入到一个常态的、一个成熟的机制当中,我相信这是接下来卫生部门要去做的一个努力。

这首歌叫做《不流泪的机场》,相信今后在机场的急救过程当中一定会有人勇敢地站出来。看到微信平台上已经有很多朋友发来了观点,不过在半点报时过后才能继续跟大家讨论这个话题,这里是正在直播的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半点过后继续回来。

资讯非常到,限行我来报。各位听友今天是星期二,限行尾号为5和0,明天星期三的限行尾号是1和6。早7点到晚8点限行机动车不能在五环路以内道路,不含五环主路行驶,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交通出行第一台为您报道。

嘿,你看这几辆不好好的在这儿排队非得走应急车道,前面再插队进来这都仗着自己聪明是吧。哎这要是有急救车运送病人,还真被他们给挡路上了。哎快快快,让我给拍两张照片。哎,这怎么还拍上照片了。你不知道,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共同推出了危险驾驶随手拍活动,只要咱在路上看到了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就立即拍下来,发送到它们的微博和微信平台上,让这些心存侥幸的危险驾驶者,无数遁形。嘿干得漂亮。